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十大农业品牌】沅江芦笋:舌尖上的幸福味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李慧 谢碧鹭 编辑:刘郁蕾 2017-08-14 14:44:48
时刻新闻
—分享—

沅江芦笋。

沅江芦笋菜肴。

农户在地里采摘芦笋。

农户在家剥笋也能赚钱。

  红网时刻益阳8月14日讯(记者 李慧 实习生 谢碧鹭)沅江市居洞庭湖腹地,被东、南、西洞庭湖包围。垸外湖洲湿地面积大、芦苇资源丰富。一望无际的芦苇随风摇曳,沙沙作响。大片芦苇经历阵痛,转型芦笋发展,如今成为沅江市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沅江市芦苇造纸业曾经辉煌, 芦苇造纸产业曾是沅江市主要经济支柱。2006年沅江纸厂产值达6.4亿元、创税近1亿元,占工业利润“半壁江山”。2007年后,整治造纸企业污染,全市关停企业30多家,财税因此短收6000万元以上。

  面对“造纸行业持续低迷、芦苇供给严重过剩、生态环保压力加大”的困局,沅江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从2014年起,主动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芦苇造纸业向芦笋食品业转型,着力发掘“沅江芦笋”食用功能和药用价值,培育市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绿色转型发展:芦笋综合产值达20亿元

  芦笋食用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100多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中的“蒹葭”指的就是初生芦苇,也就是芦笋。

  历史上,洞庭湖浩浩荡荡,芦苇青青。芦苇嫩芽在洞庭湖区俗称“芦笋”,每到春季发芽,人们纷纷采摘,或作新鲜蔬菜,或腌制贮藏,常见于当地及周边地区人家的餐桌上。

  目前,全市湖洲面积86万亩,芦苇收割面积45万亩;年产芦苇33万吨,占全省产量的40%,为芦笋产业扩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沅江市举全市之力深度开发“沅江芦笋”,“沅江芦笋”已列为沅江市未来五年重点打造的“五大百亿产业”之一。今年芦笋生产企业从原来6家发展至24家,固定资产投资达3.2亿元,全年加工芦笋3.5万吨左右。

  作为普通造纸原料的芦苇供远大于求,每吨均价仅420元;作为绿色健康食材的芦笋产销两旺,普通成品食材每斤20-30元,芦笋纤维粉每80克约20-30元,附加值呈几何级数增长;2016年沅江芦笋综合产值达20亿元。2017年芦笋采摘高峰期,每天用工2万多名、人均收入300元左右,户均劳务收入近3万元,实现了绿色转型发展。

  绿色产业扶贫,农户齐奔富

  如今“沅江芦笋”产业呈现方兴未艾、如火如荼的势头。在龙头企业引领下,沅江芦笋产业提质升级:由家庭作坊式生产向现代企业标准化生产转变,由单一产品向多元产品转变,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芦笋的种植、加工,到产品的销售,沅江芦笋产业持续壮大。与此同时还开发出了芦笋即食产品、粉汁、含片、面条、糕点、饮料、大泡茶和芦笋酱等9大系列传统产品。

  在湖南博大天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生产挂面,这种芦笋膳食纤维面条市面上价格25-28元一件,价格比普通挂面翻了几番。利用科技创新,目前公司已研发出了芦笋挂面、芦笋富硒面等功能挂面,研发芦笋果蔬纤维粉系列保健产品,提升了沅江芦笋产业的附加值。

  沅江市芦笋产业不仅是绿色产业,更是扶贫惠民产业。芦笋产业扶贫项目将为沅江市泗湖山镇、南洞庭湖芦苇场、漉湖芦苇场等贫困户提供采笋、剥笋劳务用工机会、通过这种产业扶贫,预计户均年收入增加1万元左右。

  为了拉动家乡芦笋产业的发展,2011年,陈建波出资五百万,在泗湖山镇光复垸村创办了湖南平芝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发展为产销研一体化的大型现代化芦笋加工企业。坚持“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通过采取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两种模式,已成功帮助64户贫困户成功脱贫,带动周边贫困农户走上致富道路。

  村民周端云在平芝公司的工作是将采摘回来的芦笋剥皮。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对于周端云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我老公在家中养病,不能劳动需要照顾。”周端云情绪激动,“我这个情况,既不能外出打工,也不能天天上班。可在平芝,只要近一个月的采摘季节上班就可以了,而且还可以在家里完成剥笋,公司有专人上门收。”她一年只有20多天剥笋,收入可以有6000多元,够她家生活大半年。

  过去农户砍芦苇卖给造纸厂,污染了环境。如今在沅江市委市政府推动下,农户卖芦笋,这是一个绿色产业更是一个惠民产业。芦笋推向市民餐桌,不仅保护了环境,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助力脱贫攻坚。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农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