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路径 新脉动 新韵律 ——长沙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纪实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 茜 编辑:刘郁蕾 2017-12-14 09:18:49
时刻新闻
—分享—

金色浏阳河。罗晨 摄

统一企业饮料生产线。

设施农业连栋大棚。

浔龙河生态小镇

湘丰茶厂茶叶基地

休闲农业——光明村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长沙市农业委员会提供)

  新形势下,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向。

  长沙如何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抢占制高点,为全国探索路子、创造经验、作出表率?

  面对这一命题,长沙决策们认为: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长沙而言,重点是抓好品牌建设、产业转型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创新发展。

  笔者走马长沙广袤田园,深入农业生产一线,触摸长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蓬勃脉动,感受长沙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路径带来的变化与希望。

  向品牌要推力

  “要让长沙农产品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就要插上品牌之翼。”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认为,要让产品、环境、工程、服务质量都成为长沙无形的竞争力。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农产品供给要“从有到优、从量到质”,通过提升发展平台、龙头企业、品牌产品,推动农业供给结构、供给质量加快提升。

  长沙率先在全省市州启动农业品牌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在长沙市政府的力推下,《关于全面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前出台。未来5年,长沙每年将统筹安排5000万元农业品牌建设奖励资金,重点打造1个综合产值过100亿元的农业产业品牌、5个品牌价值过50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50个经营收入超10亿元的农业企业品牌、50个全国知名农产品品牌。

  推进“两园一区”建设,铺排启动了20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20个畜禽标准化生态环保养殖示范园建设;推动农业企业加快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启动品牌评选,提升特色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人们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在长沙市农委主任吴石平看来,城市居民对农业的需求已然发生转变,绿色消费盛行。从农业供给体系看,要求农业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更多需求旺盛和适销对路的高品质农产品。

  宁乡花猪、沩山茶叶、大围山水果……今年8月,长沙30家农业企业组团到香港推介,200多个打上长沙烙印的本土农业品牌实力“吸金”,在2017长沙(香港)品牌农产品专场推介会上,现场签订近3.5亿元的合作意向协议,创下了湖南地市级单位在香港参展农业企业数量最多、农产品现场销售额和签约率第一的业绩。

  望城区茶亭镇东城社区在外打工的姚栋、文莎夫妻俩回乡创业种红薯。注册薯夫妻自主品牌,仅纯手工红薯粉加工一项,每年就创收近1000万元。“基地+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百余村民家门口致富。

  从农民、村干部一路打拼成长起来的刘跃华,创建湖南湘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过精心打造品牌,他将一碗4两的花猪肉在北上广卖到了168元的高价,与他签约养猪的近50户农户也创效增收。这样的创业故事在星城每天都在上演。

  目前,长沙共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7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14家,农业上市企业总数增至8家;2016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营业收入达到1750亿元,同比增长15.1%。新增国家五星级农庄4家、省五星级农庄9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总经营收入达460亿元。中国驰名商标30枚,地理标志农产品6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总数达到606个。

  向产业要活力

  穿行在柯柯农业的温室大棚,一个个设施大棚都“穿戴”上了各种环境传感器,“通过这些环境参数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大棚内的空气温度、湿度等指标并设置预警,实时把作物生长、温湿度、病虫害等视频及图片信息上传到云系统。”柯柯农业董事长何桅对笔者介绍。

  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近年来长沙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为目标,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转型。

  柯柯农业充分利用先进农业信息技术,实现了产品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除了特色种植以外,儿童科普教育馆、创意城市农业馆、热带雨林馆等一应俱全,柯柯农业正在打造湖南最大的农业主题公园,目前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近16万人次。

  在浏阳市普迹镇青山生态智能养殖场,标准化的栏舍犹如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走进其中几乎闻不见异味。3个栏舍1800多头猪,以往传统模式,需要至少6名员工从早到晚忙碌,现在全自动化操作,一名员工就可以管理。

