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了不起的农技员!——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邓述东
2021-04-22 10:57:22 字号:

了不起的农技员!——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邓述东

微信图片_20210422104143.jpg

邓述东,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湘潭县射埠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还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农技人员有8人获得表彰。

邓述东,湖南省湘潭县射埠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是获得全国脱贫攻坚表彰的唯一一名乡镇农技人员。其先进事迹和扶贫模式先后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湖南卫视多次报道。曾先后得到胡春华副总理和湖南省委主要领导的接见。

典型事迹

长自田地、耕于田地的邓述东,从19岁开始一直扎根基层乡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研发工作,至今已有28个年头。28年来,他始终以服务三农、贡献社会为己任,一心扑在研究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怎样为农民增产增收的事业上。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积累多年的技术,这位土生土长的“禾专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选育富硒五彩稻获国家金奖;研究水稻降镉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提炼再生稻高产栽培方法,可实现“一亩田种一次收两次养活三个人”的目标;探索稻草露天种菇新技术,使稻草变废为宝等等。

2017年,他自主创建“一亩田脱贫”模式,贫困户先种植他提供的优质特色水稻品种,再利用收割后的稻草露天栽培蘑菇,达到一亩田一年内“春种水稻千斤粮,秋种蘑菇万元钱”的双丰收效果,并初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条。近两年来,这一模式在全市23个乡镇50多个村推广,直接帮助1547户贫困户脱贫摘帽。该模式曾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和中国科技创新成果奖,并入围国务院扶贫办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他把扶贫当事业当人生,为了服务好贫困户,白天穿梭在田间地头,晚上整理资料,每天早上6点至晚上12点都是他的工作时间,单位、贫困户家、试验田“三点一线”成了他的生活方式,一双雨靴,一顶草帽,一辆面目全非的汽车是他的标配。近三年他主持培训300多场次,培训1.5万人次。为帮助贫困户解决产品销售的难题,他经常利用周六、日的时间自掏腰包外出找销路,走遍了北京、广州等10多个城市,目前产品不仅打开了北上广等地销售渠道,更远销日本、俄罗斯等国际市场,极大程度消除了贫困户后顾之忧。为了丰富一亩田脱贫产品,他建设了一亩田脱贫产品孵化园,引进和选育出多种有特色、低成本、高效益、市场前景大的农产品,同时探索了操作简易、适应范围广的种植方法,成功孵化12个特色农产品,并研究出“黑花生+赤松茸”“黑土豆+竹荪”“虫草参+赤松茸”等适应当地环境的种植模式供贫困户选择,避开了因产品单一导致产品滞销现象,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目前,这些模式正在推广示范,将会为杜绝返贫和乡村振兴添上精彩一笔。

2018年,他指导贫困户时扭伤右脚,却放不下贫困户,敷药天天坚持工作,导致右脚肌肉萎缩,至今靠吃药止痛。疫情期间他拿出获得全国十佳标兵的奖金5万元采购贫困户的青菜和蘑菇1.5万斤,慰问了战斗在一线的2800名医务工作者。

所获荣誉

“一亩田”脱贫模式获全国扶贫优秀案例

2019年,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

2020年,湖南省劳动模范

2020年,湖南好人

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曾获得过湖南省公益创投大赛金奖、中国公益创业大赛铜奖和中国科技创新成果奖、中国农技推广贡献奖

微信图片_20210422104137.jpg


在湖南获奖代表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达哲书记、伟明省长、乌兰副书记、忠诚副省长,各位先进代表: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初心,精准扶贫,则是实现这一目标征途上最有力的中国故事之一。我们不做扶贫旁观者,我们都做扶贫参与人。

我是来自湘潭县射埠镇的邓述东,是一个自创扶贫模式 积极参与扶贫事业的普通乡镇农技工作者,我认为作为基层 农技人员要做到埋头拉车、抬头看路“两不误”,更要做到 眼看、脑想、手动“三不缺”,才会无愧于自己的岗位和职责、无愧于党委政府的重托和农民的期望。我在基层工作28年,有着“入万家门、喝千户茶”的经历,熟知农民需要什么,土地适合种什么。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我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在田间研究试验三年,克服了基层无团队、无资金、无设施的多重困难,于2017年成功创建简易高效的“一亩田脱贫”模式,主要推广稻菇循环生 态种植技术,可达到“春种水稻千斤粮,秋种蘑菇万元钱”的双丰收效果,适合一户一产业发展。

