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看湖南如何掀开新篇章?
2021-09-26 17:37:58 字号: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看湖南如何掀开新篇章?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亲切地拉家常、话发展,在这里他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自觉扛牢“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政治责任,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取得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湖南篇章。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脱贫群众生活和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巨大跨越,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全面加强,积累了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

这些脱贫成就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然而,当号角再起,乡村振兴新征程拉开帷幕,湖南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中掀开新篇章?

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紧密融合。经省人民政府同意,9月23日《湖南省“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明确在防止规模性返贫、精细农业发展、乡村建设、落实“四个优先”等方面率先探索,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树标杆、做示范,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规划提出了哪些目标?有哪些亮点?谋划了怎样的作战图?下面请跟随记者来看看。

到2035年,基本实现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

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脱贫人口生活水平持续提升,返贫致贫现象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村居民平均水平。

到2035年,脱贫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实现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身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环境

有人认为,脱贫攻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轻而易举,事实并非如此。以上这些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但还须有勇有谋,咬紧牙关持续发力,因为湖南身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环境。

发展机遇: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农村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基层活力得到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效夯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临五大挑战: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重;二是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三是脱贫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四是基础设施仍有不少短板;五是风险防控存在较大压力。

9月6日,党员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党旗知识。当天,吉首市芙蓉学校迎来开学首日,该校把百年党史教育融入“开学第一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二、亮点有哪些?快来一探究竟!

把握“五个原则”:即党管农村、优先发展原则,规划先行、统筹推进原则,绿色低碳、融合发展原则,守住底线,循序渐进原则,农民主体、激活动力原则。

做好“三个聚焦”:即聚焦常态化动态监测、突发性风险防范、长效化制度保障,毫不松懈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做好“四个率先探索”:即在防止规模性返贫、精细农业发展、推进乡村建设、落实“四个优先”上率先探索,把打造优势特色千亿产业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标志性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等。

落实“四个优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将努力在落实“四个优先”上探索出具有湖湘特色的经验模式。

坚持“抓两头、促中间”思路:分层分类,梯次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抓好重点帮扶和示范创建一弱一强“两头”,促进其他地区有序实现振兴。

记者注意到,规划在讲举措时,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了首章,这意味着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最重要、最首要的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2020年9月20日,溆浦县北斗溪镇坪溪村,金灿灿的稻田里,彩色水稻构成的“乡村振兴”字样和图案与民居辉映成景。近年,北斗溪镇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今年,该镇获评“湖南十大特色文旅小镇”。田文国 摄

三、谋划四大发力点

《规划》提出,设立5年过渡期,着力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具体如何做?这份规划给出了最优解:

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众所周知,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地基才能建成高楼大厦,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尤其如此。想要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须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

规划强调,把巩固成果作为底线任务,从落实“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 三保障”成果、强化兜底保障、促进稳定就业等方面,夯实脱贫基础,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

在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方面,规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面高效运行,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在巩固“两不愁 三保障”成果方面,规划提出:巩固拓展教育帮扶成果,继续做好“控辍保学”、劝返复学工作,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低保、特困、残疾、防返贫监测对象等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巩固拓展健康帮扶成果,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对低保对象、纳入民政部门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和乡村振兴部门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范围的困难人员按个人缴费标准的50%比例资助,县域内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总体稳定在70%左右,提高大病保险保障能力,参保农村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原则上统一至当地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稳定在60%,具体标准由各市州结合实际科学测算确定,在全面落实大病保险待遇普惠政策基础上,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实施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取消封顶线的倾斜保障政策;巩固拓展住房安全保障成果,继续实施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对已享受过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但其住房因自然灾害转危的,按程序纳入支持范围,通过多种方式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并改善其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巩固拓展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加强农村安全饮水设施建设,解决季节性缺水、水质不达标等问题。

8月29日,浏阳市北盛镇卓然村,小朋友们在墙画下玩耍。今年,该镇全域实施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行动,涉及10个村、18个自然屋场,农村人居环境高质量得到提升。彭红霞 摄

2、着力实现平稳过渡

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回信中指出,“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的确,贫困地区全面脱贫只是第一步,如何持续提升脱贫人口生活水平、增强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才是关键。

规划提出,把握5年过渡“窗口”期,对标乡村振兴总要求,从工作机制、帮扶政策、任务举措、要素保障等方面安排过渡,确保有效衔接到乡村振兴上来,实现脱贫地区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

3、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

“明者因势而谋,智者应势而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挑战决不畏难、不退缩,继承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出实招、展作为才是明智之举。

规划提出,要把打造优势特色千亿产业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标志性目标任务,大力发展精细农业,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园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平台建设;引导新型经营主体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农业+”文化、旅游、教育等多业态发展;重点培育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持续打造“两茶两油两菜”、遴选“湖南好粮油”产品,支持脱贫地区“两品一标”认证、“一县一特”培育;支持村集体经济新产业新业态,鼓励通过村企联手共建等多形式、多渠道增收,基本消除薄弱村空壳村,实现村村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

规划提出,要以“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为龙头,合理确定村庄发展规模、功能定位,加强农村建房管理,彰显湖湘乡村文化底蕴,做到有新房、有新村、有新貌;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抓好以“厕所革命”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到2025年力争全省农产品年度网络零售达500亿元;以及推进乡风文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推进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设施建设,重点提升教育、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等。

9月1日,新建的沙洲游客服务中心完工并投入使用。去年来,汝城县全力推进沙洲红色旅游景区提质改造项目建设。目前沙洲游客服务中心、初心教育干部(培训)学院和景区环形游道三个工程全部投入使用。

4、坚持“抓两头 促中间”思路 推进乡村振兴

相较于脱贫攻坚,做好乡村振兴这篇重大文章,要求更高,范围更广,难度更大。只有通过科学统筹规划,才能有效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规划提出,分层分类,梯次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抓好重点帮扶和示范创建一弱一强“两头”,促进其他地区有序实现振兴。

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方面,分县、村两类,提出分级确定帮扶对象、明确重点帮扶任务、开展跟踪监测,引导重点帮扶县、村深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不掉队。

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方面,按照分层分类示范引领的原则,分5类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引导示范创建对象先行先试,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包括湘赣边乡村振兴引领区,武陵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将长沙市整体打造现代农业领航区、生态宜居典范区、共同富裕先行区,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

由此看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所有乡村同时振兴,而是通过树榜样、做示范、学经验,有先后顺序地实现乡村振兴。

尽情释放乡村魅力,让乡村美起来,火起来,富起来,我们就又向共同富裕迈进了一步。

《湖南省“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的发布,为我们绘好了一张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靓丽蓝图,也吹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冲锋号。让我们一起期待一个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乡村吧!

来源:学习强国

作者:王媛媛 黎娟 万良骏

编辑:陈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