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如何深化湖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家学者支招(4)
2020-11-10 09:16:50 字号:

如何深化湖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家学者支招(4)

导读

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能解决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更有利于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深化湖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湖南日报》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锻长板补短板 深化湖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易朝辉 莫鸣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对发展精细农业给予肯定,并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近年来,通过积极探索和深入推进,湖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新进展。2019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50.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95元,增长9.2%。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冲击给湖南农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也暴露出我省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一些相对薄弱之处,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有效衔接尤须进一步加强。

“十四五”时期,湖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彰显新作为,须正确理解运用“木桶原理”,找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长板与短板,着力锻长板补短板,聚力增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湖南农业高质量发展。

发挥农业比较优势锻长板,坚持发展精细农业拉动内需

湖南物产丰富,主要农副产品如粮食、棉花、油料、苎麻、烤烟以及猪肉等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粮食、生猪、蔬菜3个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已超千亿,茶叶、油料、水产、水果、中药材、南竹等产业优势正在显现。与此同时,湖南农产品存在“小而全”局限、缺乏“大而专”优势,规模化、品牌化农产品较少,粗加工多、精深加工少。

为此,我省应坚持走精细农业发展道路,从农业全产业链视角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精细化,持续实施品牌强农、特色强农、质量强农、产业融合强农、科技强农、开放强农“六大强农”行动,做大做强“一县一特”“一特一片”特色主导产业;通过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品质,推广“两品一标”认证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培育好区域公用品牌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好企业产品品牌对接中高端目标消费群体;创新线上线下营销模式,实现农产品生产地与消费地精准对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锻长板,全面打造粮食供应新格局

湖南是全国产粮大省,播种面积达7150万亩,2019年粮食总产量2975万吨,位居全国第十位。长期以来,湖南坚持把粮食安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2017年启动实施总投资453230.92万元的“优质粮油工程”,着力打造“湘字号”粮油品牌,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此,湖南应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产业规模化发展以及社会化综合服务;统筹做好粮食种植结构优化、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与治理、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园等工作,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与小农户的有机衔接;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步提升高档优质粮源供给能力与效率。

聚焦新一代农业信息技术锻长板,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建设

新一代农业信息技术对于农业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农业资源统筹管理、农业生产决策、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2019年,我省2万多个行政村实现网络宽带、4G移动信号全覆盖;建设益农信息社2.1万个,服务2672万人次;在20个县市区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建成了一批示范基地;全省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达19.38%,农产品网络零售额逾189亿元。基于此,湖南应全面构建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强化技术装备系统应用、加快推动生产经营与服务数字化改造转型,整体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以及乡村治理体系的深度融合,助力产业振兴与政府服务融合发展,为湖南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补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为农业转型升级拓展新空间

当前,我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主要体现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农田灌溉设施、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基础设施等方面。比如2019年,全省农产品综合冷链流通率仅14%,全口径农产品流通环节腐损率达21%。

因此,我省应进一步整合统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加快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内畅外通的农村交通网络体系;大力建设以先进水利灌溉技术为支撑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提升耕地地力与质量、农业机械化效率;加强农村冷链物流仓储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农产品仓储保鲜,确保农产品质量、减少农产品损耗。

补齐现代农业人才培育短板,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2019年末,我省农村人口有2959.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78.7万人,其中544.8万农民工乡内从业、1233.9万农民工外出从业,外出省外的有771.2万人。农业人才总量不足,对我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产生了制约。

鉴于此,我省应进一步聚焦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应分阶段、分产业提供长期性、多样性、针对性培训,注重创业思维、创新精神、创业知识与技能、企业经营管理、产品营销、农业技能、农业情怀的培养塑造;农业高端人才培育应以湖南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链为主要依托,不断引进国内外农业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大量引进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生物种业、食品产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所急需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应突出吸引大学生、市民、退伍军人、工商企业家、创业投资家等深入乡村创业。

(作者分别系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来源:新湖南

作者:易朝辉 莫鸣

编辑:丁洵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