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别让劣质零食损害农村孩子健康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彭亚拉 编辑:闵美颖 实习编辑 袁千惠 2017-04-05 10:06:46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研究团队历时3年的一项调研发现:农村儿童吃劣质零食现象非常普遍,且不注重零食卫生。调研团队选取了6省12所农村小学与2所流动儿童小学共5000多个样本进行研究,发现这些零食多产自村镇的小作坊,且山寨和过期产品居多,劣质冰糕和饮料类食品基本由食用香精、甜味剂、酸味剂、色素等食品添加剂调制,一些小零食中钠含量和细菌量超标,农村市场儿童零食质量安全状况堪忧。

  劣质零食没有营养又不安全,为什么会成为农村孩子最爱吃、最常吃的食品?

  一方面因为劣质零食价格便宜,一般五毛、一块钱一包。农村儿童每天能获得的用于购买零食的零花钱又不多,大部分孩子的零花钱在2元以下,刚好在购买范围之内。另一方面,这类零食往往抓住孩子的特点,做成麻辣重口味来增加吸引力。此外,农村留守儿童多,且普遍缺乏足够的家庭监护和教育,食品安全和营养意识差,辨别能力和自我规避风险的能力弱。

  农村孩子零食安全问题不容小觑。以一个6岁孩子每天吃一包钠盐超标的“辣条”为例,摄入钠盐为推荐量的172.33%。有的孩子一天吃3-4包“辣条”,钠盐摄入超标可想而知。重口味的零食吃多了,还会影响营养均衡,常此以往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并增加慢性病发病风险。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研究团队调查的贫困地区,就有将近30%的小学生营养不良,46%的小学生有吃了不卫生零食拉肚子的情况。

  劣质小零食对于农村贫困家庭的潜在威胁更应该得到重视。人力资本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资本,身体健康才有脱贫致富的可能。然而贫困家庭一般抗击疾病的能力较低,一旦因为食用劣质小零食导致孩子生病,再加上家庭治疗条件有限等因素叠加,极易对孩子健康和整个家庭状况造成严重打击。

  解决农村儿童零食安全问题,当务之急是加强农村零食市场的监管。据调查,学生主要在学校旁边的小超市和小卖部,或者集市和街边小摊购买零食。而农村学校周边出售的零食中,劣质小零食占据相当比重,生产厂家地址、电话等信息虚假的比例高达30%。因此要双管齐下,从生产源头加强治理,从销售市场上加强监管。食药监、工商、教育等部门要通力合作,查处专门卖给学生的伪劣零食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除此之外,要进行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农村孩子包括农村家长对于食品安全与营养的认知度。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意识到营养与食品安全关乎他们的健康,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劣质小零食存在的土壤。

  首先,建议教育部门将膳食教育列入义务教育学科目录中,开展儿童营养与食品安全学校教育。给出专门课时,培训专业教师,编写膳食教育教材,使膳食教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教育,推动食品安全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存在大量缺少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很多隔代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又不高,很难担负起食品安全教育的责任。因此,学校的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对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更应加大力度。

  其次,因地制宜将膳食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嵌入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自2011年来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惠及3600万贫困学生,大大改善了贫困学生的营养与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可以在“计划”中设立专门项目,拨出专项资金来实行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让孩子们在接受营养援助的同时,接受膳食教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还应鼓励社会公益力量参与其中,可以采用发放科普教材和动漫卡片,制作动漫视频,组织寄宿学生睡前故事会等多种形式,促使膳食安全教育深入孩子心中。

  目前我国正处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是“健康中国”的必要条件。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农村14岁以下的儿童有1.4亿,留守儿童约6000万。从这个角度来讲,补齐农村儿童零食安全短板,值得各方下大力气去推动。

  劣质零食对农村贫困家庭的潜在威胁更应得到重视。人力资本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资本,身体健康才有脱贫致富的可能。然而贫困家庭一般抗击疾病能力较低,一旦因为食用劣质零食导致孩子生病,再加上家庭条件有限等因素叠加,极易对孩子健康和整个家庭状况造成严重打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农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