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明山头镇杉映虾

来源:红网 作者:武深树 编辑:贾迪 2019-04-23 10:55:52
时刻新闻
—分享—

明,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日月交辉而大放光明,《说文解字》曰“照,明也”,后延伸出照亮、点燃、神灵、光亮等含义。杜甫《月》中“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的“明”意为照亮,王符《潜夫论·遏利》“知脂腊之可明灯也”中的“明”谓之点燃,《左传·襄公十四年》中“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的“明”系指神灵,《周易·系辞下》中“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的“明”则为日月的光亮。因“明”的“日月交辉而大放光明”,我国明朝以“明”命名,清代雍正皇帝建有正大光明殿作为朝会听政和举行重大庆典之地,“明”更广泛用于地名、山名、人名。

洞庭湖区南县藕池东支南岸也有一座以“明”命名的山,谓之明山。唐宋时期,洞庭浩渺,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明山雄踞,犹如青螺卧波,宛若洞庭明珠。文人骚客也好、渔民船商也罢,来此洞庭,孤帆远影,遇此明山,无不感慨,如遇光明,感恩神灵。宋代太学博士陈与义避战乱于洞庭,端午时节登明山,填词《忆秦娥》,“鱼龙舞,湘君欲下潇湘浦。潇湘浦,兴亡离合,乱波平楚。独无撙酒酬端午,移舟来听明山雨。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明代《岳州府志》有明山取南方阳明之义的记载。民间亦称明山为麟山,明山绵亘一里,粗石耸矗,形似麟体,称麟山。因麟山与藕池河对岸华容县的凤山遥相而望,当地有“麟凤相恋”“凤凰斗麒麟”的传说。“天下名山僧占多”,以前的明山山顶有一古庙,南洲厅首任通判陈国仲曾撰写楹联“八百里洞庭安在?叹沧海已非,翻装成垄稻云黄,烟村树绿;两三间古庙犹存,幸湖山无恙,独不见平沙雁落,远浦帆归。”此联道尽洞庭变迁、明山风光。

到明山,登明山,是我久存的心愿。此前三次到明山,都是匆匆而过,未能如愿。身边同事、好友说,明山因开山取石,挖土填路,早已夷为平土,也难怪每次过往,不见其山。此次来明山头镇,看到镇政府旁有一小土丘,便打听起明山。热心的娄书记、刘镇长告诉我,明山还留有一小山丘,现已禁止采石。我立即决定上明山,出镇政府,沿藕池河堤左行三百来米,镇公租房旁果真有一小山丘。立于山麓,仰观明山,灌木丛生,山上一高一矮两根烟囱,如同两支巨笔,直写明山春秋。娄书记介绍,那是废弃后的明山造纸厂保留下来历史遗迹。明山头镇曾因水运便利,经济发达,企业林立,尤以造纸企业为盛。后因陆运取代水运,环保关停企业,明山的乡镇企业逐步退出舞台。这留下来两根烟囱,便是明山昔日繁华的见证。一条狭小的水泥路,引导着我们登向山顶,道路两旁尽是杂草,略显几分凄凉。山不高,十来分钟到达山顶。虽然古庙不在,坟茔占顶。但登高望远,对面凤山,横卧眼前。观凤山,念“凤麟之说”,可遥想当年麟山之秀丽与壮观。山下一水池,碧波荡漾,犹如天池,那是麟山取石留下的石坑,石坑四周,层层叠石,宛如麟片,麟山之麟应是来源此石。虽明山不再,但居山丘之顶,临八面来风,赏洞庭春色,亦有一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之感。

明山南麓有一水渠,北临藕池河东支,南连大通湖,渠长四五公里、宽百余米,为大通湖洪涝的排渍之渠,亦为渠道两岸灌溉之渠,名曰明山电排。从明山头镇往东走,过电排渠。立于过渠桥上,北面两百米处是高约四十来米的电排机房,南面是一眼看不到头的清畅渠道。乍一看,渠道并无独特之处,没有高峡大坝的气势,没有南茅运河的悠长,就如同南县随处可见的灌溉排渍之渠。但细看,渠道水静如镜,清澈见底,远处蓝天碧水、杨柳夹岸、水杉高耸,近处一渔船临岸停泊,一渔翁执竿垂钓,悠然自得。要是渠上还泊有一艘游船,我定会直接登船而上,静听洞庭故事,追溯湖洲变迁。

如今的明山电排渠通湖达河,将湖河连为一体,既浇灌着沿渠的万亩良田,并庇护着大通湖免受洪涝灾害。娄书记介绍,昔日的明山电排渠曾一度杂物漂浮,水葫芦丛生,群众望渠生叹。电排渠交由镇上管理后,镇里实行渠长制,每日巡渠,禁止向渠道丢弃垃圾、排放污水,组织及时打捞漂浮垃圾和渠中水葫芦,一渠污水变成了一渠清水。电排渠东边有一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600吨。集镇生活污水全部由密闭的排污渠暗沟收集,经集中处理后排入苏渠。在污水处理厂,娄书记打开排水口井盖,打起一桶外排水,水质清澈。我用手捧起一捧,一股清凉,没有异味。污水处理厂旁是镇垃圾压缩站,一名身着黄色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垃圾压缩机,将回收来的生活垃圾经压缩打包等处理后,外运至益阳市垃圾发电站进行焚烧发电。这名工作人员介绍,全镇每村均有专职垃圾清洁工,每天清扫清运居民垃圾,压缩站每天压缩外运生活垃圾8吨以上。不论是集镇,还是农村,过去那种随处可见的生活垃圾没有了。娄书记深有感触地说,治水治污,让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百姓的幸福感增强了。

