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赵曼 岳阳报道
一口辣条,背后是一场关于风味、科技与产业的深刻变革。
10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领衔的洞庭实验室,与“辣条之乡”平江正式“牵手”。两大研发中心——“辣味食品研发中心”与“调味面制品(辣条)研发中心”同时揭牌,意味着这支食品科研“国家队”开始深度介入休闲美食的升级之路。

两大研发中心——“辣味食品研发中心”与“调味面制品(辣条)研发中心”同时揭牌。
休闲美食的“进化”焦虑
平江辣条,更像一个美食江湖里的“侠客”。其风味生猛、价格亲民,凭借极具辨识度的辛辣刺激,征服了无数人的味蕾,并在平江县催生出一个包含163家规上企业的产业集群。
然而,行走“江湖”多年,这位“侠客”也面临“成长的烦恼”。
平江县委书记刘正仁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当前休闲食品产业竞争已进入“科技+品牌”的新赛道,唯有通过科技创新赋能,才能推动辣条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当消费潮流不可逆转地滑向健康、天然与零添加,“健康食品”标签成为了整个品类必须跨越的门槛。这种“进化”的焦虑,实则是一种产业觉醒——单靠风味打天下的时代正在过去,未来的竞争是科技、健康与品牌的全方位较量。
食品“国家队”的技术赋能
洞庭实验室作为湖南省“四大实验室”之一,其使命是突破产业技术瓶颈、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洞庭实验室主任单杨表示,实验室集聚了一批食品加工技术、品质控制、功能型产品创新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团队,构建了完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始终致力于让科研成果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这支汇聚了顶尖专家的科研团队,此次将目光投向了平江辣条这一特色产业。
据悉,“洞庭实验室辣味食品(平江)研发中心”聚焦健康化、标准化与风味提升,“洞庭实验室调味面制品(平江)研发中心”,重点突破辣条配方优化、绿色工艺和食品安全控制等关键技术。
实验室的赋能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技术攻关,针对辣条配方优化、绿色工艺等“卡脖子”问题展开专项研究;二是平台共建,两大研发中心将成为技术转化枢纽,推动科技成果在平江落地转化。
风味的“精致品牌化”革命
如何让平江辣条既保留“儿时味道”,又符合现代健康理念?
辣条的本质,是一场关于味觉的魔术。而科技要做的,不是消灭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快乐,而是让它变得更安全、更富层次感。这其实是一场风味的“精致品牌化”革命。
单杨院士表示,洞庭实验室团队将聚焦平江休闲食品产业的实际需求,把实验室建在产业链上、把论文写在车间里,用实打实的技术突破助力企业提质增效,用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在合作期内推动平江休闲食品产业实现从 “规模优势” 向 “质量优势 + 品牌优势” 的跨越。
产学研融合的“平江范式”
此次合作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双轨模式”,刘正仁在签约仪式上特别指出,通过政府搭台、企业主体和院士赋能的新型合作机制,平江县将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这种安排让产学研的链条变得极其紧凑——企业最前线的需求能直接转化为科研课题,实验室的成果也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应用验证。
政府在其中扮演了“超级联系人”的角色,通过政策、资金和服务,为整个创新生态系统提供支撑。这种深度绑定的创新共同体,为特色产业升级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持续的“平江范式”。
品牌跃迁,从“江湖味”到“湖湘礼”
引入院士团队,其雄心远不止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品牌价值的重塑。平江正在全力推动“平江辣条”申报“中国消费名品区域品牌”,科技的背书是其最重的筹码。
当辣条拥有了健康化的科技内涵和标准化的品质保障,它便有可能突破其原有的消费场景和人群定位。它不再仅仅是年轻人的休闲零食,或许能成为代表现代平江、甚至湖湘特色饮食文化的一张新名片,以一种更体面的方式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这场“邂逅”才刚刚开始,院士团队的智慧与辣条产业的活力深度融合,或将催生出一场精彩的味觉革命。当科技赋能风味,平江辣条这场从“网红”到“长红”的进化之路,值得期待。
来源:红网
作者:赵曼
编辑:刘良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