  据养殖场场长朱觉兵介绍,他的养殖场采用湖南农大零排放智能养殖系统,没有排污口,栏舍下面设有隔筛网,每隔5分钟就有全自动刮粪器收集干粪送至有机肥场循环利用,猪尿也会利用微生物将其中的臭气因子分解。通过智能温度、湿度控制,猪的存活率达到97%。“我们还准备追加投资5000万元建设生态智能母猪养殖场。”

  近年来,长沙培育多种类型适度规模农业经营主体,总数超过1.8万家。建设种植业标准化基地超过80万亩,创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963个,其中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生产示范场22个、省级33个,全市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率达到85%。像柯柯农业、青山生态智能养殖这样的农业种植养殖规模化生产经营方式,正在成为主流并逐渐普及开来。

  从政策、技术、机制上发力,长沙现代农业发展活力十足。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人才培育。

  12月4日,回乡创业的刘小英走进长沙市第二届现代青年农场主第二阶段培训班。这是她第二次参加培训。两年间,她的果园品种从单一的圆黄梨扩展到黄桃、猕猴桃等多种特色水果,销售收入比2016年增长了50%,突破100万元。如今,她正谋划着搭上乡村旅游快车,通过与乡村旅游“联姻”,向体验农业“华丽转身”。

  2016年,长沙共完成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9980人,培育现代农业领军人才430人,今年截至目前,10661人次参加了长沙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在农业生态化转型方面,长沙推动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超过500万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85万亩、绿色防控面积55万亩,农药、化肥使用量逐年减少。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全市铺排建设10个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中心,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收集、运输、贮存体系,现有畜禽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70%,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超过80%。

  向乡村要美丽

  在望城光明村慧润民居,曾经破败的农家院,闲置的老房子,经过重新设计、翻新装修,成为时尚舒适的度假民宿。

  一晚300-800元的房费定位城市休闲旅游消费群体,即使并非节假日和旅游旺季,10多个民宿依然被预订一空。

  是什么让一个2004年时还是长沙市建设扶贫村,家家户户是土坯房,几乎没有水泥路、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80%的人外出打工光明村,在短短几年内成为星城的一颗明珠?

  “谋求村组发展,首先得改善环境,带旺人气。”抱着这样的信念,村上利用山水田园的优势,通过镇村合建的方式,建立了湖南首家蝴蝶文化主题生态公园“光明蝶谷”,自2014年开园后吸引了长沙周边许多游客前往。

  人气聚了,村民们渐渐看到发展潜力,坝湾组党小组长秦辉富首先发起筹资筹劳建设美丽家园的号召,最终组上88户人家捐献10.7万元、700天义务工,齐心协力对房前屋后、田边隙地进行美化绿化,历时半年打造出一个“同心美丽村落”。

  好风气很快“传染”开来,雅港、虎型等组纷纷效仿,整个村形成了“自我投入、自我建设、自我维护、自我管理”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碧梧巢”筑得好,“金凤凰”自然来。目前,该村已成功吸引贝拉小镇、中华黑茶文化博览园、快乐车行房车露营基地等18个重大项目落户,直接带来就业岗位600多个。

  村民吴小波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他将自家房屋租赁给慧润民宿,每年租金2.8万元,土地流转费用4500元,妻子在家门口的快乐车行打工、女儿在贝拉小镇当辅导老师,每月工资共4000多元,他自己承包了营地的一口鱼塘,周末还到营地打临工,一年全家收入十几万元。

  2016年,该村集体经济突破300万元,人均收入达2.58万元,第三方机构所做民意调查显示,村民的幸福指数高达98%。

  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在星城大地上进行得如火如荼。吴石平介绍说,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均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全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方案——长沙县在现有3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基础上,每个镇建成了1个以上示范片区,实现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100%;宁乡市正在打造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市;浏阳市获批全省首个全域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市。

