当前位置:

湖南农产品“难卖” 呼吁大类农产品也要去产能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志林 编辑:童妙 实习生 吴紫欣 2016-10-20 15:27:23
时刻新闻
—分享—

  眼下正是秋收季节,我省许多农产品开始上市。收获多少,价格高低,成为许多农民心里的一块“石头”。我们当然希望,今年盛夏,炎陵种黄桃农民的笑意,写在每个农民的脸上。

  然而,传来的一些消息让人心痛,比如一些湖区农民种植的冬瓜,今年又陷入了丰产价低的困境,收购价跌破成本了,仍无商贩进场,辛苦一年的农民欲哭无泪。

  近几年,我省不少大类农产品水果如葡萄、柑橘,蔬菜如南瓜、萝卜等,“卖难”的声音,每每从产地传来,让人着急心焦。

  在乡村采访时,县乡干部告诉记者,多年来,最涨不起价的就是大类农产品。粮食依靠国家托市收购,价格算稳定了,但国家粮食仓储压力陡然加大;柑橘年年有“卖难”出现,最糟糕的年成,一担橘子的价钱抵不过采摘成本,直接烂在树上;冬瓜、南瓜丰产年,堆在路边无人问津,让人唏嘘。

  从这些情况看,我省的一些大类农产品,去产能的问题相当紧迫。

  比如柑橘,大路货多。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椪柑面积超过80万亩。中国椪柑产量世界第一,而湖南的椪柑又居中国第一。只是这个“第一”,如果卖不起价,着实有些尴尬。

  去产能有路径可走吗?我省这两年生猪生产境况的改变,似乎可资借鉴。

  湖南的生猪,以前也一直是强调产量的。最多时年产生猪达到8000万头,产量不少,但价贱伤农的事经常发生,一些地方的环境也遭到严重“粪污”。这两年,因环境倒逼,政策限制,散养户大大减少,生猪产量稳定在6000多万头,生猪价格没有再出现大起大落。在去产能中,生猪生产迈向规模化,新型经营主体不只埋头养猪,也抬头观市,适应市场能力增强,生猪产业出现了难得的稳定向好。

  从生猪去产能的经验看,政府要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引导他们主攻名特优,迈向市场中高端;培训农民主动淘汰“大路货”,调减老旧品种的面积,加大品改力度,与其“烂”着死,不如“变中”生,多措并举,不断调整和改变,我们的一些大类农产品,也许就会出现重大转机。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农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