水杉,在南县最常见、最惹人喜欢。房前屋后、田头路边,随处可见。我喜欢南县的水杉,因其有优美的树形,更因其喜水耐旱、喜肥耐瘠,适应性强。我对南县最难忘的印象源于十多年前第一次来南县,第一次在南县见到的一眼望不到头的水杉。记得那时,车在笔直的南茅公路上飞驰,两旁是挺拔俊秀,郁郁葱葱的高大水杉,如碧涧绿峡、如绿色战士。记得那时,看到水杉就想起了《白杨礼赞》中的一段美文,“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当时我就想,水杉比白杨更挺拔、更坚强,要是茅盾先生来过南县,这段文字描写会是水杉。现在,水杉在南县不只是一种绿化树、风景树,更是一种致富树。明山头镇便是全国有名的以水杉为主的“三杉(水杉、池杉、落羽杉)”苗木基地,全镇“三杉”种植面积两万亩,年产值1.3亿元,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2200人,其中带动贫困人口从业500人,为全镇农民增加纯收入3000多万元。该镇“三杉”苗木生产第一村三永村的村支书杨杰介绍,全村农户1192户,90%以上农户种植“三杉”,种植面积4000多亩,年外销“三杉” 四五千万株,远销全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三杉”苗木亩平纯收入一万元以上,多的达五、六万元,“三杉”苗木让三永村变成了富裕村,绝大部分农户盖起了楼房,买起了汽车。在杨支书带领下,我们走进一片“三杉”苗木基地,满眼尽是修长挺拔的水杉。暮春水杉,枝干笔直,叶绿发亮,葱葱郁郁,给人以蓬勃生机、向上动力。

离开三永村,经耕余堂村,过创新渔场,前往三立村。耕余堂、创新渔场、三立村均临大通湖,水源便利,是全镇稻虾的主要种养区域。一路前行,一路虾田。虾田旁边,水杉挺立。面对此情此景,我突发奇想,“水杉倒映虾田,龙虾嬉戏水杉”,那是何等景象。这一念头才刚刚萌生,前方田间又是一番难以忘却的景观,一片水杉立于虾田一角。娄书记介绍,那是农户直接将水杉地与虾田连成一体,形成了水杉、水稻、龙虾共生的种养模式。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水杉与龙虾可以共生在同一区域。在三立村,娄书记向我们介绍起村支书张德辉,说要是早来三立村,是见不到张支书的,张支书是村里的稻虾种养示范能手,每天二、三点起床收虾,九点左右卖完虾。张支书虽然二点起床,但仍然精神十足,说起养虾津津乐道。全村四千亩稻田,能养虾的全部改成了虾田,他前年开始养虾,现有一百一十多亩虾田,今早起捕虾苗三百多斤、成虾五十多斤,虾苗、成虾价格均是二十五、六块。现在进入小龙虾出产旺季,每天都有现金收入,张支书说得有点兴奋。

张支书带着我们前往稻虾基地实在察看,在一个三渠相通的虾田旁,一位虾农划着小船正在虾田里打捞青苔、投喂饲料。一杨姓村妇从屋子里走过来,与我们攀谈起来。她用竹棍挑起虾田边一堆青苔说,龙虾对药物非常敏感,除去青苔要打捞,不能用药物,否则会死虾。她还告诉我们,她家八口人,三个外出打工,两个老人、一个小孩,家里十二亩稻虾由两口子负责经营,去年虾田赚了七、八万元,今年三月下旬起开始起虾,已收入两万多块。问到小龙虾价格,杨大嫂说,“南县的小龙虾价格比周边地区要高出将近二元,这是县里把南县小龙虾品牌做出了名气”。县里打造南县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收到了品牌效应。

张支书引着我们来到马路对面的一片新开挖的稻虾基地,这片基地四周种有黑麦草,绿油油的黑麦草让稻虾基地呈现出绿的活力与生机。张支书介绍,这黑麦草是小龙虾的绿色防逃屏障,同时可在秋季草枯时还田培肥水质,形成生态循环。新开的这片稻虾基地已经全部投放虾苗,再过半个月即可出虾。稻田养虾,当年开沟投苗,当年便有收益,养得好的除成本,还有赢利。问其如何保证排水种稻时,虾田肥水不会影响沟渠水质。张支书介绍,村里成立了稻虾种养合作社,统一种养技术,统一虾田管理,虾苗喜食浮游生物,苗期需培肥水质;成虾喜食水草、黄豆,成虾饲养期则投喂黄豆,不会破坏水质,且水清虾肥、虾大肉嫩。

举目四望,田头渠边,水杉林立,杉映虾田,虾游杉影,杉虾成趣。那些农户利用水杉耐水性和杉下空旷隙地发展的杉下养虾,更是格外显目,杉立虾田,虾游杉下。稻杉虾混养在“三杉”苗木生产基地的明山头镇又是一道亮丽风景。

作者:武深树,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办公室主任,现挂职南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写于2019年4月19日,星期五,天气晴。)

来源:红网

作者:武深树

编辑:贾迪

本文为三农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ny.rednet.cn/content/2019/04/23/533596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三农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