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装备”,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这个领域既“小众”又“专业”,很少人去深入了解。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今年3月,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再次指出,要“加快种业、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方向明确,路径清晰。农机装备,恰是这场“农业+科技”变革中最具活力与决定性的“变量”,切割着旧有的农耕模式,催生出农业现代化的崭新轮廓。
11月24日-29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湖南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长沙、娄底、郴州等地,探访湖南农机装备的新质生产力,重新“认识”这个“陌生”又重要的农业细分领域。
“草船借箭”,“湘”机借力借智。
如何从田间“孤勇者”演化为智能“铁牛”?先来了解湖南农机产业发展版图。
产业如何布局?
编制农机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构建以湖南智能农机创新研发中心为引擎,常德高新区、郴州苏仙区、娄底双峰县为基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核心区、丘陵山区设施农业区、数字农业区为示范区的“一中心三基地三示范区”发展格局。
政策怎么支持?
2021年以来,湖南共投入财政补贴资金31亿元,支持企业造机、农户购机、农户用机。2023年,省政府制定《补齐农机装备短板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的若干措施》,启动“百亿强机工程”,未来三年每年推动投资100亿元用于农机产业发展。
市场需求在哪儿?
湖南地形地貌兼具山地、丘陵、平原与湖区,多样的地理特征孕育出复杂多元的农业生产场景,这也正是农机产业发展的天然“试验场”与“出发点”。因此对小型、轻便、适应性强的农机具需求较大,如适合丘陵山区的履带式拖拉机、小型收割机等。此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对智能、高效、环保的农机产品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重点企业有哪些?
在湖南农机产业生态中,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强化本土农机产业自主可控能力,掌控产业链关键节点,发挥着龙头“磁吸效应”;同时,也有郴州苏仙区的粮油机械有限公司、农夫机电有限公司,娄底双峰县的农友机械集团、劲松机械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值得我们关注。
图为中联重科农机正在进行收割作业。
在华夏大地,农机版图素有南北之分;湖湘土地上,农机产业亦有“互补之智”。
2023年5月,为有效攻克我国南方丘陵山地适用农机装备少、复杂地形地貌下动力性与机动性差、智能化程度低的卡脖子技术问题,“丘陵山地适用高效智能农机装备研发”项目启动,这是湖南省2023年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之一。
在填补“市场空白”的驱动下,湖南郴州、娄底等地一批农机“专精特新”企业正以“因地制宜”的独特路径崭露头角。
“成长型”“新势力”如何在农机“窄巷”中求发展?又如何与“龙头”以互补之势携手闯出一条农业“湘”机的新路子?
“田忌赛马”,错位竞争可“破局”。
“龙头”凭借雄厚资本、科研积淀布局大型、高端且广泛应用于平原规模化农业的农机品类;“成长型企业”则扎根区域特殊地貌、小众作物种植收割需求,服务个体农户、小型农场、丘陵山区的农业生产者。
二者形成“大与小”“普适与特色”互补,拓宽湖南农机市场覆盖广度与深度,完善全省农机产品层次。
湖南郴州,古称林邑,意为林中之城。这里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地带,地势起伏、田块零碎,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
特殊的地理环境,既为农业发展带来挑战,也孕育着独特的产业机遇。
受先天条件限制,湘南地区农机难以施展身手,机械化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却也倒逼出一条发展“专精特新”的农机之路。孕育高契合度、高竞争力产品,成为郴州区域农机产业崛起的关键一招。
比如,以“专精”铸“专长”,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有着自己专注的领域。作为全国粮油机械制造十强企业,在大米加工设备、粮食仓储设备和杂粮加工设备领域深耕细作,从稻谷脱壳到精细碾米、杂粮专属处理流程,设备依循谷物特性“量体裁衣”,精准调控加工参数,保障出品品质与营养留存,在粮食加工企业眼中,是品质与高效生产的不二之选。
“我们研发的第三代‘低温汗蒸式’烘干机是全球首创,大米加工成套设备获得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吴杰俊介绍道。据悉,产品已畅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东南亚、南美、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打响了知名度。
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的MLGQ51E智能气动砻谷机,无论是南方的籼稻,还是北方的粳稻,都能智能化识别并完成脱壳,相比普通砻谷机脱壳率高5%-8%。
对自身短板与长处有清醒认知,对市场细分需求有敏锐洞察,精准发力,才能弯道超车。那么,如何在细分与特色市场中找准定位?
