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农药检定所和部分农药企业前往花垣县长乐乡谷坡村开展科技扶贫,并带去了一些生活物资。村民吴银友笑着帮一位邻居把来自农药所和爱心农药企业捐赠的生活物资扛回家。
编者按:“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湖南一大批驻村干部心系百姓,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用绣花功夫抓脱贫攻坚。红网时刻7月21日起开设“驻村干部的初心”专栏,聚焦优秀驻村工作队、优秀驻村干部,展现他们在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
红网时刻记者 王义正 湘西花垣报道
最近,湘西花垣县长乐乡谷坡村村民吴银友有些犹豫,“这趟回来是修房子的,但修完房子不太想走了。”过去7、8年,吴银友一直在浙江打工,每月能挣3000元左右,对于村里的年轻人而言,这样的收入算是可观。
而这趟回来的所见所闻,让吴银友的内心有些触动,也似乎在促使他酝酿着今后的生活。
“抱起孩子丢了票子,想要票子只能放下孩子”
谷坡村位于花垣县群山深处,平均海拔750米,人均耕地1.2亩,是花垣县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属于纯苗族聚居村。
贫穷曾像牛皮癣一样,让生活在这里人们苦、累,对未来缺乏期待。
谷坡村隶属长乐乡,以前,从长乐乡前往谷坡村没有硬化公路,一条蜿蜒崎岖的盘山小道是这里与外界联系的最主要渠道。
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是这里致贫的重要原因,村里的年轻人只能抛家舍子到“山外面”去奔一个“盼头”。
“抱起孩子丢了票子,想要票子只能放下孩子。”和吴银友一样,这曾是不少谷坡村人的内心写照。
以前要挣钱只能去外面打工,但这次回来看到村里不少人经过扶贫队的帮扶已经渐渐富裕起来,吴银友觉得,或许留在村里一样可以致富。
长乐乡副乡长苏昱介绍,谷坡村全村共有村民206户92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1户369人,综合贫困发生率40.06%。369名贫困人口中普通劳动力188人,其中外出务工的达151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0.3%。留守的37人也因赡养老人、养病、建房等原因无法外出,无心无力留村发展产业。
“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到外面去了,留下的老弱居多。”苏昱告诉记者,原来村里确实没有奔头,年轻人不愿留在村里,年轻人都外出又造成了村里劳动力缺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018年3月,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抽调部分精干力量组成了一支扶贫工作队,进驻谷坡村帮助村里摆脱贫困。扶贫队在村里冲锋陷阵、攻穷拔困,农业农村厅则是后方基地,提供各项保障,进行政策、技术、物资等“战术支援”。
一年多来,在省农业农村厅的帮扶下,谷坡村的状况持续好转,村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有滋味。
谷坡村村民大多居住在这种破旧的木房子里。
如今生活条件好转,一些先富起来的村民盖起了小洋楼。吴银友说他就想修一栋这样的小楼。
既不大包大揽,也不撒手不管
省农业农村厅的扶贫队进村后不久,就围绕破解“产业发展”难题,走遍了山林田地,访遍了村组民家,召开了10余次专家与群众的会,对可能适宜在谷坡发展的产业逐一论证,定下“2018年为试验示范阶段,2019年为全面发展阶段,2020年为村社合一阶段”的产业发展“三部曲”。
省农业农村厅扶贫队副队长邓元庆告诉记者,想要找准产业,因地制宜是根本。“谷坡村的劣势显而易见:交通极其不便,运费直线上升;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产业无人来做;水资源极其缺乏,卡住了产业的脖子;留守的都是老年人,文盲比例高,技术普及难度极大。同时优势也很明显:昼夜温差大、水土质量好、村民没有使用农药化肥的习惯,是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天然场所。”
