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永州市打通农村土地流转最后一公里助推农业现代化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吴林 编辑:刘艳芳 实习编辑 马娅 2018-08-31 10:20:39
时刻新闻
—分享—

  土地流转焕发新活力

  ——打通农村土地流转最后一公里助推农业现代化

  永州日报记者 吴林

  连日来,新田县东升农场蔬菜加工车间一片繁忙景象,菜农将刚收摘的富硒菜心等时令蔬菜打包、贴签、装箱。

  “这批蔬菜7个小时后将抵达香港,我们种植的蔬菜口感好,在香港非常受欢迎。”胸带党徽的东升村党支部书记、新田东升农场总经理刘道忠指着打包好的菜心介绍说。

  几年前,刘道忠通过“土地流转+贫困户基地用工”模式,流转龙泉镇东升、双溪岭、挂兰、鱼池头、源头等村土地6500亩创办高标准富硒蔬菜种植核心基地,主导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对基地内农户而言,通过土地流转可获得每年500元/亩的固定收入,同时又可以通过用工培训返聘进入公司从事蔬菜生产,农场工人全部聘用周边5村600余名村民成为产业工人,每年为村民增加收入600万元以上。2017年,东升农场出口蔬菜2000多吨,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近年来,永州市把农村土地流转作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牛鼻子”、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切入点”、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以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作为推动土地流转的基础,以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作为推动土地流转的生力军,以农村土地流转平台建设作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的手段,全方位打造永州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升级版,取得了良好效益。

  目前,共建立了13个县级流转服务中心、195个乡镇服务中心、2562个村级服务站,农村耕地流转面积达到264.34万亩,流转率达到54.46%,近两年年均增长10%以上。

  土地流转的受益者

  一家一户的小块农田、单户种植模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耕作,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增加劳动力自身价值,更无法进行设施农业改造,生产成本降不下来,生产效率提不上去。

  自2013年起,永州市就开始广泛深入调研,敏锐认识到激活农村土地资源是永州“三农”发展的最大潜力。2015年湘办发【2015】58号文件下发后,永州市创造性提出坚持用经营城市建设用地的理念经营农村土地,要求将土地流转作为解决永州市“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推进土地流转的制度保障。

  市里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高规格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和有关市领导带队赴省内外考察学习土地流转的经验做法,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政府工作报告》把农村产权改革和土地流转工作列为三项重点改革任务之一。市委中心组组织市直部门和县乡主要负责人就土地流转举行专题集中学习,邀请权威专家作讲解,统一了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全市还先后召开6次土地流转现场会,推介典型经验,促进工作开展。

  为指导开展好农村土地流转,永州市出台了“1+5”系列文件,对土地确权、流转平台建设和金融等配套工作的具体实施作出安排。各县区根据市里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促进土地流转的奖励政策。祁阳县财政每年安排预算200万元,对土地入股的农户、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规模经营主体进行奖补。蓝山县对连片种植水稻100亩以上的大户,每亩补助50元到200元不等,并在土地开发整理、水利、交通等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倾斜。

  土地流转,到底好不好?祁阳县茅竹镇三家村村民毛顺付最有发言权。

  今年53岁的他,家里5口人,以前靠种田为生,家庭贫困。这位世代靠种田为生的农民,除了种田,没有其他的谋生手段。

  转折发生在2014年。那一年开始,三家村经过全村土地集体流转,引进德辉农业公司,带动百姓增收,形成了村民提供土地、劳动力,企业提供资金、项目,村民利益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的良好局面。

  三年多时间,德辉农业公司在茅竹镇流转土地6000余亩,现已建成单体大棚120亩,高标准连体大棚315亩,露天蔬菜基地2250亩,花卉苗木基地210亩,培育了“浯溪”和“忆乡愁”等一批闻名遐迩的蔬菜品牌,辣椒、红茄、四季豆、菜薹等系列蔬菜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年产时令蔬菜500万公斤,销售网点遍布本省及粤、港、澳、桂等地区,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

  “我现在啊,除了收获土地租金外,还在德辉公司务工,每年有20000元以上收入。公司还为我们购买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呢!”说起土地流转,毛顺付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土地流转最直接的受益者。

  让农民分得更多红利

  土地流转如一石激起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千层浪。

  顺势而为,对流转的土地,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培育规模经营主体,提高农村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使农民从土地流转中分得更多“红利”。

  积极打造流转交易市场,提升流转效率。按照“农地农用,产业集中”的原则制定产业指导规划,引导土地向粮食、果蔬、竹木、油料、畜禽、药材、茶叶等七大优势产业流转。同时搭建平台,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全市建立了13个县级流转服务中心、195个乡镇服务中心、2562个村级服务站。县乡流转服务中心建立了功能齐全的“一站式”服务大厅,配备了办公设备和工作人员,为流转双方提供了信息发布、政策咨询、价格评估、组织交易、合同鉴证等优质服务。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倍增流转交易效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解决“谁来流转”“谁来种地”的重要方式,也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营镇红山村位于萌渚岭山脉下,全村共人口70户380多人村民主要种植水稻和外出务工为主,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仅2000余元,2015年该村列为扶贫村。

  2016年以来该村流转土地5000亩,建设红山果业基地,打造特色基地。该基地以经营的理念建设园区,按照“以园招商,以商建园”的思路,引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富隆果业公司参与红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解决了园区由谁来建的问题。红山产业园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以上,富隆公司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土地租金、吸纳就业等形式让广大农户分享园区建设带来的巨大红利,真正让农民成为园区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

  不仅如此,永州市还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重点利用市农广校、职业技术学院等培训基地,广泛开展“绿色证书”、实用技术、远程学历教育等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农业实用技术。祁阳县以创建湖南省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点为契机,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并对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农民,在资金、技术上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品牌打造步伐。通过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大力建设农业标准化基地、积极申请“三品”产品认证,以及财政奖补等措施,永州农业龙头企业成功创建中国驰名商标 6件、中国名牌产品2个、湖南省著名商标45件、湖南名牌产品11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

  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重点扶持现代家庭农场。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市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创建省级示范社51家,确立市级示范社68家。2014年起设立了市级农民合作社发展基金100万元,用于扶持产业优势突出、内部管理规范的农民合作社发展。

  眼下,正是冷水滩区岚角山街道飞跃村村民忙碌的时候。是什么让曾经沉静的飞跃村热闹起来了?

  原来,飞跃村地多人少,很多土地被撂荒。为破解发展难题,去年村集体通过合作社流转了460亩闲置土地,轮作种植小麦、西瓜等经济作物,并聘请贫困户和村民进社务工,让村民一年到头都有事做、有钱赚。眼下50亩麒麟瓜正值丰收,村民正忙着收西瓜。

  村支书陈为春介绍说,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来务工的村民也能得到一份不错的收入。“把土地流转过来,发展种养产业,既有土地租金收入,还可在合作社打工,农民脱贫了,集体经济也翻了一番!”

  曾经被农民紧紧攥在手心里视为“命根子”的土地,现如今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流转开来,盘活了资源,逐步实现土地的规模和集约经营,成就了种地农民和务工农民的双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农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