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头镇永明村,村干部与村民在抢插晚稻秧苗。
编者按 近期,我国南方地区暴雨频发,多地农田受损,对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为提振种植信心,降低汛情对主要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当前各地各部门正千方百计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各项工作,提高农作物防灾抗灾能力,确保今年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稳产增收。请看本报记者从防汛抗灾一线发回的报道。
7月16日,在洞庭湖重点蓄洪垸——位于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民主垸核心区的沙头镇永明村,天空放晴,水位下降,村民刘玉蛟赶紧将因汛情影响而推迟的晚稻秧苗抛完,村支书刘阳生也组织人手过来帮忙。一天之后,刘玉蛟最后5亩晚稻秧苗插完。
汛期前期抢险,汛期后期抢种;白天种田,晚上巡堤,这成了7月汛情以来刘玉蛟生产生活的常态。从家到资江边走路只有几步,到田边走路不到10分钟,今年大汛半个月来,刘玉蛟却跑了近千趟。
正是这近千趟,让刘玉蛟第一个发现了管涌,被干群一起合力堵住,从而保住了大堤,保住了垸区12万群众、14万多亩稻田的安全。
不只是刘玉蛟,仅在沙头镇,堤上509人、岸下5900人、田中万余人,战斗在抢险、抢种、抢收、抢晒、抢管(抢抓田间管理)的第一线,资阳区以“五抢”奋力打响打赢防汛救灾的人民战争,从大汛关口,抢夺早稻收割、晚稻插秧的关键节点。
“正是因为‘五抢’及时,四项到位(政府引导到位、部门支持到位、村委组织到位、村民自救到位),资阳区全区双季稻受汛情影响只有百分之一,只要不再发生大的灾情,作为湖南省粮食生产标兵县,今年资阳区双季稻增幅在全市升居第一,为夯实益阳这个洞庭湖粮仓做出资阳贡献。”益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胡跃龙说。
抢险:14万亩农田保住了
民主垸是益阳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人均耕地面积达到2亩,但四面环水的民主垸面积达237平方公里、堤长76公里,沙头镇堤长人少险点多,加上劳动力不足,大堤巡查和堤下查险成了难题,因而,防汛任务很重。
“我们打防汛救灾人民战争,就如同别人用一个师顶住,我们用一个团顶住。”沙头镇党委书记王晓强幽默的话语里却透露着坚定。在他看来,防汛任务这么重,我们拿什么顶住?就是第一时间将隐患的苗头掐住、将管涌的口子堵住,及时将险情控制在萌芽状态。
刘玉蛟的家就在资江堤脚下,位于资江与民主垸大片农田之间。由于长时间降雨,两侧极容易发生管涌,“大堤已经被洪水泡湿了,时间一长,土壤保护层泡软了,土壤的‘硬壳’被大量涌积的地下水冲破,形成管涌。”时刻对管涌绷紧一根弦的王晓强发动民众24小时监测。
7月10日下午1点多,刘玉蛟在监测时,就在自家房子一侧的荷叶塘处发现了第一个大管涌,距离堤脚仅40米,出水量大,且带出大量黑沙。正在巡堤的包点区领导、镇村两级干部闻讯赶来,经过仔细地搜寻和监测,在不到十亩的区域内,发现了一个管涌群,仅监测到大大小小的管涌就有三四十处。
情况万分紧急,如果不及时堵住管涌,大堤危在旦夕。一旦滑坡甚至溃堤,14万亩农田将被淹没、农房将被冲垮,甚至危及沿线12万群众的生命。
汛情就是命令,一场防汛抢险的人民战争就此打响。群众自发赶来了,乡亲们在5分钟内迅速集结,随时听命召唤;专家赶来了,退休多年、70多岁的水利工程师曾冬生闻讯即到。经过会商,决定采取“反滤导渗,控制带沙”的方法来处置管涌,并采用“填塘固基”的办法来做加固堤防。然而,由于沙头镇都是沙质土壤,而填堵的土必须要用黄黏土。因此,在包点区领导的统一调度下,从50公里以外的地方紧急调运80多车黄黏土来加固堤防;运土车一到,车轮又陷进去,又快速调集钢板铺架……
