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国民 图/傅汝萍
湖南日报记者 刘跃兵
名片
1983年,卞国民出生在永州市零陵区邮亭圩镇小木口村。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研发自动化催产泥鳅人工繁殖系统,发展“泥鳅+生态稻”混合种养,每亩纯收入1万多元。2015年,卞国民与母校长沙理工大学开发泥鳅复合片系列产品,年产泥鳅复合片219万盒,带富430户农户。
故事
11月2日,零陵区邮亭圩镇小木口村,人们在田间收获泥鳅,一片欢声笑语。厂房里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卞国民小的时候,他的一个远房亲戚经常从城里来村里购买泥鳅,用于治疗肝病。卞国民说:“那时起,我发现泥鳅生命力顽强,个头虽小却有钻劲,在泥土中能找到前进的方向。疏松泥土助作物生长,还能入药。我要像小泥鳅一样,在任何环境里都能成长、成功。”
小木口村地处偏远,贫穷落后。卞国民读初一时,母亲为了16元学费,带着他村里村外借了3天。村里长辈都巴望晚辈们能走出山村。
2004年,卞国民以优异的成绩从长沙理工大学食品加工专业毕业,面对“米老头”、“唐人神”等知名企业“招手”,卞国民毅然返乡,计划发展泥鳅生态养殖。顿时,家里一片反对声:“辛辛苦苦送你上大学,还回来种田?”“出去打工也好啊,争取在城里安家。”……而卞国民心中的“小泥鳅”在游动:“坚定梦想,带富父老乡亲。”
卞国民借来5000元,流转10亩水田,尝试泥鳅人工授精。不到一个月,钱花光了。一场秋雨,泥鳅跑光了。卞国民四处借债,在山上养殖土鸡,所得利润全部用于泥鳅人工授精。他时常在田边一蹲一整天,10多本记事本密密麻麻记着田间水温、PH值与泥鳅的习性等。“四年磨一剑”,泥鳅人工授精终获成功,但泥鳅苗的成活率不足10%,大多活不过3天。
卞国民不气馁,继续潜心观察。2010年,卞国民发现水温控制在15摄氏度左右,早晚温差不超过8摄氏度,泥鳅苗成活率可突破90%。终于,“泥鳅+生态稻”种养成功,亩产泥鳅750公斤,每亩纯收入在1万元以上。“泥鳅+生态稻”种养带富了乡亲们,430户农户走上了致富路。
可泥鳅多了咋办?2015年,卞国民与母校长沙理工大学签订长期“产学研”技术合作协议,投资150万元开发泥鳅复合片系列产品。卞国民带领团队没日没夜做试验,他经常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他说:“只想攻关,哪还有时间概念。”光小白鼠试验,他们就进行了5000多例。终于,泥鳅多糖的提取率由18%上升到30%,纯度由78%上升到90%。
接着,卞国民带领团队攻克泥鳅复合片口感粗腥、难保质等难关,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和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另有2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近日,推出了第二代产品鳅蛋白口香糖、泥鳅面膜。目前,卞国民带领团队正全力研发泥鳅消炎片。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跃兵
编辑: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