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地区分布最广的油料作物。但是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根肿病的困扰。根肿病是油菜根部的肿瘤,2010年开始在四川等地出现快速传播势头,目前已成为限制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严重障碍。华中农业大学油菜科研团队在傅廷栋院士的带领下创新攻关,成功培育出油菜抗根肿病新品种,为我国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提供了经济、有效的途径。
2月17-18日,湖北省农业厅在湖北省枝江市、沙洋县组织了油菜抗根肿病新品种考察观摩活动,湖北35个油菜主产区代表参会,全国油菜遗传育种、栽培、植保、病理、分子生物等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专家组,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团队主持选育的新品种田间抗病性进行了现场鉴定。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研究在培育抗根肿病油菜品种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专家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官春云表示,在我国油菜根肿病迅速扩展的背景下,从这些示范点的情况来看,华中农业大学育成的我国首批具有应用价值的抗根肿病油菜品种,对根肿菌4号生理小种具有免疫抗性,对保证油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国油菜抗根肿病育种提供了宝贵资源。
十字花科的“顽疾”,根肿病危害重、扩散快
“根肿病是根肿菌侵染致病,专性危害油菜、大白菜、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作物的世界性土传病害,5年时间即可从病发减产到造成绝收,现已成为油菜的主要顽疾之一。”抗根肿病油菜品种主要研究人、华中农大植科院教授张椿雨介绍了油菜根肿病发作后的症状,油菜感染后,通常会造成根部变形膨大,形成大小不一的肿瘤,由于营养流失,即使开花也很少结籽,严重情况下小苗枯死,造成缺苗。成株期植株生长迟缓、矮小,外叶常在中午萎蔫。后期外叶发黄枯萎,有时全株枯死。
据了解,油菜根肿病,被称为十字花科的“癌症”,可防不易治。而且其病菌传染性极强,首年一株得病,次年全田遭殃,一户农田病,全村人担心。如不及时控制,其他十字花科蔬菜作物也有感染风险。
“根肿病近年来在宜昌枝江等地扩散很快,农民快种不下去了。”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宜昌综合试验站高级农艺师程雨贵说,由于喜爱菜籽油和油菜能肥田,宜昌产区农民种油菜积极性一直很高,可是近年来根肿病老重病区连片发作,新病区不断出现,2016年秋季宜昌油菜根肿病发生早而重,如枝江市问安镇的水田油菜基本全部被根肿病感染,发病率普遍在50%以上。
“2016年沙洋油菜根肿病发生面积达16万亩,占全县油菜面积的26.5%,比2015年增长12%。”沙洋县农业局局长李家林说。沙洋是国家重要商品油菜籽生产基地,已成功举办了九届油菜花旅游节,油菜是沙洋的金字招牌,根肿病防控刻不容缓。
“根肿菌在土壤中存活寿命长达10年以上,主要以流水、带病种苗运输和农事操作等方式进行传播,雨水多、温度在25摄氏度左右适合根肿菌侵染。”张椿雨告诉记者,随着农机跨区作业增多,根肿菌的传播更为快速。据不完全统计,四川省是我国油菜根肿病第一大病区,发病面积超过300万亩。湖北、云南、贵州、陕西、湖南、安徽等油菜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分布。加拿大自2003年发现根肿病以来,油菜发病面积已在1500万亩以上。
综合防治办法,选用抗病品种是良策
根肿病如何防治?据专家介绍,可通过轮作、推迟播期、净土育苗移栽、施用石灰氮、种植抗病品种等农业方法,以及采用化学或生物农药等方法防治根肿病,降低发病指数。
如果冬季不种油菜种小麦,长江流域雨水多,小麦受赤霉病影响品质会大打折扣。华中农大植科院教授周广生建议,在重病区,可尽量采取水旱轮作,油菜和玉米搭配种两年后,再改为油菜-水稻,并通过秸秆还田、开深沟等措施,让水排快一点以达到降低发病目的,此外在病区作业过的农机一定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专家介绍,根肿菌适合发病温度为25℃,四川等地通过推迟播期,在10月下旬温度降下来后再播种,可减轻受侵染的程度,经净土育苗栽培后,油菜感病相对较轻,直播时每亩田块配合施用30千克石灰氮,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控效果,但每亩增加成本在50-100元左右。