  下一步,长沙将继续坚持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的基本路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凝聚建设全域美丽乡村的最大共识与合力,到2018年建成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特色村,到2020年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向改革要动力

  在宁乡大成桥镇鹊山村陈列室里,摆放着几本厚厚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全是关于土地合作经营的会议记录。这是全国十大改革案例、湖南省十大管理创新奖土地合作经营“鹊山模式”的“成长历程”。

  ——把村里的零散田块整合起来,组建土地合作社,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统一将耕地对外租赁。采取“基本分红+二次分红”的收益分配方式,基本分红按人口分配。

  从湖南农大兽医专业毕业返乡的谢强,是鹊山村现有17名返乡大学生代表之一。通过土地竞标,从村里土地合作社拿到50亩土地,借款20万元,谢强成为鹊山村首吃“水稻+”种养模式“螃蟹”的人。

  通过“水稻+”种养方式,一亩地平均可获利3000-5000元。去年一年,仅小龙虾垂钓一项,他就获利十几万元,谢强去年轻松就收回了20万元的前期投入成本。

  “全村4500多亩土地全部实现‘双种双收’,抛荒现象基本杜绝。”陈剑说。如今,鹊山村村民变身“三金农民”,既可以拿租金,还能享受土地合作社的二次分红,如果愿意种地,还能再有一笔劳动工资,收入比往年翻番。

  长沙全面推广“三权分置”的土地合作经营模式,建立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246家,目前已有246多个村探索开展土地流转合作经营,入股耕地达40.56万亩。

  开展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在浏阳市全面推广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启动土地征收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建立城乡一体化基准地价体系,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价值。

  2012年,省级贫困村长沙县果园镇浔龙河村,在乡贤柳中辉的带领下,开始实施系列土地改革试点。通过土地确权颁证,开展土地流转、宅基地置换新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上市交易,以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融资等改革试点,以农村资源为纽带,与城市资本有效对接,让农民充分参与到农村资源增值链条中来。

  2015年,浔龙河引进上市公司棕榈集团,通过股市增发筹资14亿元,投入浔龙河生态小镇建设。一个省级贫困村,蝶变为省级示范村,村民收入也随着城市资本大量进入而“水涨船高”。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

  初冬时节,笔者走进长沙县金井镇湘丰村湘丰茶业总部。湘丰茶业在当地流转土地2.6万亩,用工人数5000人,人员工资支出1.2亿元左右,去年总产值达5.8亿元。

  据该公司副总经理龚威介绍,近年来,公司引进和培育了一些高科技的产品,将产业、农业与旅游相结合。“我们引进了巨型稻和新西兰猕猴桃,打造一个以茶园为中心,形成种植、养殖、亲子、观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基地。”

  今年国庆节期间,湘丰茶博园户外音乐露营大会,第一天涌入1.2万游客,黑压压的人头让主办方始料未及。60岁的王可群娭毑在茶博园大门口卖自制的香干子,一天就卖了1万多元。

  湘丰村党支部书记林金良说,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茶园面积增加,产品提质,产业链走向融合,围绕茶的旅游业也越来越兴旺。老百姓流转土地收入增加了,家门口就业机会多了,餐饮、住宿的客流也增加了。5年前村里人均年收入不到8000元,今年可以达到2万元。

  目前,全市70%以上的农业企业已建立网上销售渠道,蜜蜂哥哥、蛋哥哥、湘康农业等企业销售额均突破千万元;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超过100家,搜农坊、松桂坊等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交易额突破4000万元。

  近期,长沙市市长陈文浩主持召开长沙市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委员会会议,决定设立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达10亿元,将为破解农业农村发展投融资问题提供重要途径。

  “通过农村改革创新,破除城乡二元的体制机制,统筹各方力量支持农村建设,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普适途径。”吴石平介绍,长沙通过盘活农村资源、创新投融资机制和整合建设力量,从投入、建设、管理等方面,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政府的方式,形成了各级、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建设新理念、新方式、新局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农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