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改革生产经营体制保证粮食安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编辑:余艺丹 2016-11-24 10:50:35
时刻新闻
—分享—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粮食安全问题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特殊性,且区域内多数国家面临的问题具有相似性,在发展经验和应对政策上可以相互借鉴。11月21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举行经济研究报告会(第21期),聚焦粮食安全问题。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多重问题,如收储价格干预、与国际粮食价格差明显、进口量大、国产粮食库存压力巨大、适度规模经营受阻等。”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包宗顺说,数据显示,2016年3月国内玉米库存达到2.5亿吨,库存成本高昂,出售成为难题。江苏地区在2015年以来种粮收益明显下降,2016年全省小麦亩均净利润、现金收益较上年继续有所下降。

  针对现有问题,包宗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调整粮食收购政策,完善最低收购价、推进收储制度改革、调整目标价格政策;其次,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再次,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各类新型农业服务组织,推广托管代种、联耕联种社会化服务,开展政府向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农业公益性社会服务试点,建设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最后,进一步创新农业规模经营模式。

  “亚洲国家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的60%,过去数十年亚洲经济快速发展,也使粮食需求大大增长。而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亚洲国家农业的比较优势却在不断丧失。”日本京都大学研究生部资源经济学系主任伊藤顺一表示,按照“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农业就业人口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必然不断下降,但与此同时,有的国家的农业生产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基础上具备了出口农产品的能力,有的国家却变得不能保持粮食自给,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多国已经失去农业比较优势。

  伊藤顺一说,造成农业生产比较优势互有升降的因素主要是工资率和劳动生产率。工资率较高、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国家容易失去比较优势。不同国家之间在农场规模和土地劳动比方面的差异要比在土地生产率上的差异大得多,而前两者是造成劳动生产率差异的主要因素。他提出,可通过农业合作服务,在降低土地流转费用的同时转换土地使用权,鼓励土地租赁、合并以及企业进入农业经营领域,以规模经营实现更高效的土地使用,从而保持较好的粮食生产能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编辑:余艺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三农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