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赤眼蜂大战二化螟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胡宇芬 编辑:刘郁蕾 2017-11-09 10:07:15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日报记者 胡宇芬

  200亩“绿色”稻田引来专家组考察

  秋收季节,稻田金黄。涟源市渡头塘镇洪家村的黄光明忙碌好一向了,作为平康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1000来亩晚稻要抓紧收完。

  与往年不同的是,其中200亩收得早还卖得贵。“50公斤要多卖20元,包装好的60多包米,十来天就快卖完了。”11月上旬的一天,黄光明站在合作社的二楼办公室,指着窗外一片田告诉记者,当时收割机里刚出来的谷子就被周边的乡亲买走了一些,“这里的二化螟很厉害,他们看着我没打农药的。”

  二化螟是近年来危害我省水稻的主要害虫。如果防治不力,轻者减产,重者绝收。专家们所称的白穗,就是水稻灌浆前被害虫危害稻秆以致穗子是空的,看上去呈灰白色;所说的虫伤株,就是水稻灌浆中被害虫侵蚀了稻秆以致穗子谷粒不饱满。

  在黄光明所指的这片田里,半个多月前迎来了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吴孔明院士率领的专家组考察和评议。专家组深入田间调查虫害和天敌情况发现,示范区采用的省农科院“双季稻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其防治效果远强于周边对照区的化学农药防治效果,不仅害虫得到显著控制,而且天敌受到了更好保护,可有效解决水稻生产化学农药过量施用、稻米农药残留和农田生态污染问题。

  “这200亩双季稻一共放了7次赤眼蜂,有上千万只。都是省农科院免费用冷链车送来的卵卡,然后和植保站的专家一起指导我们如何放到田里。田里还装了5盏益害虫分离诱虫灯。两季产量都不错,晚稻亩产有400多公斤。”黄光明说,过几天还要专程去省农科院请教,想多搞几个绿色防治办法,把稻田养鱼、养蛙、养鸭等都搞起来。

  “今年我们第一次实施二化螟生物防控技术示范,取得了很好的综合防治效果,特别是田间二化螟的残虫量控制到只有对照区的五分之一,为明年生物防控技术的继续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涟源市农业局副局长李仙桃对记者说。

  一批种粮大户试水“放蜂不打药”

  面对猖獗的二化螟,茶陵县虎距镇江易青、祁东县灵官镇李兴平、冷水滩区罗怀林等种粮大户,今年也免费尝试了一把省农科院指导的“放蜂不打药”新办法。记者来到他们的示范田里聊起新法子,他们都说防治效果明显,还省了打农药的钱,明年想继续用,就是希望赤眼蜂还能免费提供。

  江易青的200亩晚稻获得了来自省农科院的3轮赤眼蜂“武器”和4盏益害分离诱虫灯。“今年没有打药,亩产比去年还增加了75公斤。我打算每公斤卖10元。如果打药,每亩晚稻差不多要花费120多元,效果还靠不住。”他给记者算账。

  李兴平的30亩“放蜂不打药”稻田,是他流转的200亩稻田里的明星。“周边的村民抢着买我的谷子,50公斤要贵3到5元。农业局还帮我牵线一家米粉加工厂呢。”

  罗怀林为了在100亩示范田里插上千多根竹竿,再装上杯子,两个劳力干了好几天。“第一次是辛苦点,后面就只用往杯子里放卵卡。别人开始不理解,后来看我不打药,也要走了一些赤眼蜂。”他说,虽然田里放蜂稀了点,最后一次又放早了点,产量还是和打农药的稻田差不多。

  全省推广还需政府统筹规划

  体长不到1毫米、肉眼基本看不清的赤眼蜂,是农业生产中最著名的寄生性天敌。松毛虫赤眼蜂在林业和玉米等作物上已有较大面积应用,但能够寄生水稻害虫的稻螟赤眼蜂繁殖难度大、应用成本高。

  经过艰苦攻关,省农科院张玉烛研究员团队改变了这种局面。他们筛选出目标性强、寄生率高、繁殖系数大、适应性强的长沙稻螟赤眼蜂和台湾稻螟赤眼蜂等新品系,发明了高效繁殖装置,形成了“前繁、中控、后保”的田间释放技术,大幅度降低了赤眼蜂应用成本。该成果获得了我省2014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长沙稻螟赤眼蜂由于适应性和田间繁殖能力强,适合做先遣部队,先到稻田里把防护网搭起来。台湾稻螟赤眼蜂寄生率高,一头赤眼蜂可以寄生40至45个害虫卵,是一般稻螟赤眼蜂的2倍,适合做主力部队,特别是在二化螟进入第三、第四代时,可以猛火进攻。”张玉烛研究员透露作战策略。

  该项目首席专家柏连阳教授告诉记者,今年省农科院挤出部分科研经费,在全省21个县市区布设了49个基地,总面积约2万亩稻田免费示范,整体防治效果非常好。明年还将在该院承担的国家粮丰科技工程的基地中加大示范力度。

  那么,能不能在全省推广这项绿色技术呢?“生态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农村环境、农民意识以及农田生态环境构建和技术落实到位等多个层次实施,面积越大、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张玉烛说,大面积推广单靠专家的力量难以实现,需要根据合适的供应半径为赤眼蜂建立繁殖中心,也需要基层农技人员现场指导农民以抓住最佳时期,还需要农民改变打农药的防治习惯以培育天敌等。相信有了政府相关部门统筹规划,统防统治,是完全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的。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农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