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益阳赫山:从“资江渔夫”到 “清道夫”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姚巍 陈见春 编辑:丁洵 2020-07-22 17:23:44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00722171628.jpg

文志强和妻子蔡瑞娥正在打捞资江漂浮垃圾。

江还是那条江,船还是那条船,网也还是那张网,但生活却给活了大半辈子的老文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要问是什么“玩笑”?开始的时候,老文支支吾吾地不肯说。但他妻子蔡瑞娥却看得开,“这有什么不好说的!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河道清洁工,也就是‘清道夫’,专门在河道捡垃圾的。”

老文今年55岁,大名文志强,家住资江边的兰溪镇港湾村。从他爷爷辈算起,他们家三代就以打鱼为生。老文算了算,“到去年7月份的时候,我们家三代人在资江里讨生活,足足有上百年了。”

说起打鱼,文志强满脸自豪,他自15岁跟着父亲学习打鱼起,到现在也有40年了。

“那时候鱼真多!”文志强打开话匣:“只要选择好河段,把握好时机,一网下去,捞上百来斤是不成问题的!别说草鱼、鲫鱼、鲢鱼,就是现在少见的刀鱼,那时候也蛮多的。”

“后来捕鱼的工具是越来越先进,什么地笼啊!电鱼机啊!但捕到的鱼却越来越少,经常一网下去,就捞个几斤鱼上来。” 老文说,“这些年来,国家重视对非法捕捞的打击力度,并且经常进行增殖放流活动,鱼又看着多了起来。”

鱼又多了,但是老文却捕不成鱼了。

201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从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长远角度出发,作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捕的重要规定,并要求相关渔民退捕。

老文当时还有点想不通,打了四十年的鱼了,不让打鱼,他还能做什么?靠什么生活啊!

“我们也理解老文的难处,主要是年龄大了,又没有其他一技之长,交了渔船网具后,不知道靠什么生活。”兰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立介绍:“我们分析了老文的特点,水性强,身体也还好,就联系了市城管局和区农村清洁办,让他承包打捞河道漂浮垃圾的业务。”

就这样,老文重新上岗了。江还是这条江,船还是这条船,网也还是这张网,但老文捞的不再鱼虾,而是垃圾。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河湖保洁员,回馈着养育了他的资江。

“老文以前担当我们兰溪镇千家洲片捕捞队队长,他成功转行后,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他还带头帮我们做其他人的工作,实现了我们辖区专业渔民应退尽退的目标。”陈立介绍。

老文做事扎实,勤劳肯干,得到了大家的信任,业务量也越做越大。2019年,他还成立了益阳市赫山区强晟环保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河道漂浮垃圾打捞工作,以前打鱼的老伙计们也纷纷加入,大家都从“资江渔夫”成变身为“清道夫”。

“虽然我的渔船渔具都交了,但有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帮助我们就业,还可以交社保,今后还能拿到退休工资,生活不怕咧!” 老文眼里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姚巍 陈见春

编辑:丁洵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三农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