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水稻种子从设备顶部送入,随着一阵轰鸣,处理后的水稻种子从设备下方缓缓流出。经过设备处理的水稻种子,可实现3%~10%的增产效果。10月24日,记者从长沙师范学院举行的《增强种子活力的接触式超声波设备创制及在水稻单产提升中的应用》项目成果科技评价暨结题总结汇报会上获悉,该校农业超声波研发团队研发的国内首台水稻专用接触式超声波种子处理设备,在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不仅可以降低水稻生产成本,而且能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
将超声波运用至农业生产中,能发挥其良好的方向性和穿透能力。水稻专用接触式超声波种子处理设备通过对水稻种子内部和外部产生物理与生物化学效应,为水稻生长奠定良好基础。该设备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无须复杂的流程和专业技能,农户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上手;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能有效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和幼苗质量,缩短发芽周期;不仅如此,该设备不会对土壤和水源等造成负面影响,符合绿色农业发展理念。
长沙师范学院赵世浩副教授介绍,今年水稻专用接触式超声波种子处理设备在省内外试验示范60余个水稻品种。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超声波处理提高了水稻种子胚根种毛密度,还提升了光合作用效率;水稻收获后,稻谷生物量和风味物质含量也显著提升。
“超声波处理1个月以后的水稻种子,播种后仍有增产效果。”澧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周启宏农艺师表示,农户在使用水稻专用接触式超声波种子处理设备时,每包水稻种子的处理时间为20秒,使用全程仅有电费消耗。
目前,水稻专用接触式超声波种子处理设备已在省内外示范10万亩以上,累计增产粮食约200万公斤,产生的经济效益达到500万元。赵世浩团队将逐步优化该设备参数,并为其申请购机补贴,未来该设备有望量产。同时,科研人员将在该设备基础上,研发适用于大豆、油菜、棉花、玉米和青稞等作物种子的超声波处理设备,在农业领域掀起“超声波革命”。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原巡视员兼省科协副主席青先国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周清明教授,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张志刚研究员,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植种业部部长罗雪梅,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处长汤睿,长沙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胡穗,长沙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皮军功,长沙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黄快林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广州二向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省内外单位相关领导专家、企业负责人30余人参加会议。
来源:科普湖南在线网
作者:许治远
编辑:李丽璇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