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龙江:黑土地上的“供给侧改革”

来源:新华网 编辑:余艺丹 2016-12-12 09:08:00
时刻新闻
—分享—

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四站镇东八里村土地整治前后对比

  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 娄奕娟)12月初,站在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四站镇东八里村头的道路上,尽管田地间白雪皑皑,但路南路北的田地规整情况泾渭分明:路南是肇东市2013年涉农资金整合后“旱改水”土地整治第二标段项目,田间土地平整,今岁的稻茬整整齐齐地等待着来年翻耕,积雪下依然能看出纵横有序灌溉和排水工程、田间道路;路北的田地依然保持着土地整治之前的风貌,除了一些遗收的秸秆,几乎看不到农田基础设施的痕迹。

  眼前这番景象可谓是肇东市建设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县的今昔对比图。肇东市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畜产品生产基地,自2010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3年又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县以来,肇东市加速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构建农业新型经营体系。如今,黑龙江省农业生产聚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在农业经营体系改革的基础上,肇东市加快了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新尝试。

  新型经营主体挑起规模农业大梁

  在肇东市里木店永丰村裕村香谷物种植联合社的加工厂中,本该“猫冬”的社员们忙得热火朝天,金黄的小米称重、装袋、包装,这一传统的肇东特产将被销往上海、广东、湖北等多个省市。

  据永丰村裕村香谷物种植联合社理事长张旭旺介绍,从2009年十多户农户组成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如今联合社已形成了包括米业公司、农作物种植加工合作社、玉米种植合作社、农产品直营店、劳务协会、建筑公司在内的“1+9”产业发展模式。

  张旭旺介绍说,通过带地入社、土地流转等形式,今年入社696户,土地14820亩,其中玉米合作社入社420户,土地7190亩,加工合作社入社276户,土地5860亩,辐射带动周边村屯900户、2万亩耕地。截至目前,联合社今年的销售收入已超过2000万元。

  “永丰村联合社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村集体入股牵头,发挥了综合协调服务优势。”张旭旺认为,正因为有村集体参与,合作社发展更能让村民信服,有助于解决其他合作社解决不了的与未入社农户之间调地串地、生产资料统购、村民生活物资团购、剩余劳务输出等后勤保障工作,为联合社发展扫清障碍,才能以比较稳定的规模经营土地,与其他要素谈合作、谈订单、谈项目,在与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的合作上也获得不少加分,走出了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子。

  因为以村集体牵动,永丰村联合社实现了各方合作共赢,获得的收益又反哺村民。除了入社农户可取得分红,村集体每年还有近20万元收入用于发展公益事业。

  肇东市副市长闫德久表示,类似永丰村联合社这样以村为基本单元的复合型经营主体是肇东市近年来鼓励发展的农业生产经营新载体,也是肇东市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方面不断创新的成果。

  据介绍,近年来,肇东市依托实施规模经营,打造新型经营主体,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采取土地经营权流转、入股、托管、合作等多措并举,建立完善保底分红、合作共享等利益机制,使土地经营权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集中。目前,肇东市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3278个,200亩以上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80万亩,占耕地面积近四分之一。

  这其中,以村为基本单元的复合型经营主体模式在平衡经营模式、管理方法、收益水平、农民认可接受程度、生产要素配置等诸因素上具有优势,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可发挥村集体“统”的功能,牵头组织农民带地入社,村集体以资金、资产资源入社,形成了村集体主导、村社联合、社社联合、企业领办等四种主要形式,实施整村土地规模经营;另一方面发挥“融”的功能,以村为单元与农机合作社、银行、龙头企业、科研单位合作,实施各类要素整合优化配置,实现复合经营,达到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双富”目标。

  据了解,目前肇东市已培育复合型经营主体34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23.6万亩。

