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园综合体建设要突出“融合性”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董进智 编辑:刘郁蕾 2017-08-28 10:01:49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浓墨重彩写入1号文件,说明它带有方向性。目前能看到的田园综合体还是幼苗,但不难发现,它是新型城镇化、休闲时代来临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新事物;它把农村的发展同城市的需求和资源对接起来,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着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着农村的新型社区,正在形成一种新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

  究竟什么是田园综合体?笔者认为,田园综合体是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田园社区“四位一体”,具备农业生产、文明生活、休闲旅游和综合服务等功能,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新模式。循环农业是基础。它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废弃污染最小化,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意农业是关键。它将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起来,促进产业融合。农事体验是活力。它将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农家生活变成商品,让城市居民身临其境体验农业,形成新业态。田园社区不可少,除了留住原住民,还会带来创业、生活、养老的新村民,并能吸引观光、休闲、体验、度假的游客。

  田园综合体作为一种新的乡村建设发展模式,必然有自身的鲜明特征。与普通的美丽乡村相比,其最基本的特征,在于一个“融”字,就是融合性。主要表现在:农村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形成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事体验等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现代农业科技与艺术、文化、田园的融合,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构架;现代城市文明与传统乡村文明的融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原住民与新村民的融合,形成多元互动的新型农村社区。正是多方面的融合发展,使田园综合体成为美丽乡村的高级形态。与城市综合体相比,田园综合体最本质的特征,在于一个“农”字,就是以农业为产业基础,以农民为建设主体,以农村为广阔天地。

  基于以上理解,笔者试提出田园综合体“一体一魂两翼”构想:田园为载体,文化为灵魂,科技和艺术为两翼。田园,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田园综合体的生产、生活等各项活动都在广阔的田园里面开展;离开田园,田园综合体无从谈起。文化,主要指源远流长且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田园综合体建设必须挖掘本乡本土带着泥土味的农耕文化底蕴,把它融入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记住乡愁;没有文化的田园综合体必然迷失,最终失去生命力。科技的力量已经是共识,既要追求先进,也要兼顾适用。艺术,在于使农业景观化、村落景区化,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并将成为田园综合体的核心竞争力。

  田园综合体在理论上能得到支撑。比如,城乡融合论,认为城乡关系一般经历由同一到对立、最终走向融合的过程,断定这种结合将迸发出新希望、新生活、新文明。田园综合体正是一种新希望。又比如农业多功能论,指出现代农业不仅有传统的产品供给、劳动就业等功能,还有文化传承、观光休闲、生态保育等多种功能。这正是田园综合体实现产业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的基础。还比如乡村价值论,发现乡村在生产、生活、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都有城市不可替代的价值。田园综合体正好把城乡各自独特的价值统一起来了。

  笔者认为,建设田园综合体,应当在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认真做好5件事:

  一是积极开展试点探索。突出生产、产业、经营、生态、服务和运行6大体系建设,组织好财政部的田园综合体试点。可在大中城市郊区、大型农业园区、农业生产条件好的旅游景区周边,选择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好、有特色、潜力大的地方,开展省级、市级试点。暂不宜搞县级试点,避免一轰而起。

  二是做好融合这篇文章。以农为基,运用科技、艺术、文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休闲农业、乡村康养、民宿度假等新产业、新业态,把产业做实。以人为本,借鉴城市社区建设经验,创新管理机制,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促进原住民、新村民、八方客互动,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新型社区,把人气聚起来。

  三是注重体现各自特色。从规划设计,到建设管理,都应由不同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出发,考虑地域的、民族的、文化的、产业的特色,做到各美其美,防止一个模式、一张面孔。吸取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下功夫挖掘独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把文化资源转化成为不可复制的竞争力。

  四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探索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增强村民自治的能力;引导农民走新型合作的路子,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农民综合合作社,形成合力,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规范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包括工商资本有序参与,增强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活力。

  五是坚守法律政策底线。必须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把“农”字写活,防止非农化;必须强化集体建设用地的管理,严禁借开发之名,违法违规搞房地产或建私人庄园会所;必须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防止大拆大建;必须保护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防止集体资产被外来资本控制。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农工委新农村处)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农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