灾难面前,众志成城。池塘被紧急征用,乡亲们不要一分钱;树木被砍伐,乡亲们不说一句怨话;“监测到管涌是应该的,我不仅不要奖励,而且要投工投劳。”刘玉蛟如此表态。在群众的支持下,经过两天两夜的抢险施工,管涌被堵住了,大堤保住了,大面积农田保住了,农房保住了……
抢收:确保早稻应收尽收
虽然大面积农田保住了,但在洪水的长期侵袭之下,外湖外江积蓄的洪水渗流到农田,造成冷浸田。
“你看这稻田水都是冰凉的,一些低洼田被水泡久了形成了许多绊眼子(冷浸孔)。”王晓强伸手到田间摸了摸后对记者说,一些很深的“绊眼子”用竹竿插下去,60厘米长的竹竿就不见了。这些泡得有些发绿发黑的冷浸田,踩上去就像“牛肚子”,软绵绵的,即使补插秧苗也长不了根。
“如果这些低洼田10天内水还退不出去,倒伏的水稻就会绝收。”资阳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王荣华说,因而首要任务就是排水。位于茈湖口镇北线大堤沿线的祁青村,近2000亩农田农作物及蔬菜被淹,排涝困难,洪涝灾害严重。祁青村党总支书记王伟斌动员村干部和党员群众200余人次参与清淤、清扫、清理;动用56台抽水泵第一时间排除田间积水,千方百计加快排渍进度,减少农作物水淹时间。
往年最迟到7月15日湖区早稻就要机收完毕,但今年直到7月16日,资阳全区还有20%的稻田没有收割。因而,资阳区农业农村局调配区内1000多台收割机、区外100多台收割机进行抢收,终于在7月18日前将所有早稻抢收完。
抢收之后还得做好抢晒工作。资阳区农业农村局和当地政府组织200多台烘干机加班加点对大户机收稻谷进行烘干,动员散户合伙将早稻送到合作社进行代烘干服务。“去年早稻每百斤湿谷可以卖80多元,今年太湿了只能卖66元。因此,我们必须早日将早稻烘干晒干,送到粮库还可以卖个好价钱。”村民董元敖说。在张家塞乡,区发改局正在组织粮库到一线进行夏粮收储,最大限度地确保群众粮食保收。
抢种:插秧田管跟得上
晚稻抢插同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截至7月16日,由于水灾等因素影响,全区还有四成农田未能插秧。资阳区农业农村局派出6个技术小组深入6个乡镇,对受灾严重的田块,指导农民抢种晚稻早熟品种。需要补插的田怎么办?资阳区农业农村局从“十代全程社会化服务联合社”育秧基地调运早已准备好的200多亩秧苗,可以满足4000多亩大田晚稻补插。除了受淹严重的两三千亩低洼田可能来不及补插外,其他2000多亩需要补插的均可在7月19日前完成。
晚稻抢插下去之后田间管理得跟上。抢抓田间管理,首先得是控水。王荣华介绍,一方面因为晚稻抢插之后田间保持一定的湿度就行,因而田间积水不能超过1厘米。然而一般受淹田的积水都有四五厘米,受淹最严重的田间积水甚至超过10厘米。另一方面由于防汛规定,7月中旬资江、洞庭湖水位还处于保证水位,田间积水还不能排到外江外湖,因此只能排到内湖。
“即使两三千亩低洼田最后因排不出的水而绝收,但对全区27万余亩双季稻来说影响只有1%,只要不再发生大的灾情,全区今年至少可以新增5万亩双季稻,双季稻增幅在25%左右。”王荣华信心满满地说。
“张家塞前白鹭飞,茈湖口里稻虾肥。壅水急,沙头堤,沾衣欲湿不言归。”深夜离开民主垸时,许多干群还在民主垸沿线张家塞乡、茈湖口镇、沙头镇三个乡镇巡堤,一位干部发给记者这样一首感言诗。的确,正是有了堤上几千人的坚守,田中几万人的劳作,才让民主垸这个洞庭粮仓在历经风雨吹洗之后依然仓丰廪实。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张振中
编辑:丁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