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红卫 乐明凯
眼下,大部分稻谷都已收完,但荆楚大地的部分田间仍生长着水稻。远远看去,黄绿条纹相间。走近一瞧,金黄色的是成熟的水稻,但株型比普通中稻矮,绿色的稻株则基本不长稻穗。那八九不离十就是再生稻田。
再生稻是一种传统的种植方法,由于技术落后等原因曾淡出人们视野。近年来,在各级农业部门重视推广下,经过湖北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一种两收”创新团队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湖北省再生稻面积从2013年的44.7万亩增至2017年的230万亩,一批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再生稻米品牌正在异军突起。
“产量高米质优,风险低效益好,再生季病虫害轻,基本不施农药。”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彭少兵团队长期研究再生稻,他向记者介绍了几个发展再生稻的优点。“绿色再生稻,完全可以成为湖北农业又一张新名片。”
1
再生稻保护南方“黑土地”
“发展绿色环保型的再生稻产业,为农民种田带来了新希望,为国家粮食安全增加了新保障,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新选择。”日前,荆州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局局长黄君在荆州再生稻产业及品牌推介活动上说。据测算,荆州市水稻种植面积650万亩,适于再生稻生产的面积至少在200万亩以上,2017年已发展到76万亩。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土层深厚肥沃,被誉为中国南方的“黑土地”,但长期的掠夺式开发让耕地不堪重负。不止荆州,湖北其他稻区也不同程度面临资源约束趋紧压力,日益增长的成本等让农民种粮比较效益降低,每年的秸秆禁烧任务更让部分基层干部头疼不已。
在此背景下,湖北大力推广再生稻种植,耕、种、管、加各环节都实现绿色发展。推进再生稻标准化种植,推行周年资源高效利用和全程机械化生产;推行综合防控和减量化生产,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综合防控替代高毒低效农药,大大减轻了农药化肥等带来的污染;再生稻收获后不落地直接烘干、单独储存、单独加工,闭合链条运行,既保证了原料来源的可靠性,又提升了稻米加工品质。
此外,种再生稻还有利于秸秆还田。再生稻10月底收割至翌年中稻种植,有充足时间使秸秆全量自然还田、自然腐熟、增肥地力。肥料用量减少30%—50%,农药用量减少40%左右,既节省支出,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联合荆州市在江陵县三湖农场开展“稻—再—绿肥”模式示范,在保证米质优的基础上实现吨粮田目标。同双季稻相比,再生稻节省了投入,收购价还比普通晚稻高。
2
播一次种收两季稻农民轻松增收
“我们村多年来都种的再生稻,不会错。”湖北省洪湖市沙口镇董口村6组村民董本武快人快语,他告诉记者,今年他种了26亩田,全是再生稻,头季抢早上市,不愁卖,产量与种一季中稻差不多。第二季只用投入50斤尿素,再加个收割机费用,几乎是纯赚,而且第二季米比头季好吃,卖价高。
沙口镇农技推广站站长刘永武说,“要种好再生稻,选择良种是第一位的,我们镇大部分选的是‘丰两优香一号’,栽培简单,农民易掌握,表现稳定。”
“再生稻第二季基本不用打农药,绝对是个非常有价值的发展方向。”监利县尚禾联社理事长欧阳斌告诉记者,几年前再生稻在监利尺八镇周边的种植面积还基本为零,今年仅尚禾就带动了4万亩种植,前不久他刚预订了5万斤明年的“丰两优香一号”种子。
洪湖田润香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范辉说,米厂收购的再生稻更倾向于香型水稻,按质论价,今年合作社再生稻收购的开秤价每斤1.5元。
常年奔走在湖北、湖南稻作区推广再生稻良种的武汉丰乐种业总经理张业文用“一二三四”形象比喻江汉平原农民种植再生稻的情况,播一次种,收二季稻,每平方米高产可收三斤谷,总产值达四千元。
“头季机械收割是当前继续发展再生稻的关键。”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黄见良说,培训头季收割机手对再生稻尤为重要。现在再生稻田里的绿色稻株就是头季收割机碾压过的痕迹,碾压面占30%—40%。
湖北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罗昆介绍说,湖北水稻优质率居南方稻区首位,近年来,湖北以“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为主,正逐步推广“中稻—再生稻—油菜(绿肥)”“中稻—再生稻—鳖(鳅)”等绿色生态种养模式,机收再生稻可达80%以上,稳粮提质增效明显。
3
对接市场打响再生稻品牌
当前,消费者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相对于“价廉”而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有品牌的“物美”农产品。
湖北通过引导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共同参与,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根据再生稻米市场差异化需求,以品质拓市场、以市场促加工、以加工促生产,再生稻米品牌开发取得了一定进展。10月31日,在洪湖市举行的湖北省再生稻产业发展暨产销对接培训班上,现场展示了40多个湖北再生稻米品牌,特邀18家省内外大型采购商参会,并与相关合作社签下订单。
“喜看稻菽千重浪,洪湖再生稻米香”。洪湖市长沈先武现场推荐洪湖春露再生稻品牌,他说,近几年,洪湖再生稻种植规模一年一个新台阶,2016年洪湖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打造全国再生稻第一县市的目标。目前,以春露合作联社为载体,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再生稻全产业链已经形成。
“联合社聘请营销专家对再生稻米销售进行市场细化,销售模式实行直销与代销、网店与实体店、加工和贴牌等多种形式并行。”洪湖春露合作联社理事长张永前介绍,他们已完成再生稻香米、营养粥米和再生稻酒等系列加工产品开发,2016年出口日本,今年又与一家港资公司签订产销战略合作协议,预计2017年再生稻米销售将突破500万斤。
荆州市公共品牌“荆楚味道”运营商尹玉刚认为,目前,荆州再生稻产业在全国已经占据了一定的领先优势,但如何加快发展,需要学习“东北大米”成功经验,更需要政府部门统一规划,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共同推动稻米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湖北再生稻产业发展,是湖北农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湖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肖长惜表示,湖北再生稻发展要坚持绿色生产和市场导向,打造全产业链,提升全价值链,抓好再生稻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建设。下一步,湖北将继续在江汉平原和鄂东再生稻适宜地区,创新发展综合种养再生稻、富硒有机再生稻、优质粳稻再生稻等技术模式,全力培育“湖北再生稻”这张名片。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何红卫 乐明凯
编辑:刘郁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