模式创建以来,在湘潭市的23个乡镇50多个村推广, 个人帮扶了1547个贫困户脱贫和26个合作社,帮助30多个贫困户发展成种植大户,并在省内6个地州市建立了推广示范点,吸引了国内外 100 多个团队前来考察学习,湖北、安徽等省准备推广,尼泊尔、柬埔寨等国家正在做引进推广工作,因疫情影响,2020年初赴尼泊尔推动该项目的计划被 迫延后。湘潭县委政府特成立了一亩田脱贫工作室,并成立一亩田农业公司,形成了“团队+村组+贫困户+企业”产供销一体的产业链,探索出了一条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扶贫模式,体现了模式蓬勃发展的生命力。该模式的特点:一是技术低门槛,人人能参与,以粮食生产为基础,充分利用废弃稻草、冬季闲置农田和劳动力,用纯稻草露天种 植蘑菇,不需要搭棚、施肥和其他投入(申报4项发明专利),有效解决稻草禁烧难题又改良土壤,贫困户们都称是“傻瓜 技术、懒汉模式”。二是产品高效益,个个愿参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五包措施,使贫困户无技术障碍、无资金压力、无销售问题,保底亩创收1万元以上,可使1户2-3人的贫困家庭稳定脱贫,如贫困户可以自行销售,亩产值可达3-5万元,我对贫困户的承诺是“保底回收助你摘掉贫困 帽市场运作带你致富奔小康”。另外我们对无劳动能力的贫 困户采取从收购的产品销售后的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来集资助弱的措施,从而构建乡村整体脱贫模式。模式被选入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成为全国优秀案例中十五个产业扶贫案例之首,获得过湖南省公益创投大赛金奖、中国公益创业大赛铜奖和中国科技创新成果奖。

站在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变的新起点,我将继续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计划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1、成立“一亩田公益基金”,有序有效推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在杜绝返贫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长效机制上发力,计划以湘潭为核心,逐步辐射到全省及全国各地,并支持一带一路国家贫困地区。基金会成立后,以“募集资金→支持脱贫户产业→销售产品提取利润→返回基金会→ 帮助无劳动能力的脱贫户”的方案实施,巩固一个都不落下的目标。目前正在与省民政厅衔接注册,按要求需一家省级单位为业务主管,借此机会向省主要领导汇报,请求解决这个问题,我有信心有决心将这个公益项目做大做强。

2、深耕一亩田,挖掘一亩田的最大产值潜能,在节省成本和便于操作上下功夫,研发更多适应农户适度规模种植的高效产品。已经建设了深耕一亩田农业科技产品孵化园,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先在园内进行种植试验,将风险消化在园内,技术成熟后再向外推广,让他们种植无风险,劳动有收获,每一分收入都是纯利润。已探索出“黑花生+赤松茸”“黑土豆+竹荪”“虫草参+赤松茸”等适用当地环境的种植模式和高效益的绿米、竹米等特色水稻品种以及利用房前屋后林下种植竹荪、灵芝等高效益产品的栽培技术。绿米,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吃饭的同时有补充叶绿素的效果,海南军区已有意向进行采购,用于他们远航的潜艇、军舰携带。竹米有竹子清香口感很好,含竹叶黄酮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防馊的效果。利用房前屋后树林下种植竹荪,2020年的5个试验点都很成功,利用了落叶和腐烂的根系为营养料,低成本高收入,亩产值可达1.5万元左右。这些产品都将会是乡村振兴的好产业。

3、推广校农合作教学模式,因发现身边农村的孩子不接触更不懂农业,担心乡村振兴后继无人,于是在射埠镇中心小学试点创建了校农合作教学模式,场地和组织由学校负责,品种、技术和培训由我提供,种植由家长、学生、老师共同完成,管理和采摘由学生负责,该校14个班,开垦了31块土,每个班种植2块土,老师种植3块土,我为每个班提供5个特色品种,包括五彩稻(盆栽)、黑花生、蘑菇等。学校设立教学课程,我们共编写了三本校园教学课本。该模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孩子们利用中午和课余时间捉虫、除草、浇水、制作标本等,有竞争有创新,培养动手能力,见证植物生长,收获丰收喜悦。期末考试时,高年级的学生60%的作文是最难忘那校农教学场地。我们的目标是乡村振兴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他们爱农强农意识。

未来,我将更加努力,继续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挖掘土地最大产值潜能上下功夫,做服务莲乡农民的“孺子牛”科技兴农的“拓荒牛”扎根基层的“老黄牛”,为杜绝返贫和实现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为实现“一业兴万家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同时邀请各位领导到我的基地视察指导,摘蘑菇。谢谢大家!

来源:时刻综合

编辑:丁洵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