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超级大棚里的羊肚菌春日大丰收。
□王小川
伴随着低沉的轰鸣声,一台履带式翻耕机器人“走”向不远处的农田,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高标准农田连绵成片,智能玻璃温室大棚整齐排列;而湖南省长沙市16.2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也进入扫尾阶段,正积极组织人工、机械、材料等进行施工,筑牢粮食生产“耕”基……春分过后,全国上下正迎来春耕备耕的繁忙时刻,农民们奋力播种希望,智慧农业绘就丰收新图景。
“三农”工作,国之根本。端稳“中国饭碗”,离不开亿万农民和农技人员的辛勤付出。在山东潍坊,数百万亩的小麦已是一片翠绿;在江苏扬州,油菜花海美不胜收;在四川成都,农民们正忙碌着为水稻育秧……从春小麦的播种施肥,到江南水乡的稻田管理,再到玉米的播种与照料,各地都早早行动起来,储备农资,确保粮食生产的顺利进行。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呼唤土地、种子、技术、机械、制度的共同发力。粮食生产环环相扣,只有依托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和标准化建设,才能组织好春季农业生产,稳定播种面积,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科技力”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新引擎”。以河南为例,2023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585万亩,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324.9亿斤,连续七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可见现代农业基地,要结合农业生产与特色产业技术服务,才能为农民提供精准指导,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和关键技术落实到位。为此可通过线上线下技术培训,通过网络平台教学、田间实操、专家指导等多种形式,普及科学种植技术、防灾减灾知识,助力农民顺利推进春耕生产。同时,采用托管、订单、租赁等多种模式,为农民提供先进的农机服务,推动农业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让智慧农业为春耕生产注入新动力。
“新农人”是推动农业发展的“生力军”。有文化、懂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如今越来越多的返乡青年、职业农民、大学生村官、农村能人等新型农人投身田野,他们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因地制宜,科学管理,实地指导,通过种子、化肥、农药等有效供给,稳定农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单产。他们遍布大江南北,乡村农业产业和经济,在他们的精心管理下焕发新生。为此,应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更多年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同时,推广“乡贤+产业”模式,多渠道引进、培育、使用乡村人才,为春耕生产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让希望的种子在沃土上茁壮成长,迎来新的丰收好年景。
来源:红网
作者:王小川
编辑:陈晓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