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农运铸丰碑

来源:中国农网 作者:吴砾星 李景兰 编辑:丁洵 2021-01-20 10:41:26
时刻新闻
—分享—

冬日暖阳下,位于长沙市八一桥东边的一座百年江南民居,沧桑挺立。这是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故居,占地面积179平方米,现属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

浴血奋斗,峥嵘岁月铸丰碑。

大革命时期,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湖南农民运动继广东之后日渐兴起,成为全国农民运动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湖南农民运动,以北伐进军湖南前后为界,经历了秘密和公开两个时期。1922年5月,中共湘区委员会成立,毛泽东在这里领导了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使湖南成为当时中国革命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1923年中共湘区委员会即开始注意农民运动,派谢怀德等在其家乡岳北开展农民运动,9月16日,成立农工会,11月遭到镇压。五卅运动后开始复兴。1925年夏,毛泽东在韶山、银田寺一带组织农民协会,开始进行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经济斗争。到 1926年5月,党在湖南已经组织了约 40万农民群众。北伐战争开始后农民协会在全省普遍建立。到11月为止,湖南全省已有近30个县成立了县农民协会,近 20个县成立了县农民协会筹备处,共有农民协会会员130余万人。是年10月1日至13日,中共湖南区委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农民最低限度的政治、经济要求,作为湖南农民运动高潮时期的斗争纲领。同年12月1日,在长沙召开了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湖南省农民协会,标志着湖南农民运动进入全盛时期。

1927年1月4日起至2月5日的32天里,毛泽东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农民运动。3月5日,在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写成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农民运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秋收起义打下了基础。在醴陵县,他从县城步行15公里来到今东富镇东富村芷泉岭旁的东富寺,两次召开农运干部调查会,在戏台前坪召开的群众大会上发表讲演,痛斥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诬蔑和毁谤,高度赞扬醴陵的农民运动。毛泽东考察醴陵前,全县只有50多个党支部,600多名党员,农协会员10多万人。到1927年4月,该县发展到110多个党支部,1800多名党员,农协会员发展到20多万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民,都投入了农民运动;全省农民协会会员同时激增至518万余人,参加革命斗争的农民达1000万以上。湖南成为全国农民运动中心,其发展之快速,规模之广大,运动之猛烈,影响之深远,堪称全国之冠。

“马日事变”后,湖南农民运动由高潮走向低潮。大革命失败后,湖南部分农民自卫军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湖南农民运动的发展,为土地革命和工农红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逐梦前行,阔步奋进新时代。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指导,为湖南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

记者现场看到,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所在地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街道,党建有声有色,以红色文化引领志愿服务创新发展,创建“红色摇篮”党建声音馆,打造“红色文化历史故事街区”,红格子一“网”兜起小街大民生。

“研学、宣讲、红色旅游,我们回顾历史,走进伟大领袖在醴陵考察农民运动探索革命道路的红色岁月,一起见证革命前辈那炙热滚烫的初心,让革命精神在红色大地上代代传承。”醴陵市党史和史志研究室副主任陈灏充满激情地表示。

“这是1996年在老地下党员杨光潜和其他革命烈士后裔的倡导下,利用一座清末的祠堂建成,里面刻有1001位烈士的姓名,六间陈列室里摆放着各式各样有关的资料和纪念物。其中一间陈列室存放有60多件烈士的遗物,有马灯、刀剑、鸟铳、松树炮、梭镖等等。”在位于醴陵市大障镇的醴陵南四区苏维埃革命纪念馆,72岁的馆长贺永力介绍。湖南省文物局公布的首批民间博物馆名单中,该馆是唯一的一个革命烈士纪念馆。

2020年5月20日,由中共株洲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醴陵市委宣传部、醴陵市教育局、醴陵市文旅广体局、醴陵市党史和史志研究室协办的“走红色之路 做红色传人 ”群众宣讲红色故事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红色教育基地活动,在醴陵先农坛“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启动,取得良好成效。

“触摸历史,并不是让人沉迷,而是应该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精神,让勤劳勇敢、锐意创新生生不息。“醴陵市东富镇党委书记陈朝科介绍,近年来该镇以三电产业园、玻璃产业园为依托,正在构建电瓷电器和玻璃这两个产业链完备的百亿特色产业;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强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农村户用厕所改造,以提质“毛泽东同志考察农民运动旧址——东富寺”为契机,正助推湘赣边区红色旅游产业链发展,正着力建设产业美、民居美、环境美、乡风美、生活美的“五美乡村”。

信仰之火,穿越时空。翻开历史长卷,回望革命的浩瀚历程,湖南在中国革命史上做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展望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洪流中,湖南人民像革命先辈一样“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将无愧于这片光荣的热土。

来源:中国农网

作者:吴砾星 李景兰

编辑:丁洵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三农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