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抓品质、强品牌、拓渠道 ——“等风来,也要追风去” 湖南永顺精准发力,助推莓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11-02 15:31:24 字号:

抓品质、强品牌、拓渠道 ——“等风来,也要追风去” 湖南永顺精准发力,助推莓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等风来,也要追风去”是湖南永顺县毛坝乡党委书记彭岚在微信个性签名栏里写下的。“如果说过去的风是精准扶贫,今日的风就是乡村振兴。”彭岚对记者说。在基层工作多年的她,亲历了曾是国家深度贫困县的永顺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党群同心,实干苦干、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2020年农村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永顺莓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作为古莓茶之乡的永顺,在拔掉“穷根”后正立足优势莓茶产业,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开启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然而永顺莓茶起步较晚,如何“弯道超车”实现优质优价,成了摆在“彭岚们”面前一道则殆解决的难题。

抓品质

制定技术规范,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

山峦重重,云海层层,地处武陵山腹地的湖南永顺县是莓茶生长的绝佳地带。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终年湿度在80%左右,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了莓茶醇厚回甘的特征。

经中国农科院等多家权威机构测定,永顺莓茶富含黄酮类化合物(以二氢杨梅素为主),具有药食两用价值,永顺莓茶原叶——显齿蛇葡萄叶,被国家卫健委列入了2019年版药食同源目录。

虽有先天优势,但永顺莓茶产业起步较晚,标准化生产水平有待提高。过去永顺莓茶是以家庭式作坊和农户自己家中炒锅炒制的散茶为主。由于没有统一的种植、加工、分级、检验标准和技术规程,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不少莓茶难以进入正规流通领域,致使产品销售渠道变窄,制约莓茶产业的发展。

找准了病根,就得对症下药。近年来永顺组织编制了莓茶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品种繁育,鼓励优势产区扩大规模。瞄准“古莓茶之乡”的定位,永顺加大野生莓茶资源保护与利用,对已发现的“绿莓茶”和“红莓茶”两大类的四个品种进行科学繁育开发。作为永顺莓茶主产区的毛坝乡,十三五期间,种植面积翻了10倍,从1000亩增至11000亩,截止2020年底,永顺全县莓茶种植面积为3.9万亩。

“下个五年我们主抓莓茶产业发展的质量。”彭岚深知只有避免盲目扩大规模,提升莓茶标准化生产能力才能保证优质高产,促使产业健康发展。针对莓茶分级不够精细和生产不够规范的问题,永顺制定了符合该地实际的莓茶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规定了永顺莓茶的地域范围、特定生产方式及质量安全规定等要求。

然而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和高质量发展没法一蹴而就,相比于传统茶饮,相对年轻的莓茶在规范化和标准化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在制定标准和执行方式方法上,我们正在积极探索。” 据彭岚介绍,永顺县已在毛坝乡建立了茶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实验室,该实验室依托于乡政府下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负责茶园内日常监测监管。

强品牌

立足自然人文禀赋,擦亮“永顺莓茶”金字招牌

永顺莓茶不仅具备独特自然禀赋,还蕴含丰厚文化底蕴。千年土家文化、800年土司文化和伟大的红军文化在莓茶叶上交汇,不少与莓茶相关的记载和传说流传至今。

据传,管人世间霜雪的青女,化身为藤,她变出的草药“遇火成霜”,守护一方百姓。将其进贡给土司王,土司王饮后连声称赞“美美美”,后来“美茶”被传为莓茶。据永顺县志等典籍考证,唐、明、清、近代史均有当地百姓在野外采摘莓茶芽叶熬煮,用以解渴治病的记载。这些记载和传说让莓茶有了“土家神茶”、“土司贡茶”、红军茶等美誉。

如何将自然人文禀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打响区域公共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是关键。

擦亮“永顺莓茶”金字招牌,品牌建设在“精”不在“多”。“我们永顺十年前就有很多合作社注册莓茶品牌了,全县大大小小的莓茶品牌超过20个,一开始大家的力量比较分散,包装质量参差不齐,损害了品牌发展。”河坝溪莓茶总经理彭先梅向记者介绍了过去永顺莓茶品牌建设上的困境。近年来永顺制定严格的公共品牌使用管理规定,统一全县用标主体包装设计,加强品牌使用监管和保护;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重视培育地方莓茶企业(合作社)。

如今永顺莓茶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据记者了解,该县2021年春茶上市价格较去年同期提高30%左右,来永顺洽谈莓茶合作、投资兴业的企业单位明显增多,富民增收效益明显,目前仅毛坝乡受益农民超1万人。据彭岚介绍,预计到今冬明春,毛坝乡莓茶种植面积可达1.2万亩,总产值可达9000万元,人均增收约3000元。

凝聚莓茶品牌文化,提升莓茶产品附加值,永顺势在必行。为应对日益激烈的茶叶市场竞争,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永顺莓茶已发展出黑茯砖,速溶茶饮,莓茶月饼等新型产品。未来将继续加大莓茶产品研发力度,围绕莓茶文化,全力打造莓茶文创产品,加快莓茶日用品、莓茶保健品、莓茶饮料品等附属产品研发。

拓渠道

线上线下联动,积极开拓营销渠道

莓茶每年的采摘季为4-10月,这个季节再走进毛坝乡的古莓茶园,已不见忙碌的采茶人,一株株深绿的野生藤曼树上已结出不少指甲盖大小的红色蛇葡萄。

毛坝乡青妹子古莓茶园由26岁的返乡创业大学生王斌创建。2016年,当时还在深圳做产品设计的他偶然发现去云南旅游回来的同事对那的“藤茶”赞不绝口。而这个“藤茶”就是他家乡莓茶的别称。“后来我把家乡的永顺莓茶带给他们喝,同事都说没区别都爱喝,我才发现原来城市里的年轻人对这个是有很大的需求的。”

酒香也怕巷子深。王斌在之后的调研中发现,家乡的莓茶品质佳,但在营销推广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拓展营销渠道,让永顺莓茶走出大山畅销全国是当地共同的心愿。“过去这两三年跟着政府全国各地跑了不少展会,真是开了眼界,学了不少新东西。”彭先梅向记者介绍道。近年来,永顺多次组织企业参加“农交会”、“绿博会”等重要展会和全国性、全省性品牌宣传推介活动,屡次斩获大奖。

然而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疫情打乱了该地不少先前计划的活动节奏,据彭岚介绍,诸如线上本土网红培育计划和线下古莓茶文化节等活动暂时延期,“这也是给了我们更多的时间思考,完善这些计划,未来将它们做好做实,我有信心。”

未来永顺毛坝乡将继续秉持“绿色、有机、生态”的产品定位,立足永顺莓茶丰富的文化底蕴,重点打造“茶旅小镇”文化IP,线上线下联动发展网红经济,将毛坝乡打造成一个集茶产业、文化、旅游、宜居于一体的特色茶旅小镇。

“IP要靠一砖一瓦来建,再远的路一步步走总能到达。”彭岚在微信朋友圈里写到。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欧阳靖雯

编辑:李丽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