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宫镇位于南县的西南面,东临藕池河西支,西傍松澧洪道,北与安乡县接壤,是南县地域面积最小、人口最小的乡镇,全镇总面积6.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4万亩,总人口2.8万人。武圣宫镇虽然规模较小,但名气不小。首任驻港部队司令员刘镇武将军就是武圣宫人。武圣宫不产橡胶,但其生产的骨架油封和密封圈享誉全国,该镇的橡胶从业人员遍布全国,每4人就有1人从事橡胶生产或经营。武圣宫也是有名的“榨菜之乡”,年产榨菜逾超万吨。
一个地方的名字,往往饱含深厚的文化背景。每到一处,我总要问其名字由来。武圣宫原是洞庭湖水域,清光绪年间淤积成洲。一说,镇上原有寺庙武圣宫而得名。另一说,由围垸“五十弓”谐音异义而来。但是,现在的武圣宫均不见武圣宫庙宇和“五十弓”地名。走访中,当地流传着“金钩胡子”与“五十弓”的故事。据当地老百姓流传,“金钩胡子”霸占洞庭湖的“南五十弓”,抢掠过往商客,以致“南五十弓”被称为“烂五十弓”,后来“五十弓”筑堤挽垸,商贾兴旺,当地避晦“五十弓”,遂改名“武圣宫”。我小时候也曾听祖辈讲过洞庭湖上的“金钩胡子”,说的是一位商客在餐馆看到“金钩胡子”,其长须美髯令其好奇,遂送上面条,只见“金钩胡子”拿出“金钩”挂须上耳,用餐自然。一“面”之缘,让“金钩胡子”感恩客商,告其“洞庭湖上如遇盗匪,三呼‘金钩胡子’,即可逢凶化吉,无人敢欺”。后来,该客商过境洞庭,果真应验其言。不论“金钩胡子”是以盗匪恶贯洞庭,还是以豪侠善名广播,“金钩胡子”与“五十弓”实有关联,武圣宫的镇名应该源于“五十弓”。当然,现在的武圣宫不再是当年的荒野横蛮之地,而是政通人和、民风淳朴的文明乡村。
从县城出发,经002县道,过麻河口大桥,进入武圣宫。站上麻河口大桥,武圣宫境内,遍地蔬菜,遍地油菜,遍地黄花,令人震撼。武圣宫境内,田间地头、渠道两旁、路边林间,不是榨菜,便是油菜。一路前行,随处可见正在忙着采收榨菜的菜农。听说我们到了武圣宫,镇动物防疫站的高站长驱车赶来,邀请我们一起去百万湖,看看稻虾种养。蔬菜大镇养起小龙虾,南县养虾真是遍地开花。百万湖原是一个面积两千余亩,被当作“湖田甩亩”的浅水湖泊。“湖田甩亩”在湖区曾是既不产鱼也不产粮的荒地,在统计口径上既不计养殖水面,也不计水稻农田。在养虾前,百万湖的湖田承包费亩平只有几十元,湖田改虾田后,承包费涨到每年亩平600元。当地村民刘洋四年前承包900亩发展水产养殖,曾养鱼、种藕,效益均不理想。好的年份略有赢利,价格不好时种养亏本。前年,刘总将其中的100亩湖田降低水位,开沟改造,种稻养虾,终于找到了一条增产增效的稻虾种养之路。这两年,又不断扩大规模,稻虾种养面积发展到六百来亩。湖泊变桑田,桑田改稻虾。刘总经营的百万湖,既是南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变化,也是着湖区垦殖农业的变迁。问其湖田养虾与普通稻田养虾的区别,刘总介绍,湖田面积大、水质好,小龙虾个体大、肉质肥、品质好。但是湖田改虾田,需要调节水位,科学排灌,不能蓄水太深。
在武圣宫西北隅的淞澧洪道,有个名震洞庭的马四脑。据说马四脑是个无底深潭,潭下有阴河。亦说河里有匹“白马精”,时而兴风作浪,捣翻来往船只。站上河堤,察看淞澧洪道,马四脑河段1500米左右,其上下游区域均是一汪碧水、水流平缓,而马四脑却是惊涛拍岸、扑扑作响。高站长介绍,汛期的马四脑如“风吼马嘶”,惊心动魄。观其河道,长江开口发源的虎渡河与淞滋河(含澧水支流)沿安乡县安猷垸的东西两侧而下,在马四脑北上方500米处汇合,形成“丫”形江面,河道变窄,形成激流。在马四脑南下方1000米处又向西折行,形成回流漩涡。汛期水流湍急,漩涡加剧,自然是响水震天,如同天险。当地政府在此险处,拓宽河床,加高河堤,加固堤基,应对险情,这些年基本上是有惊无险。但此天险河道,让武圣宫是每年最早进入防汛,最晚退出防汛。
居高堤而观堤下,勤劳的菜农正在收获榨菜。一菜农背着榨菜走上河堤,他的摩托车停在堤岸。离菜地两公里的他,干农活均是骑车来往。摩托车既是交通工具,也是普通农具,搭送肥料,运送粮食,驼运蔬菜,均是车来车往。种地多的农户,还备有拖拉机、耕整机。菜农老许介绍,榨菜是武圣宫的春收作物,以前远销四川、重庆,外地客商常开着卡车直接来收。去年以来,行情不好,价格下跌,每斤收购价不到0.3元,一亩产量二、三千斤,只能赚个劳力钱。问其水利条件、能否养虾,老许回答,村里水利虽好,但耕地不平,四周高,中间低,高处不宜养虾,低处已有养虾。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种什么、养什么,农民最有发言权。当然,如何让农产品产得出,卖得好,是直接鲜销,还是就地加工,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帮助农民解决的现实问题。
