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粮食安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张帆 编辑:刘郁蕾 2017-10-09 10:12:03
时刻新闻
—分享—

  原标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粮食安全——专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钟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战略,“饭碗论”“底线论”“红线论”……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粮食安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截至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呈现哪些阶段性特征?新的粮食安全形势对于保证供应、稳定市场提出怎样的要求?如何守住风险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此本网记者专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钟钰。

  粮食安全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网:粮食安全事关战略问题,事关国家安全,请您简要分析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钟钰:当前我国粮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当前国内粮食市场运行多重矛盾交织、新老问题叠加,有效供给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粮食“去库存”任务艰巨,超出正常储备规模的大量粮食迫切需要探索多途径的产物循环、全值和梯次利用新模式、新渠道和新业态。二是2016年国家全面启动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建立生产者补贴制度,不再实施临时收储政策;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也下调,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增收的速度,比如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2%,低于2015年的7.4%。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这样更能对种粮农民具有反哺激励和反馈引导的能量,有利于继续保障种粮积极性。三是从全国现实层面看,总体上粮食企业规模较小、产业层次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比如70%的粮食加工企业从事粮食初级产品加工,70%的粮食加工企业尚未实现副产物综合利用,粮食加工企业向前后两端延伸不长,产业链各环节结合不紧。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关键

  中国社会科学网:请问您有哪些好的建议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钟钰:粮食供需匹配度不高,有国内成本过快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国际农产品价格下跌所表征的国内外价格常态化倒挂因素,但国内粮食质量不稳、品种不一而需要国外进口进行结构调剂的原因也不容忽视。

  一是着力加强粮食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契合消费需求。加大粮食战略工程实施力度,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实行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升粮食质量安全水平;整县、整乡(镇)制、整村制推广减少粮食生产要素投入新技术,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规模性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二是大力发展产业化、规模化经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重点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支持,强化新增或新设补贴向种粮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政策,充分发挥补贴的产业引导和促进产业持续健康运行的功能作用。允许财政投资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示范项目资金直接投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交由新型经营主体持有和管护。三是积极有效利用国际市场,“有保有放”以减轻国内压力。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推动自贸区粮食战略形成国家共识,我国要着力推动农业谈判中粮食出口限制和禁止政策的透明化、确定性,寻求在WTO框架下或自贸区范围内完善粮食出口限制和禁止的约束机制;力争把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合作机制下的粮食安全合作打造成我国与东盟在该领域合作的样板。

  农民增收是关键

  中国社会科学网:促进农民增收,始终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如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钟钰:促进农民增收,始终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新形势下促进农民增收,要不断挖掘、探索培育增加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和减贫脱贫的增长点。

  一是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业增值增效。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就业链和效益链,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的转化增值,利用物联网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让农民能够分享到二三产业增值的额外收益。二是推动农民创业就业,开拓农民增收主渠道。要制定好政策文件,强化细化政策支持,部门之间、央地之间、政企之间要搭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农民创业园区与基地,为返乡下乡人员提供便利的创业创新平台。三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拓展农民增收领域和空间。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房屋、集体资源资产的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房屋所有权、林权进行确权登记颁证,推动农村资源资产的股权化和股份化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四是国家要保障农民的合理收益,增设粮食产能保护补贴、耕地修复补贴等,来保证农民的合理收益,也不违反WTO国内支持约束。五是确保农村低收入人口减贫脱贫。选准扶贫产业,选择适合当地发展、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充分发挥“三区、三园和一体”的示范效应。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农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