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芥菜做成了大产业(资料图)。华容县委宣传部供图
凭借一款特色的农家“家常小菜”,位于洞庭湖畔的湖南岳阳华容三封寺镇培育出年产值近10亿元的“华容芥菜”产业,成为湖南省首批“农字号”特色小镇之一。当地民众用“一蔸小小的芥菜”做出了富民大产业,“酸爽”海内外。
翠绿的新鲜芥菜经过腌制调味后,不仅成为了味道鲜美的餐桌佳肴,更是方便面、酸菜鱼等不可缺少的佐料食材。据当地县志记载,华容县芥菜种植最早始于魏晋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但长期以来,华容芥菜仅是“房前屋后零星栽”“一根扁担挑着卖”,近年随着食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芥菜身价随之上涨。
三封寺镇已发展芥菜种植面积1.5万亩(资料图)。华容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容县广种芥菜,又以三封寺镇为盛。在位于镇政府南边的泰和村芥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52岁的种植大户李新莲告诉记者,之前他就是“小打小闹”,自家种植了几十亩,2017年才流转了周边农户的土地,大规模种植芥菜,“当时政府开始建设芥菜小镇,时机比较好”。
现代化的芥菜加工车间(资料图)。华容县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李新莲已尝到种植芥菜的甜头。“我们是跟企业‘订单式’种植收购,种什么品种企业说了算,价格也都定好,到了收割的季节,直接跟企业联系,完全不愁销路。育苗、种植技术则由政府提供指导。”
据了解,为保证优质芥菜种源,三封寺镇在泰和村建立了20亩高标准芥菜种子繁育基地,可供1.6万亩种植。该镇还与7家省市龙头企业签订芥菜保底收购协议,实行“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式生产,解决农户大规模种植的“后顾之忧”。
秋播、冬生、春收,往年华容芥菜都采用一季芥菜套种一季粮食模式。华容县去年通过试点,两季芥菜套种一季水稻的“菜-菜-稻”新种植模式获得成功,农户增收明显。
李新莲去年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用“两季芥菜+—季玉米”套种模式种植了30亩。“两季芥菜平均亩产将近6吨,亩产增收了1500元左右。”他还雇用了11名村民“打理”农田,平均每人能年增收两三万元。
“目前,三封寺镇已形成‘有基地、有园区、有品牌、有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年总产值达9.2亿元,全镇有三分之一的民众从事芥菜农作或在芥菜企业工作。”华容县三封寺镇党委书记张哲君介绍说,该镇现已发展芥菜种植面积1.5万亩,其中投资2800万元高标准打造示范基地3000亩、芥菜集中育苗基地300亩,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社10家。
位于三封寺镇的芥菜产业园正在启动二期建设。该产业园一期完成了8.9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3.8万平方米综合楼建设,已吸引两家龙头企业入驻;二期总面积达9万平方米,已签约两家龙头企业。
从起初的零散种植,到大大小小的芥菜腌制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再到现代化产业园区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创新成为华容芥菜产业崛起的内在动力。
湖南开口爽食品有限公司是已入驻产业园的两家企业之一。在其无菌包装车间,工人正在给腌制成品进行灌装、杀菌、挑选和包装检验。“这一条生产线日产能就达到500万包,新厂有5条生产线,产能比原来提高了10倍。”据开口爽公司董事长周志锋介绍,新厂统一建设了标准化的腌制池,芥菜精深加工可实现全自动生产、可视化监管。
腌制是决定芥菜品质的关键环节。开口爽通过和科研院校合作,将传统的厌氧发酵改良为乳酸发酵,并结合产品特点进行了二次回坛和入味,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去年公司销售额约1亿元,今年有望翻一番,超过2亿元。”周志锋说。
作为湖南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华容芥菜”2008年就获得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2012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准证明商标。目前,“华容芥菜”品牌价值估价达19.06亿元,居湖南省蔬菜类第一位。由于其软绵酸爽、入口难忘的美味,华容芥菜不仅走俏全国,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今后发展,张哲君胸有成竹:三封寺镇以“美丽乡村+特色产业+休闲旅游”的发展模式,打造了3个美丽屋场,升级改造了5家芥菜体验农庄,建设了3个全域旅游示范村和七女峰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等,“力争用3年的时间,把三封寺镇建设成享誉国内外的芥菜产业强镇”。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白祖偕 邓霞
编辑:丁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