在韩国、日本,对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进行药剂防治成本每亩花费在200元左右。与蔬菜相比,油菜产值较低,防治投入受限,因此,在欧洲、加拿大等地的油菜根肿病防治均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
过去,我国油菜根肿病并不严重,2010年湖北油菜根肿病还只是零星状态,傅廷栋院士带领的华中农大油菜团队便联合沈阳农业大学蔬菜学科,开始利用大白菜、芜菁等优异抗病资源,通过远缘杂交、分子标记、回交等方法将抗病基因导入到“华油杂62”、“华双5号”中,选育了“华油杂62R”、“华双5R”。R意为抗性(resistance),区别于普通不抗病品种。
2月17日,专家组在枝江市问安镇龚桥村考察华中农大的示范点,5个参试品种采用统一规范栽培管理,三次重复,其中2个抗病品种,3个感病对照品种为当地大面积推广的油菜品种。专家组在每个品种每次重复随机选择3个取样点,每点1平方米,统计总株数,计算发病率。
考察结果显示:抗病常规品种“华双5R”发病率0、抗病杂交种“华油杂62R”发病率1.2%。3个感病对照品种发病率则分别为87.1%、96.5%、94.5%。
“2016年湖北油菜籽总产量仍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按照《种子法》要求,湖北将做好油菜抗病新品种登记、推广及扩繁等工作。”湖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邓干生期望相关专家能给予湖北油菜产业更多支持。
院士专家把脉,未来需培育更多的抗病品种
“科研永无止境,学校将始终站在三农需求最前沿服务社会开展创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大校长邓秀新表示,随着时间推移,高度依赖自然要素生产的农作物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要围绕最新的生产需求确定科研目标。要学习傅院士近80岁高龄还保持创新激情的精神。
“各学科、各级各部门的协同创新,选育出了抗病新品种,避免一个病害毁掉一个产业的情况发生。”农业部科教司巡视员刘艳感触地说,农业科研也要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形势,超前部署,做好体系人才储备,一旦发生新的病害等问题,品种、技术都跟得上。
“良种也要良法来配。”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教授宋宝安建议,有了好品种,还要掌握发病规律,注意播种方法、播种时期、采用化药处理,通过集成创新建立综合防控体系,同时要制定抗病油菜品种的轻简化栽培标准。
“从植物病理的角度做好病害防控也是一个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农科院院长陈剑平建议,要弄清根肿菌发生的来龙去脉,明确生理小种变异与油菜抗性间的互作关系,要研究怎么通过切断侵染源实现病害防控,如通过在种衣剂中添加生物制剂的办法建立微生物拮抗群落从而达到抗病目的。
“生理小种经常会变,要把病原菌的变化规律研究清楚。”曾长期研究油菜菌核病的官春云院士建议,温光水肥等外界多因素条件对根肿病防治的影响也要梳理清楚。
“要尽快推广抗病品种,并尽可能全面收集抗性资源材料,做好基因定位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大教授张启发建议要特别注意土壤酸化对农业生产所带来的系列问题,应考虑施用生石灰以提高土壤PH值并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抗性可靠的品种极具应用价值。”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王汉中研究员建议在下一轮油菜国家产业体系中增加根肿病综合防控岗位,加快育种资源在全国的联合利用,加速技术推广。
“选育抗病品种是经济、环保又最有效的植保防控措施。”长江学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建议,后续应该加强抗病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搞清各类生理小种的致病机理,形成一整套病害综合防治方案。
“选育出抗病品种并非一劳永逸,自然界存在多类生理小种,现有鉴定结果表明我国根肿菌生理小种以4号为主,但对不同生理小种区分的准确性还有待于加强”。张椿雨表示,接下来将认真消化吸收院士专家们的建议,进行多抗病位点聚合育种,不断加强根肿病抗病遗传、抗病分子机制等方面研究,以培育出对根肿病多个生理小种同时具有抗性的优良油菜品种。本报记者 何红卫 乐明凯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何红卫 乐明凯
编辑:闵美颖 实习编辑 袁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