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通讯员 向曾艳 长沙报道
【编者按】
总有一种变化温暖人心,总有一种力量鼓舞前行。
在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进程中,惠农网等农业电商平台为广袤的乡村不断注入发展新动能,与各地老百姓一起把对幸福小康生活的向往变为了现实。
有这样一批小康圆梦人,带领乡亲走在通向小康的路上。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奔走田间地头,将见识与经验化为一粒粒种子播撒在家乡的土地;贫困户化身农民主播,加入产业发展链条,靠着自己的双手让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古稀“新农民”将家乡特产搬上网,在时代的浪潮上书写着追梦小康路上的印记……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惠农网推出《我们正走在通向小康的路上》专题,鲜活展现中方、麻阳、洞口、宜川、佳县、新宁、泸溪、新邵等国贫县老百姓走向小康的动人实景。这些小康圆梦人的奋斗,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巨变。
小康,我们来了。
小康圆梦人吴熙军:幸福是撸起袖子干出来的
一个支架,一部手机,养殖基地变身“直播间”,五黑鸡成为了小助手。镜头前,34岁的新晋“农民主播”吴熙军在认真地介绍自家的绿壳鸡蛋,一改以往的羞涩、拘泥,吴熙军侃侃而谈,“得益于县政府与惠农网开展的系统电商培训,我每天都有进步”。人生中的第一场直播,吴熙军共销售绿壳鸡蛋3000枚、五黑鸡40只,盈利8100元。吴熙军曾是中方县贫困户,现在,绿壳鸡蛋销量可观,生活也有了奔头。他说,靠自己的努力增收,幸福的小日子越来越甜。
小康圆梦人黄玉、张红霞:电商娘子军撑起扶贫“半边天”
黄玉、张红霞是麻阳苗族自治县很有名气的一个电商小团队。她们曾是让人羡慕的城市白领,如今却走向广袤农村,将耐心、温柔和坚毅付与陌生的贫困乡亲,成为脱贫战场上的“娘子军”。黄玉、张红霞不断充实自己,先后参加省市县组织的电子商务与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学习网络销售与农业生产管理技术。3年来,她们通过惠农网等电商平台,每年销售优质柑橘、黄桃、奈李、猕猴桃、冬桃、红糖达45多万公斤。她们说,希望通过努力,为麻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尽一份微薄之力。
小康圆梦人罗丽芳:帮助村民变股东
在洞口县,罗丽芳夫妇通过发展养鸡事业,带动900多户贫困户、2000多人实现脱贫。他们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提供鸡苗、饲料以及养殖技术,同时保价回收成鸡;还创新帮扶模式,建立委托帮扶的养鸡合作社,邀请有意愿的贫困户以资金入股方式加入,成鸡出栏后按比例分红。从微信社群到惠农网等平台开品牌店,罗丽芳夫妇创立的“士山土鸡”品牌声名鹊起。2011年底,第一批申请加入合作社的40多户农户尝到甜头,当年户均增收3700多元,最多增收近2万元。如今,罗丽芳夫妇实现年销售额约800万元,摇身变股东的村民收成更多了。
小康圆梦人刘雪锋:在乡村开创另一片江湖
“在城里,我干的只是一份工作,在农村,我却在做一番事业。”带着通过互联网改变家乡农产品销售困局的使命,刘雪锋于2018年9月返乡创业。缺乏专业知识,他便多次参与惠农网等平台开展的电商培训。他发动当地村民成立合作社,通过一件代发、高端礼品团购等形式提高当地苹果果农的收入,改变了当地被动等待批发商低价收果的局面。刘雪锋曾梦想有朝一日能够“行侠天下”,如今他却将一腔热血扎根在家乡发展中。他说,虽然无法再倚剑走天涯,但是现在以侠客的心态带动一方产业发展,也算是开创另一片江湖。
小康圆梦人吕治财:振兴枣乡干劲十足
虽然已有76岁,但吕治财还时常“钻枣园”,他感觉身上还有使不完的劲儿。时常有朋友亲人劝他退休好好享受生活,他不为所动。碰到年轻人对红枣感兴趣,他总会忍不住多聊会儿。他说:“红枣是家乡的根儿。”2018年,佳县政府联合惠农网着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吕治财又开始深入钻研电子商务,乘势推出“东方佳宝”微信小程序,顺利扩大了红枣销路。目前,佳宝年产值达5100万元,帮助1000多户贫困枣农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成为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小康圆梦人王厚发:看到贫困户有收益很欣慰
“落实党的政策,帮助贫困户脱贫,是我必须要做的。”王厚发是新宁县高桥镇横板村脱贫攻坚战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也是忙碌的村主任。在一些贫困户对学习脐橙种植技术犹豫不决的情况下,王厚发带头努力学习,还将自家田土作为试验地进行种植,同时,为他们支付路费和住宿费,极大地提高了村民学习的积极性。在王厚发等28名扶贫干部的带领下,横板村9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
小康圆梦人张明:我把家乡“酿”成甜蜜故乡
张明是泸溪县浦市镇岩门溪村80后青年,发展蜜蜂养殖业当上了“老板”。通过多次参与泸溪县商务局联合惠农网举办的电商人才培训,他提升了电商销售技能。5年来,张明打造的“老张家蜂蜜园”品牌成功拓展外地市场,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福州、长沙等地,年产值达20余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先后有远近乡亲及贫困户十余人通过养蜂实现稳定增收,甜甜的蜂蜜正在大山中酝酿着“甜蜜事业”。
小康圆梦人陈艳玲:逆向奔跑 让家乡味成为大众味
在人人向往城市里的华灯璀璨时,在外奋斗多年的陈艳玲重回故里,开启农业创业之路,成为人群中的“逆向奔跑者”。创业初期,她哭过、犹豫过,但从未想过放弃。由于电商知识的匮乏,传统销售模式又陷入瓶颈,陈艳玲的产品出现“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境。在新邵县政府的帮助下,陈艳玲开始布局电商销售。如今,陈艳玲的生态米在线上销售供不应求,小塘麻鸭变成人人知晓、人人称赞的好滋味。今年,在新邵县商务局携手惠农网举办的“新邵资味”农特产品短视频大赛中,她脱颖而出,摘得桂冠。
来源:红网
作者:向曾艳
编辑:马娅
本文为三农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