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琼皓长沙报道
2020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疫情之下,我省如何把握时局,攻坚克难,全力完成今年乡村产业振兴的工作任务?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
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开局良好
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杨孚初介绍,2019年,我省各地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开局良好。工作推进思路上提出了按照“一县一特、一特一片、一片一群、一群一策”的基本思路,以实施三个“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为抓手,通过打造一批新的千亿级产业,推动湖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据了解,2019年,湖南畜禽、粮食、蔬菜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达3250亿元、2950亿元、1860亿元,水果、水产、茶叶、中药材、南竹、油茶、油菜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达750亿元、740亿元、700亿元、530亿元、460亿元、430亿元、410亿元,其中茶叶、油菜、油茶、中药材、南竹产业发展较快,增长速度超过10%。
此前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打造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见》,提出了13条具体政策措施,明确了“品牌引领、加工主导、科技支撑、融合发展”原则。杨孚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湖南乡村产业稳中调优,除了政策利好,精准把握湖南特点是关键,“基本形成了具备湖南特色、切合湖南实际的乡村产业发展政策体系。”
融合发展新生态思路符合湖南特色
乡村产业发展,融合机制生态多元,既是湖南特色,也是湖南优势。“去年以来,我们继续把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的主要抓手。”杨孚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04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到2.5:1。
如何持续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使融合机制更加多元?杨孚初说,融合模式必须持续创新,比如培育认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融合体”;推进县域、镇域产业集聚,打造“融合面”;深入挖掘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打造“融合点”等。具体来说,祁东槟榔芋等29个特色产品推荐录入全国特色种植名录,炎陵白鹅等9个特色产品推荐录入全国特色养殖名录,雕花蜜饯等13个特色产品推荐录入全国特色食品,蓝印花布等13个特色产品推荐录入全国特色手工名录,余虹等10人推荐录入全国能工巧匠名录。
据了解,通过农村创业创新推动融合发展卓有成效。2019年全省农村创业创新主体达8.5万个,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32.5万余人,带动农村就业人口192万人,实现销售收入400多亿元。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产业振兴的优势和潜力所在。近年来,湖南对标发展精细农业总定位,聚焦优势特色千亿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益阳市积极对接全省千亿产业发展,深入推进现代农业“131千亿级产业”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如南县主抓虾稻、安化县主抓黑茶、桃江县主抓南竹,品牌特色鲜明,经济效益显著,带动能力强劲,成为全省县一级发展特色产业的典型代表。
“要把乡村产业的发展定位搞明确。”杨孚初强调,着力找准自己的产业定位,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发展潜力转化为增收效益。
杨孚初介绍,2020年主要预期目标也已明确。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9%左右,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达到2.6:1;全省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2.1亿人次左右,经营收入480亿元左右,与上年基本相当;力争新打造的7个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增长8%左右。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李琼皓
编辑:姜雯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