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又是两院院士增选年,4名在湘工作的专家光荣当选。新晋院士是研究什么的?走过了怎样艰辛的科研历程?湖南日报记者采访其中2位新当选院士,为读者讲述他们的故事,让读者感受他们不一样的风采。
湖南日报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彭选明
一只红灿灿或绿油油的辣椒,不知犒劳了多少人的味蕾。
爱吃辣椒的农家子弟邹学校,从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走进省农科院,走进了辣椒世界。30年间,整理“辣椒家谱”、琢磨“添丁加口”,青丝渐染白发。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建立了我国保存材料份数最多的辣椒种质资源库,创制的3个辣椒骨干亲本成为我国育成品种最多、推广面积最大的骨干亲本,育成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系列辣椒品种……
11月28日晚间,刚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邹学校,从北京回到了长沙。“无辣不欢”的日子,悄然继续着……
猛辣微辣都是爱
辣味,称得上是辣椒的灵魂。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辣味也是如此。让辣味来得更猛烈一点吧!让辣味来得更温柔一点吧!人们对辣椒家族发出了不同的呼唤。
上世纪80年代,刚刚入行不久的邹学校,捕捉到了这些有趣的声音。业界赫赫有名的“湘研”系列辣椒,就是从一只辣味温柔的“湘研一号”起步的。
邹学校将甜椒与尖辣椒(猛辣型辣椒)“联姻”后,奇迹出现了。一个新的辣椒类型——微辣型辣椒呱呱坠地,而且产量很高,于是命名为“湘研一号”。很快,它长到了越来越广阔的地里。很多没有食辣习惯的地方,也开始尝试接受这种微辣带甜、肉质脆嫩的青辣椒。有人形容,辣文化渐渐在全国蔓延,“湘研一号”功不可没。
“到目前为止,这个开路先锋的推广面积纪录还保持了全国第一。”邹学校院士团队的核心成员、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马艳青研究员告诉记者,通过系统研究辣椒与甜椒变种间杂种优势,培育出优势强、风味独特的系列微辣型辣椒,现已成为我国鲜食辣椒的主要类型。
喜欢辣味强烈的食客们,也有蛮对口味的“博辣红牛”来服务。经过7年的攻关,邹学校院士团队从湖南双峰优良资源中选育出自交系作母本,与河北鸡泽辣椒杂交形成的“博辣红牛”,遗传了“父母”的多种优势,特别是红色素、辣椒素和产量都高。目前,在新疆这个全国最主要的干椒生产基地,“博辣红牛”已成为主栽品种。而在国家级贫困县泸溪县,当年不相信邹学校承诺的“产量翻两三倍”的村民们,也在事实面前叹服,纷纷种上了“博辣红牛”,感叹“种一年辣椒抵三年阳春!”
30年来,邹学校院士团队育成辣椒新品种56个,其中获国家奖的品种有42个,全面提升了我国辣椒品种早熟、丰产、抗病、抗逆、耐贮运、加工、机械化采收等育种水平。据不完全统计,育成辣椒品种国内累计推广面积6580万亩,高峰时期约占主产区面积的50%,占鲜食辣椒面积的80%以上,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326亿元,还在东南亚、非洲、中美洲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约1000万亩,是目前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辣椒系列新品种。
杂交育种引潮流
辣椒家族的不断壮大,离不开人类对辣椒杂种优势的利用。在国内,邹学校院士是最早一批开展这项研究的科技人员。
杂交辣椒的父本和母本统称为亲本。被命名为5901、6421和8214的三个骨干亲本,就是邹学校院士团队千辛万苦培育而来的。可以说,它们是我国杂交辣椒中的“超级亲本”,被全国育种单位广泛利用,育成辣椒新品种165个,是我国育成品种最多的辣椒骨干亲本。
特别是对6421这个骨干亲本的戏剧性发现,打开了我国杂交辣椒育种的广阔天地。用雄性不育系作母本,它越容易恢复成可育,在育种中与父本的配种自由度就越高。邹学校院士从可育的6421中发现了易恢复雄性不育源,据此育成了我国第一个通过审定的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9704A,并明确了9704A不育的分子机理,创新了甜椒恢复系的选育方法。这样一来,我国辣椒杂种优势育种中长期存在的三系配套组合优势不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率先在湖南取得突破,得益于邹学校的一份执着。他率领团队系统搜集、保存国内外辣椒种质资源3219份,建立了我国材料份数最多、为全国蔬菜科研机构共享的辣椒种质资源库。这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给杂交辣椒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可能。
20年前,当年轻的博士马艳青跟着导师邹学校奔波十几个小时来到泸溪,放下行李直奔辣椒地时,他曾有些困惑:“怎么自己读了博士,却跟着导师种起地来了?”如今,说起导师邹学校,马艳青脱口而出的第一个词是“坚守”。
30年的坚守,成就了邹学校的辣椒世界。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胡宇芬 彭选明
编辑:刘郁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