  现代金融改革盘活农业经营体系

  在12月初的一场农村金融改革座谈会上,肇东市茂源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经理李树义正在介绍新业务,却被一旁的肇东信用联社主任关立群插了话:“你们给(动物)活体也能担保?”等到了肯定的回复后,关立群便开始琢磨起畜牧开展扩大养殖业经营贷款业务的可能性。

  “在开展金融体制创新的这几年,几天一开会几天一研究,不少创新点就是这样出现的。”肇东市农业局局长张彦杰告诉记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村金融需求量成倍增长,但却面临着银行“想放不敢放”和农民“想贷贷不着”的现状,根本原因就是资金需求方有效抵押物不足。为了打通这一“断桥”,相关部门搭台,金融机构和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常开碰头会,探索出一个个契合双方需求的金融创新模式。

  张彦杰介绍说,针对农民抵押物少、银行借贷资金发放风险较大实际,肇东市根据经营主体不同需求,因需订制,创新开发出质押信贷、权能抵押信贷、“金担农”、产业链相互担保信贷、信用担保这5种金融贷款新产品。

  创新农村金融是在遵循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前提下发挥创造性,每一次的探索考验的对象既是贷户的诚信,也是创新者的担当。

  融达农村合作金融公司(以下简称融达)是黑龙江省首家农村合作金融公司,因其“接地气”,屡屡遇上新情况。因储备生产资料,黎明镇甜嫂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急需贷款130万元,24小时内就需资金到位,融达在对该合作社考察后,以合作社负责人个人房产作为抵押,当日即将贷款发放到位,解了燃眉之急。

  宋站镇金利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肇东市规模较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流转土地多,但是符合金融机构贷款要求的抵押物件很少。2015年春耕在即,该社负责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融达咨询贷款事宜。融达对该社承包的土地、拥有的财产进行了核察,综合考量其社会信誉、当地口碑以及政府部门的信用评价,在农业主管部门指导下,以土地预期收益为质押,利用国家惠农政策,辅之以农业灾害保险防范贷款风险损失,向该社发放贷款500万元。

  融达高级经济师、总经理张建武说,这一贷款模式突破了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管控的传统手段和措施,为进一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辟了新路径,受到新型农业合作组织的广泛欢迎,从2014年11月公司成立以来,已陆续发放“三农”。贷款1.8亿元。近期又有十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向融达提出了贷款申请。

  “针对当地农村贷户购买农资产品多采取赊购方式这一现象,融达摸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信用评级办法。”张建武表示,开展农村贷款业务过程中,融达取得贷户同意,贷款前从农资销售单位调取贷户以往赊购商品的还款记录,再从村屯了解贷户的婚姻家庭生活、夫妻关系、赡养父母、子女教育等日常生活基本情况,建立客户信用评级“大数据”,从而科学、客观评定客户信用等级,为贷款审批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据肇东市农业局副局长尹才介绍,如今肇东市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创新,探索出了“以种植业五种信贷模式为基础,以加工、销售两个环节为延伸”的“5+2”金融服务新思路。农村金融改革成了服务三产融合发展的“牛鼻子”,也成了服务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黎明俊龙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俊龙介绍说,今年初,肇东信用联社通过“支农再贷款+担保抵押信贷”模式,为合作社贷款190万元,帮助合作社及时购置新型石磨面粉加工设备,加工全营养无提纯有机面粉100吨,春节前全部上市销售一空,每公斤销售价格达到20元,是普通面粉的10倍。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肇东市全口径农业融资余额达到83 亿元,其中种植环节融资 23亿元,加工环节融资47 亿元,销售环节融资13 亿元,发展有机谷子、有机水稻、鲜食玉米等绿色有机作物面积23.5万亩,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发展种加销一体化复合型新型经营主体22家,新上互联网店16家,签订农产品销售订单22万吨。

  尹才表示,农村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还是要建立起适应供给侧改革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肇东市靠的是“两手抓” :以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一手牢抓金融改革,一手牢抓农产品品质和产业效益。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支农保护政策等改革都需要资金支持,农业金融改革创新撬动了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带动了全产业链发展,推动肇东市现代农业沿着质量效益轨道快速发展。

