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林发斌 杨准 陈荣 郴州报道
近年来,郴州市汝城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开展“五百行动”、建设“四类乡村”为抓手,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汝城县按照“规划、保护、拆除、整治、提升”步骤,推行“四定四出”模式,项目建什么、怎么建、如何管、好不好都由群众定,通过政府出料、干部出力、村民出工、能人出资,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拆除危旧房139.36万平方米,建设“四小园”829处,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个。坚持点线面结合、一体化推进,以环沙洲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区、“双向溯源”耒水沿线乡村振兴示范带为重点,建设“四类乡村”45个,环沙洲建设经验得到国省农业农村部门高度肯定。把红色文化、蓝色温泉、古色历史、绿色生态、有色金属“五色”资源融入乡村建设,打造小漓江营地、“出路在哪里”红色文化体验馆等景点,通过改造废弃小学、修缮古民居等方式发展“五色”民宿上百家,串珠成链带旺乡村旅游人气。
汝城县坚持特色化发展。通过扩大规模、科技创新,做强小黄姜、白毛茶、辣椒、水果等“土特产”文章,与邹学校、刘仲华院士团队等合作,建设科研平台6个,研发应用新技术新成果27项,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机制,新建强村公司4个、共富工坊2个,发展订单农业11.3万亩,带动7.6万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坚持品牌化发展。每个产业重点扶持1-2家龙头企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新增绿色食品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个,汝城县繁华食品有限公司评定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实现“两大破零”。坚持园区化发展。建设小黄姜产业园、辣椒产业园等园区,推动特色产业从单一种植向种苗培育、集散交易、精深加工全链条发展,汝城成为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小黄姜集散交易基地,现已具备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条件。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全面落实片组邻“三长制”,汝城县建立群众性自治组织1085个,通过村级事务一起议、办法一起想,营造干群同心、齐抓共管浓厚氛围。注重激发群众首创精神,探索乡村领域“微改革”,形成沙洲村“1+5+N”治理、兴隆村“飞地”壮大集体经济等新模式新做法。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龙潭桥村经验做法获全省推介。深挖千年古县丰富文化内涵,把红色旧址、古祠堂等打造成家风家教家传重要场所,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不断激发乡村治理活力。
来源:红网
作者:林发斌 杨准 陈荣
编辑:李丽璇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