武圣宫的农民勤劳朴实、富于创新,曾经的蔬菜大镇也呈稻虾种养方兴未艾之势。在桃花湖村,放眼望去,皆是虾田。桃花湖跟百万湖一样,也是浅水湖泊,当地村民将此“湖田甩亩”改成虾田。规模种养户冯伟流转湖田1200亩,建成千亩稻虾示范基地。冯总介绍,“早上已起捕成虾1700斤,单价38元;虾苗1000斤,单价35元。”问其规格,成虾个体在20克左右,虾苗每斤150尾左右。“今年持续阴雨,气温较低,成虾生长慢,虾苗出得迟。要是往年,早已是虾苗旺季”,冯总十分遗憾。除了养虾,冯伟还是当地有名的小龙虾贩销商,去年贩运龙虾20多吨,直接销往上海、广州。说到龙虾贩销,冯总最大的忧虑是,行情不稳,价格波动。小龙虾收购必须以先一天的市场价确定收购价,而销售价又是当天的到岸价。有时辛苦一天,还要亏本。“再亏也不能让养虾农民亏。稻虾产业要做大做强,需要扶持加工企业,让小龙虾就地销售,就地加工,解决虾农养得好、卖不好的问题。”冯总的一席话,道出了虾农的心声。
武圣宫的稻虾种养,还有一点值得称道,就是基地连农户,带动贫困户。冯伟组织虾农共建的飞腾稻虾合作社,有20多户贫困户。合作社给贫困户赊供虾苗、饲料,免费提供种养技术,负责成虾收购销售。贫困户发展稻虾不要成本,不愁销路,一个贫困人口仅以自己的承包地发展稻虾,年农业纯收入也在5000元以上,可基本实现脱贫目标。问到武圣宫的稻虾产业发展状况,冯伟估算,去冬今春全镇新增稻虾六、七千亩,总面积超过两万亩,且呈扩大趋势。还说其家住的太白洲村正在扩大稻虾种养规模。
听到太白洲这个村名,让我一下子想到李白。果不其然,当地流传唐代李白过境洞庭,曾在此登洲。唐宋时期,洞庭湖号称“八百里洞庭”。《巴陵志》记载有,“洞庭湖在巴丘西,西吞赤沙,南连青草,横亘七八百里”。现在的南县均为洞庭湖心,湖中不乏小岛小洲。当时的太白洲还是一无名小洲,李白登洲后,留下美名,便有了太白洲。李白游洞庭湖曾留下不少诗篇,现存记载的有8篇:《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秋登巴陵望洞庭》、《荆州贼平·临洞庭感怀》、《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洞庭醉後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其中泛游洞庭湖,登太白洲、抵赤松亭时赋诗《荆州贼平·临洞庭感怀》,“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水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思归阴丧乱,去国伤怀抱。郢路方丘墟,章华亦倾倒。风悲猿啸苦,木落鸿飞早。日隐西赤沙,月明东城草。关河望已绝,氛雾行当扫。长叫天可闻,吾将问苍昊。”这里的“赤沙”便是南县的赤沙亭,李白当年应该是经淞澧洪道抵赤松亭的。如今太白洲已不是湖洲是围垸,垸内南高北低。靠近淞澧洪道有一条东西向的高标准水泥渠道,渠道南侧是一望无际的万顷良田。蓝天白云,近处油菜花开,一片金黄,远处水杉成排,民居红瓦白墙,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富春图。沿着村级水泥公路,一路前行,北面片区的油菜地里有零星虾田,南面片区的稻田已基本养虾。冯总介绍,太白洲村耕地面积四千多亩,南面片区地势低洼,适宜养虾,故先行一步,目前全村已发展稻虾种养一千两百多亩。沿着太白洲的村道前行,水杉树下村舍成排,村民房前环境整洁。地坪上,上了年纪的大婶大妈晒着太阳,相谈甚欢;地里头,年轻的健壮劳力迎着春风,巡看虾田。
又是一年好时节,春光无限春收忙。田间龙虾迎春长,可望虾肥稻亦丰。像武圣宫这样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且有着相对稳定的传统种植主导产业的农业小镇,也在适应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生态化、高效化而主动调整种养结构。可想而知,只要农业效益好、农民收入高,农业农村就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武深树,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办公室主任,现挂职南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写于2019年3月25日,星期一,天气晴。)
来源:红网
作者:武深树
编辑:贾迪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