  财政支持创新助力农业深水区改革

  对于东八里村55岁的村民窦坤来说,三年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工作推进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我们村地势洼,田地基本都是涝洼塘,十年九不收,别人戏称‘东大荒’。现在通过土地整治,家里的旱地改成了40亩稻田,年收入5万元很轻松。”

  窦坤的说辞被东八里村村书记高焕锁认为“偏保守”。作为村里的带头人,高焕锁真实地感受到了农民对于示范区建设的巨大热情。“为了建起村头排水渠上的那座桥,窦坤无偿砍了自家100多棵树。”他又举例说,“当初建村头土地整治第二标段项目,原计划建1米多宽的排水渠,结果被水淹怕了的农民都要求建宽点儿,最终建成了7米宽,多占地75亩,没有一家农户提出赔偿要求。”

  东八里村被纳入了肇东市土地整治第二标段项目,通过土地整治,两年来村里1500多亩田地“旱改水”,通过改变种植方式,农民种地致富不再是一句空话。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150亩水稻的种植大户伊会杰说,今年水稻亩产近1200斤,收购价最高能卖到每斤1.75元,年收入10万元不成问题。

  据肇东市农业局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庞树军介绍,东八里村的土地整治项目得益于涉农资金整合,以资金整合使用为重点的财政支持新方式则是肇东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的创新之一。

  据介绍,肇东市将涉农资金成建制“组团”使用,以求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作用,三年来共整合资金14.05亿元,优先投向“主导产业优势突出、水利骨干工程、农机具配套、新型规模经营主体、产前产后配套工程”等五个重点领域,着力破解新型规模经营主体自身“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难题。

  “过去项目实施是专项资金专项使用,水、电、路、桥、渠各有项目,不配套就不见效益。东八里村村头路北的那块地虽然早几年也争取到了部分项目资金,但就因为渠系建设资金不配套,农民不得不打井取水,导致生产效益低下。” 庞树军举例说。

  庞树军表示,涉农资金整合则是“多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解决了基础设施不配套、项目建设分散以致无法形成合力的问题。在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涉农资金整合也撬动了更多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生产加工。

  通过改革完善涉农资金整合机制,肇东试点区土地综合产能、农民人均纯收入均获得较大提升,有力地促进了试点县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2015年,新增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32万亩,试点区粮食产能平均单产达到1850斤,比2012年增产400斤。200万亩试点区域粮食总产达到37亿斤,比2012年增产6.2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391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679元。

  截至2015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3年期满,农业现代化建设、改革创新的经验仍在延续,而新的挑战也在眼前。

  摆在张旭旺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拓展销售渠道,建立新型营销模式。只有拓展市场,用“销得好”倒逼“种得好”,才能推进新型规模经营主体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华北、西南和西北三地开发市场,同时加强与电商的合作”,对于2007年的重点工作,张旭旺已有新构想。

  对于张建武来说,融达开展金融创新业务目前还有两大掣肘。一是信贷资本总额受限问题,由于融达目前放贷金额已接近注册资本上限,即将面临无钱可放的处境,而信贷业务深入发展就需要上级部门给予更宽泛的注册资本金政策;二是税收优惠政策问题,融达成立时间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低,没有享受到涉农金融单位的税收优惠,纳税负担较大。他希望,相关部分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以更好地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抓住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县建设契机,打造出现代农业“升级版”的肇东农业部门则希望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比如在金融、保险服务机制体制改革上,降低政策门槛,赋予相对灵活的改革政策;对实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经济主体,在税收、用地、贷款等方面,明确给予扶持政策;放宽新型经营主体经营性用地政策,弥补建设用地不足问题。

  “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更看重质量的提升,强调可持续发展,重视农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县的工作经验正推动着肇东市向农业改革的攻坚期加速突破,向现代农业深水区加速挺进。

来源:新华网

编辑:余艺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三农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