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市望城区“三位一体”产业扶贫出成效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戴亮 黄建 编辑:童妙 实习生 吴紫欣 2016-10-25 08:43:19
时刻新闻
—分享—

  大龙村,位于长沙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试验区”)核心区内,地处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苏蓼垸,典型垸区村落,地理位置偏僻,产业单一,是省定贫困村,至今仍有贫困户165户。

  当地政府和试验区对该村的扶贫工作十分重视。但由于单纯扶贫资金投入难以满足贫困户实际需求,群众利用扶贫补助自我脱贫能力弱,土地利用率不高,再加上市场、技术、信息等要素制约,精准扶贫工作面临一系列难题。

  面对扶贫攻坚战中遇到的难题,大龙村不惧困难,上下一心,走出了一条“三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以股入社

  破解农业经营规模化遇阻难题

  土地股份合作是农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土地合作社,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股权、农民当上股东的一种合作形式。入社土地由合作社统一流转和经营管理,农户除劳动收益外,还可享受年底分红。

  在完成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基础上,大龙村以村集体为单位,组建了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渔光土地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引导和组织全体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入社率高达90%。通过走土地集约利用、规模化经营的路子,有效破解了农业经营规模化问题。

  招商引资

  将产业精准扶贫项目融入市场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核心突破口。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大龙村精准扶贫,进一步深化土地合作社的产业扶贫模式,试验区在整合全村土地入社的前提下,决定引进市场主体。

  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渔光土地合作社大力对外招商,先后引入协鑫光伏、湘楚汇等5家农业公司,流转土地2838亩,大力发展养殖业。42户贫困户入社的126.93亩土地则整体流转至湘楚汇农业公司,开展“稻虾共生”种植养殖,达到龙虾和稻谷的双丰收。合作社、企业、贫困户合力经营该模式,贫困户提供土地和劳动力,土地合作社和企业统一供应种苗和饲料,统一技术服务和产品回收,带领周边广大农户发展稻虾共生,养殖致富。

  三位一体

  助力贫困户变身股东持续增收

  如何增强贫困户的扶贫参与感,提升他们的自主“造血”脱贫能力,是实施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一环。

  为调动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试验区在大龙村探索出了“三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即在试验区引导下,通过实行“贫困户+土地合作社+农业企业”合作模式,逐步厘清各方职责权限,形成利益联结机制。

  由渔光土地合作社将贫困户以经营权入社的土地流转至农业公司开展养殖项目,双方协商达成入股合作经营协议,签订扶贫对接合同,采取租金保底(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的126.93亩耕地,无论盈亏,由渔光土地合作社按500元/亩的租金保底予以核算和发放,且每三年递增10%)、按股分红、用工优先、自主创业等方式,使贫困户获得经济收入。同时,由试验区对产业扶贫项目生产区域的基础设施、附属设施以及影响项目生产的周边水利水系等设施进行规划设计预算,并对上述设施投入的资金进行兜底补助。试验区所投入的补助资金作为贫困户入股农业公司的股份,42户贫困户与农业公司对新生利润按3:7的比例进行分成。

  土地、补助款入股让贫困户变身股东,获得稳定且长效的收入。“所有人自愿加入土地合作社,和土地产出捆绑在一起,不仅保证了企业利益,而且也保证了贫困户利益。”渔光土地合作社理事长陈绍全解释。

  拓展途径 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贫困户增收是实现脱贫的必由之路,也是精准扶贫的必然要求。

  为进一步增加大龙村贫困户收入,渔光土地合作社抽选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农业公司进行常年劳务,实行2400元/月的基本员工工资制度;对劳动能力强、为项目生产发展作出贡献的个人,发放适度的月奖金;农业公司需要零杂工时,也优先聘用贫困户劳力,工资按当地工资标准予以发放。

  同时,对于参加农业公司劳务管理且具备一定能力的贫困户,可以选择自主创业,自行开展“虾稻共生”种植养殖等项目,增加经济收入。由农业公司免费为其提供技术帮助,并暂为自主创业贫困户提供种苗,待产品出售后,农户再向农业公司支付种苗成本,公司保证其产品按市场价出售。

  如此,贫困户不仅可以得到土地上的收益,还可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实现收入持续有效增加。据估算,全村贫困户年均增收将近5000元。

  “在公司工作,我每月有2400元工资,每亩土地每年能得到500元补助,还能按比例分红,我家土地入股后的收入得到了成倍增加。一个月有这么多钱,我就在家门口上班,每天能回家打理自家农事,这样的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大龙村村民刘水清高兴地告诉笔者。

  通过提质村集体耕地基础设施、转变土地经营方式、创新“三位一体”扶贫模式、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大龙村扶贫工作改“输血式”为“造血式”,变“及时雨”为“长流水”。如今,大龙村贫困户收入持续有效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持续稳定提高,全村贫困户正昂首阔步走在产业脱贫的新道路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农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