湖南农夫机电有限公司的核心优势在于技术创新“破局”与地情精准“适配”。“绝大部分丘陵山区田块,我们的履带拖拉机都能作业。”据农夫机电技术总监首元锋介绍,公司主要定位于满足国内丘陵山区不同地形农业生产的需求,并在这个细分领域上力争做精做全。
让农机越做越小,让“触角”越来越长。农夫机电首创轻型履带拖拉机,其橡胶履带相比钢铁履带重量大幅降低,能保护水田土壤;在小型履带式拖拉机上应用差速转向技术,可原地转向,适应丘陵山区地块小、作业空间狭窄的特点;国内首创液压无级变速箱,最大爬坡角度超25度,可轻松翻山越岭,解决了当地水田机械化作业的难题,深受用户喜爱。
为有效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农夫机电更换赛道,开始在新能源技术上创新发力。图为目前正在研发的油电混合履带拖拉机,特点为油耗低且操作性能更好。
受访的两家农机企业,一个“忙秋收”,一个“忙春耕”,耕耘舞台不同,淡旺季分野明确。
企业的“错位布局”,体现的是产业集群的超强“解题能力”。以点观面,这也是郴州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巧妙之处。
“破釜沉舟”,“链合”产业谋共赢。
“双峰碾米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双峰玉米脱粒机占全国六成以上市场份额,相关主导产品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一半以上……”
娄底市双峰县被称为“小农机之乡”,自1952年3家国营农机厂的成立,便开启了农机制造的历史篇章。历经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机电产业园及特色小镇的逐步发展,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中小型丘陵农机产业体系。
紧盯这一特色产业,娄底持续出台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机企业顺应市场需求,大力创新“轻便、适用、实惠”和“小、精、实”农机装备,着力破解丘陵山区“无机可用”难题。
首先是扶持核心。整合品牌、企业、资源,设立3000万元农机产业发展基金,重点培育农友、劲松等10家龙头企业,带动50家农机企业抱团发展。
其次是产业集聚。投资9.5亿余元、规划用地3.92平方公里打造的双峰永丰农机特色小镇。目前已进驻农机企业近20家,带动23家铸钢企业、10家铸铁企业等配套企业落户,产生了群体竞争优势和规模效益。
“1+1>2” ,产业集群的强大生命力,在于聚点成链、抱团发展,凝聚强大产业集群势能。
“从产业上下游企业间供应链协同、整机与零部件配套协作,到产学研跨领域融合,再到政府、企业、农户三方互动,双峰农机产业各主体都紧密‘咬合’。”双峰县农机事务中心主任刘亚曲介绍道。
湖南省农友机械集团的农机设备操作演示。
“小船扎成排,合力闯大海”。近年来,双峰农机产业为拓宽市场版图,大胆“出海”,彰显外向型经济潜力与国际影响力。农友集团、金峰机械已分别在新三板和省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版挂牌上市;农友集团在尼日利亚、印尼等国家建有多个“海外仓”,极大提升了海外销售和售后服务能力;2023年,双峰县17家农机企业实现自营出口1.63亿元,获评2023年度湖南省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
“湘”机一响,丰盈满仓。
未来,如何在科技迭代上持续“领跑”、研产协同上“无缝对接”、集群合作上“攥指成拳”,依然是亟待攻克的课题。
征途漫漫,我们也期待在这片湖湘土地上,农机装备继续“耕”出无限精彩,加速铺展现代化的田野好“丰”光。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作者:张米
编辑:刘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