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崀山:让贫困户共享旅游“大餐”

来源:广西日报 编辑:童妙 实习生 吴紫欣 2016-10-09 10:03:59
时刻新闻
—分享—

  丰收的季节,格桑花多情地绽放。百名记者聚集湖南开启全国媒体精准扶贫崀山行。

  崀山是新宁县一个景区:气势恢弘的丹霞峰林,纵横交错的赤壁峡谷,刀削斧劈的一线天群落,惟妙惟肖的象形景观,清澈碧透的扶夷江水……

  记者10年前到过崀山,当时它刚刚有点知名度,而如今的崀山这些年由一般景区脱颖而出完成了从一个乡村公园向国家4A、5A景区的跨越。

  值得一提的是景区内的群众分享到了旅游“大餐”:办农家乐,土地流转建花海,当船工、商贩或清洁工,特色产业形成规模,崀山旅游扶贫模式还成为湖南的一个典型。

  土地转 农家乐

  果园香菜馆,崀山二嫂饭店,小二农家乐,香喷喷柴火鸡……通往崀山辣椒景区和八角寨景区的路上,道路两边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崀山镇崀山村的戴顺友,2009年以前在外打拼,回家第二年与哥哥承包了800多亩地,合伙成立了农业开发公司。之后又签下一个农场,种植特色杨梅、有机蔬菜、葡萄,酿造葡萄酒,并发展林下养殖。

  当地政府积极引导鼓励农户采取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推进土地流转,有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探索出了一条以创新促发展、以流转促增收的新路子。通过流转,许多原本被抛荒的土地重新激发活力,成为抢手的“香饽饽”,也让不少农民发家致富。

  广东深圳的“粤三农”公司总经理吴存斌,在崀芴村200多亩流转土地上,连片栽种百日草、格桑花与野菊等观赏花卉。目前,花草竞相开放,随风摇曳,田园气息扑面而来,130余米的风车长廊更是如童话故事一般地唯美。吴存斌今年年初通过土地流转,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培育,合理布局,种上各种鲜花,与当地老百姓一起共同创造出这一片烂漫的“崀山花海”。这里已成为邵阳当地开发的最大花海旅游摄影项目,每天观花赏景的游客络绎不绝。

  景区所在的崀山镇境内共流转土地1340亩,3000多农民群众获得收益,其中贫困人口约150人。连续3年实施“春花秋色”工程,租用景区贫困村荒山荒坡500亩,栽种各种花卉苗木,既实现了春有花、秋有色,崀山处处美如画的效果,也为当地群众增加了收入。

  江中船 歌声朗

  “白鹭衔云朵哟,竹篙点碧波哟,夷江飘出哟一首歌……”扶夷江水清澈见底,平缓如镜,两岸的奇峰异石在碧水蓝天下倒映于水面,船工山歌朗朗。

  唱山歌的船工叫陈杨,今年54岁,家住崀山镇水溪村7组。“我在这里撑船也有20多年了,叫我不撑船,还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水溪村8组50岁的陈贻芸与陈杨是同一时间进入公司的,二人志趣相投,每当撑同一艘船时,一头一尾、一唱一和逗得游客哈哈大笑,有时候被游客称作“扶夷双雄”。长期往返于扶夷江,他们还自编自创了多首通俗易懂、意境悠远的山歌,在撑船时兴致一上来,就会高歌几首,让游客们醉在其中、流连忘返。

  在崀山辣椒峰景区的骆驼峰,游客时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画面:万丈悬崖上,一位中年男子身贴绝壁,像“蜘蛛人”一样快速攀爬,场面惊险、刺激,引得胆小的女游客不时发出阵阵惊呼。

  这位攀爬在崀山绝壁上的中年男子叫刘锋,他并不是在表演特技,而是在景区清理日常垃圾。他是石田村人,以前常在周边深山和悬崖绝壁上攀爬采药,在当地有“蜘蛛人”之称。在2010年8月,景区聘他当了一名特殊的清洁工,专门负责悬崖绝壁上的垃圾清理。

  从崀山八角寨下来的游客,常常被景区摊点一瓶辣椒酱的香味深深吸引。这个摊点的老板叫李海容,家住崀山镇黄背村。2012年她便转让了长沙的生意,回到家乡,在八角寨景区,租了摊位,做起小生意,起初是卖米粉、小吃。到秋季,看到父母种的海椒吃不完、烂在田地里非常心痛,她就把海椒做成辣椒酱,放在米粉和小吃里,给客人做配料吃。有一次游客在吃完米粉后建议:“你家的辣椒酱比米粉还好吃,要是能打包带走就好了。”李海容灵机一动,与丈夫商量后立即就把辣椒酱分成小瓶、中瓶、大瓶进行装瓶包装,并在瓶上印上微信二维码及联系电话,全国各地的游客如果想再次购买,只要微信一联系,辣椒酱就会快递到家,非常方便。

  据介绍,到目前为止,崀山镇旅游从业人员近800人,景区建立了78人的保洁队伍和26人的保安队伍,安排船工60余人、护林员40人、景点营销人员80人、摊点服务员200人,农家乐就业人员达300余人,另外还安排有挑夫、导游、马夫等岗位。

  产业兴 农民富

  铁皮石斛号称十大仙草之首,具有很好的药用和食补价值。崀山因其独特的气候和地质条件,本来就生长野生铁皮石斛,且品质优良。后来发现野生的越来越少,而市场行情却不断看涨,于是在县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取回野生铁皮石斛种子进行培植,实现了大棚式、规模种植。

  近年来,新宁县大力发展铁皮石斛产业,成为湖南铁皮石斛种植面积最多的县。

  “以前,我们老百姓自己种的水稻最高只能卖到2块多钱一斤,经过合作社土地承包,有专家的技术指导,同样一块地水稻产量高出好多呢,还以原来两倍的价格回收,真的太好了!”崀山镇船形村村民老陈,站在田里望着眼前即将收割的水稻,脸上笑开了花。

  湖南崀山绿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新宁县万泉种养专业合作社、新宁县船形村种养合作社进行合作,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按照“群众自愿土地入股、集约经营、收益分红、利益保障”的原则,对土地统一管理,确保土地流转模式的有效进行。目前公司土地流转2000亩,稻谷按国家收购价格标准的两倍进行回收。

来源:广西日报

编辑:童妙 实习生 吴紫欣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三农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