为找准产业门路,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袁延文7个月内两次到谷坡村调研。“厅里组织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村实地查看,经过反复研讨论证,决定根据自然条件发展食用菌,依托县内产业规划发展竹狸,尊重传统习惯发展稻田养鱼及黄金茶。”邓元庆告诉记者,厅里的基本思路是既不大包大揽,也不撒手不管,坚持“蹄疾步稳”,按不同产业的优劣势科学布局,村民可以从产业菜单中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
村里的年轻党员吴寿山常年在外闯荡,既有远超村民的见识,也有“久历江湖”的老到。扶贫队结合主题党日和“互助五兴”活动,激活了他的党员意识,开始积极参与村内事务,讲话办事也日渐诚恳。
在扶贫队准备发展竹狸产业时,他主动提出愿意牵头负责,先行先试,为其他养殖户代购建材,白天帮助其他农户搭建栏舍,晚上才开始忙活自家的事情,成为村内的党员致富带头人典型。
80后苗族小伙梁春华是村内为数不多的高中生,原来由于某些“村务”上的问题与村“两委”存在分歧,有些抵触情绪。扶贫队主动与他谈心、交朋友,解开了他与村“两委”的心结。
现在,他不但是食用菌产业的致富带头人,还主动成为了村内通组入户路的协调员,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的先行者。
省农业农村厅扶贫对在谷坡村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兴则村民富。
谷坡村已不是原来的谷坡村
自省农业农村厅扶贫工作队来了以后,修通了进村的公路,村里面开始发展产业,搭起食用菌种植大棚、水田里稻鱼共生、空置房屋成为了竹狸的宿舍……
村里的年轻人渐渐多了起来,村里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不少原来在外面“讨生计”的年轻人回到了村里,依靠省农业农村厅的帮助,寻找到了属于谷坡村的脱贫之路。
扶贫队刚住进村子时并没有引起多大波澜,但一年过去,从长沙来的“外乡人”渐渐成了村里的“自己人”,省农业农村厅成了谷坡村的“亲戚”。
4月30日,省农药检定所以及部分爱心农药企业为村里带去了数量可观的生活必需品,并邀请了农业专家到村里“传经送宝”。农药检定所员工和爱心农药企业自发捐款,为谷坡村送去了食用油、洗发水、洗衣粉、蚊香等生活物资。
一堂科学种养的课程,掀起了活动现场高潮,村民们并非“看热闹”而是“听门道”。
吴银友在台下听得津津有味,“原来种田还有这么大的学问,以前还真不知道。”
当天,省农药检定所和农药企业的“爱心礼包”是来自“亲人”的关心和问候,而农业专家的科学种植课程更似一场扶贫“及时雨”。这些直接触动了吴银友的内心,点燃了他返乡创业的激情和愿望。
近年来,在省农业农村厅的倾力帮扶下,党的好政策在偏远苗寨生根发芽,谷坡村正在渐渐改变。“近400个日夜,我们与谷坡村共同感受着变化。一年多来,我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体验春天回潮的湿冷,夏天酷热的暴晒,秋天收获的喜悦,冬天冰冻的刺骨,脸晒黑了,白发多了,心却更红了。”邓元庆说。
甘甜的泉水顺着水管流到了每家每户;通组入户路正在全面铺开,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一去不回;田埂正在硬化,鱼凼正在修建,防鸟网开始架设,禾花鱼将更加肥美;公交车每天两班直通乡镇,孩子们不再需要步行8公里才能到达学校;食用菌产业开始发展壮大,4100个菌包5个月带来了近2万元收入,这只是1个大棚的承载量;600对胖乎乎的竹狸走进了全新的栏舍,给村民带来了新的希望;村集体所有的100亩黄金茶正在茁壮成长……
谷坡村村支书告诉记者,现在的谷坡村已经不是从前的谷坡村,“感谢扶贫队帮助我们摆脱贫困,把我们当做亲人一样。这里早已不是那个曾经在贫穷沼泽里无力挣扎的谷坡村,而是一片欣欣向荣,向着富裕、向着美好生活奋力奔跑的谷坡村。”
来源:红网
作者:王义正
编辑:马娅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