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成本严重损害农业竞争力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编辑:刘郁蕾 2017-07-31 10:42:09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国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高层论坛专家指出——高成本严重损害农业竞争力

  在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7)研讨会暨全面深化中国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高层论坛上,相关专家指出,当前农村全面转型面临八大挑战。新阶段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和新动能,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需要重点做好五大方面的工作。

  转型面临八大挑战

  一是高成本严重损害农业竞争力。2005-2015年,中国三种粮食每亩总成本平均每年上涨9.7%,其中人工成本年均上涨11.0%,土地成本年均上涨13.5%,均远高于同期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4.4%)和谷物生产者价格指数年均上涨率(4.8%)。高生产成本推高了粮食价格、降低了农业经营收益,损害了农业竞争力。

  二是农业机械化亟待转型升级。自2011年以来,大中型农机具数量和机械作业费增速“双回落”,而且近年来小型拖拉机的绝对数量连续减少。这意味着,中国大中型农机具数量正在趋于饱和,农机作业市场竞争日益充分,农业机械化面临转型压力。

  三是“谁来种地”难题尚未破解。占农民工总量49.7%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没有参加过农业生产且早已习惯城镇生活,不会种地也不愿种地。再加上务农收益较低和耕地细碎化,一些地方开始出现抛荒,在河南南部、湖南西部的山区耕地抛荒比例接近1/4。

  四是农业规模经营面临巨大挑战。2015年底,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数量仍然多达2.1亿户,占全部农户的79.6%。2016年全国土地流转面积为4.71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比重为35.1%,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远低于2012—2014年4个百分点以上的年均增速,一些农民想出租土地却没人承接。

  五是农民增收的压力不断增加。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而且农业经营效益进入下行通道,农民增收的务农、务工这两大传统动力有所减弱,加上财产性收入短期难以有明显增加(2016年仅占2.2%),依靠转移净收入来支撑农民收入增长也不太现实,农民增收难度日益加大。

  六是农村资源资产浪费严重。当前农村居民点空闲和闲置用地面积多达约3000万亩。2000—2011年,在全国农村人口减少1.33亿人的情况下,农村居民点用地反而增加了3045万亩。而且,每年因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而新增农村闲置住房5.94亿平方米、折合市场价值约4000亿元。

  七是农村生态环境亟待改善。不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比如化肥、农药、农膜的过量使用,再加上全国每年38亿吨的畜禽粪污产生量,导致中国的农业面源污染十分严重。而且,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八是乡村治理模式仍需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要求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与“村两委”的关系亟待理顺。乡村治理机制如何适应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社区化值得注意。

  重点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7)总报告课题组认为,新阶段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和新动能,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五大方面的工作。

  首先,提高农村资源资产的流动性,探索农村土地国家收储制度。包括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以及其他资源资产的市场化退出机制;扩大农村土地转让的市场半径,在条件允许的部分地区,尝试农村资源资产跨集体转让;探索农村土地的国家赎买收储制度,将农村土地性质转变为国有等。

  其次,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包括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赋予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更多权利权能;协同推进各种集体资源资产的产权制度改革;多种方式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做好有关改革发展的配套保障工作等。

  再次,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保障农村发展全面转型。一是要强化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的作用;二是应提高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稳定性;三是加快创新农业规模经营实现方式;四是要引导小农生产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第四,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竞争力和经营效益。这要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品质、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方面发力。

  最后,完善支持保护政策,促进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一方面要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另一方要健全农业保险制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农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