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能解决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更有利于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深化湖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湖南日报》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积极发展农业新业态
刘舜佳 刘纯阳
当前,因新冠肺炎疫情叠加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大幅萎缩、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逐步加大。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
在强化“双循环”背景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注重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满足国内需求作为重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发展农业新业态。
农业新业态,是指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产业创新与融合而产生的不同于传统业态的农业新型产业形态,其突出特征表现在技术进步、农业多功能拓展以及新要素价值凸显。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取得了显著成绩。而制约我省农业新业态发展的问题主要在于:一是新型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不利于休闲观光农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互联网农业等农业新业态发展;二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网络覆盖不全,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电商人才“引不来”“留不住”,已成为新模式推广的主要“瓶颈”;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不够。培育以家庭农场、农村经济组织、公司农场、生态农庄、农业科技园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农地流转困难、融资不易、配套服务跟进不足、人力资本和农业技术相对薄弱等障碍。
当前,我省发展农业新业态应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农业新需求,全面提振农产品消费,拓展农业投资空间——
发展数字农业,以新型服务要素驱动农业生产模式创新。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将农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战略。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农业信息资源平台,服务政府决策、农户需求、企业生产;加快数字农业技术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以“互联网+现代农业”打造全产业链体系;推进数字信息服务在农村电商领域的运用,构建起“政府顶层设计+企业生产创新+农户职业转型+商家精准服务”的农村电子商务多元化发展新模式。
推广休闲农业,以高端产品供给推进农业消费模式创新。充分利用我省良好自然生态、雄厚农业基础、悠久农耕文化、独特区位优势,以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户为目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挖掘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一批类型丰富多样、品牌影响显著、市场需求旺盛、营收快速增长、助力农民致富、加速职业转型的休闲农业和生态农庄,在农业全产业链基础上创新农业消费模式。据2019年在长沙举办的首届中国休闲旅游博览会所公布的信息,我省已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近2万家,年接待游客超2亿人次,年经营收入达480亿元,为乡村产业振兴、消费模式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培育智慧农业,以信息智能技术融合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加快智慧农业关键技术装备创新,打造集实时感知、智能决策、精准作业、科学管理于一体的智慧农业体系;打造区域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开发“三农”数据库和智慧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共享,降低智慧农业研发运营成本,为改造传统小农生产经营方式、实现农业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业”奠定良好基础。比如航天宏图公司在我省建立起智慧农业决策支持平台,为农业从业人员提供信息精准管理、作物长势监测、精准气象格点预报、农业灾害防治等服务,实现了用科技为农业赋能。
普及农村电商,以信息化高速公路建设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模式创新。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农产品企业对消费者(B2C)、农产品企业对农产品企业(B2B)、农产品企业对农产品企业和消费者(B2B+C)、第三方交易市场等多种农村电商运营模式,促进农产品生产经营一体化、农产品流通安全化、农产品流通渠道多元化。通过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农产品多元化流通主体,促进农产品全域流通、实现农业生产和消费的高效对接。
拓展海外市场,推动湖南农业对外贸易模式创新。应努力实现湖南农产品对外贸易包容性增长,摆脱农产品贸易容易引发贸易摩擦、遭遇绿色贸易壁垒、位于国际分工体系低端的困境。围绕互利共赢、集约节约、产业融合这三大包容性增长内核,从农产品贸易结构升级、贸易属性外延、贸易模式优化、贸易市场分散、贸易主体置换五大渠道着手,加快碳排放密集型产品向技术服务密集型产品转变、单纯农产品贸易向以对外直接投资带动贸易扩大转变、单纯产品供应商向“产品+服务”集成供应商转变、贸易伙伴由过度集中向灵活分散转变、传统外贸企业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
全面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度介入农业新业态发展。据调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新业态的参与度明显高于传统普通农户,经营收益也普遍较高。为此应全面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度介入农业新业态发展,降低传统种养方式下的农药化肥投入、增加有效劳力投入、提升农业生产品质、带动普通农户增加收入,使农业新业态与“绿色兴农”有机融合,确保湖南农业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分别系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来源:新湖南
作者:刘舜佳 刘纯阳
编辑:丁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