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肖军 黄巍 通讯员 邓永松
沅陵县东北角一个叫火场的土家族偏远小乡,这几年,成了打工者返乡创业的热土。
“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火场尝到了甜头。”“五一”前夕,记者前去采访,乡党委书记李兴周一口气讲述了好几个家乡人回乡创业的故事。
出去是为了更好回家
按照常人理解,实现财富梦想,符海雄没必要返乡。
因为他在深圳创办的手表加工、销售公司已站稳脚跟,每年1500多万元产值雷打不动。
回乡创业的初衷,源于不忘初心。这个43岁的土家汉子说:“当年出去,就是为了更好回家!”
1997年,符海雄来到深圳创业,从手表厂员工到自己办厂,符海雄花了将近10年打拼。
2014年下半年,他安顿好深圳生产公司和广州天猫网店,回到老家火场乡桃坪界村,开始再创业。
桃坪界村距张家界市开车不到1小时,与张家界近两年乡村旅游很火爆的王家坪、张家湾两村共山接水,山奇水秀,历史遗存多,土家民俗文化浓厚。
“人家游客就在我们家门口,唱好旅游戏,让农村产业和脱贫插上旅游的翅膀。”见过世面的符海雄看准走“旅游+产业+脱贫”融合的路子。
他组建“天瀑”旅游公司,在村镇上办起首个农家乐,邀约当地两个种植大户合伙开办恒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打造百果园和花海长廊,计划5年投资500万元,在果园、茶园、林下建造吃、住、游一体化休闲庄园。
走进百果园和花海基地参观,新栽的贡柚、樱桃等果树苗吐出了嫩叶,聘请照管的村民正在地里干活。据介绍,农业公司下辖2个专业合作社,有杉林、油茶林2000多亩。
符海雄告诉记者,目前他请专业公司在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策划,并与张家界湘西中旅公司谈妥,本月起对方逢周末往火场发送游客。
返乡4年干了3件事
上山办产业,合伙办公司,当选村党支部书记。这是上寨村返乡创业农民刘立红近4年干的3件事。
上个月村支部换届结束,他的票数最多,村民开玩笑说他连升三级,是“火箭支书”。
的确,他从没当过“官”,从回乡第一天起,一片公心带领村民致富,是方圆几个村有名的能人。
“把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支书。”火场乡党委大胆起用能人当家,特别是瞄准返乡创业人员。
1992年,刘立红踏上外出打工之路,2006年由打工仔变成了老板,和姐姐一起在长沙创办家具厂,年产值过千万元。
2013年,刘立红回村创业,理由很简单,他借用一句广告语回答:“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在他眼里,火场乡土家村落的区位、生态、文化是最大的优势。
他成立火场乡神针专业合作社,造林300多亩,开发油茶200多亩,种茶叶210亩。去年牵头组建农业公司,种植有机蔬菜销往张家界。
回乡创业艰难,刘立红深有感触:“办农业是一种精神,中途放弃肯定亏本,坚持下去有赢的机会。”
贫困户符经伟这两年跟着刘立红干,抚育林木,种蔬菜,季季没闲,每年收入1万多元劳务工资。他笑呵呵地对记者说:“贫困户这顶帽子很快就要摘了。”
回乡创业同样有天地
符元奎不差钱。早年,他外出打工,和妻子都是广州一家公司的高管,积累不少。
村民夸他:山窝里的穷小子从糠桶跳进了米桶!
然而,他偏偏不安分,2013年毅然返乡创业。
父母怪罪他:“花钱买罪受!”他却掷地有声回答:“回乡创业同样有天地!”这个想法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
当年,在桃坪界大山上,他和姐姐、姐夫搭起临时住地,一次性流转400亩荒山,计划创办生态农业庄园。
起初几年,没有效益,他套种玉米等。去年,符元奎投钱开发果园,60亩樱桃上个月全部结果。按照他的规划,近两年内,他要在流转地内全部种上果木,让桃坪界真正成为花果山。
其实,符元奎这些年投入200多万元,还没有赚回本钱,不过他说自己很舒畅,因为身边上百亲戚、邻居跟着他干,不出门挣到了可观收入。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肖军 黄巍 邓永松
编辑:闵美颖 实习编辑 袁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