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县桐木镇“中国南方葡萄沟”。图/杨苏平
游客漫步葡萄长廊。图/杨苏平
红网时刻报道 通讯员 邱开基
从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驱车沿209国道一路南行,进入中方县桐木镇境内,漫山遍野的“湘珍珠”葡萄园抢入眼帘,只见绿叶迎风翻飞,掀起了阵阵“蒲海绿浪”,纯净的空气中散发着果实的甘甜清香,葱翠的藤架下忙碌着果农的辛勤身影,这里正演绎着“中国南方葡萄沟”的美丽神话和乡村振兴的传奇故事。
中方县委县政府在人行怀化市中心支行推动和金融机构的参与支持下,采取“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一品一链”“造血式”乡村振兴“三拖一”跨越式发展模式,让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中方小小刺葡萄长成了大产业,金融赋能的红线串起致富奔小康的产业链,铺就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湘珍珠”百年刺葡萄藤获封大世界吉尼斯纪录,“湘珍珠”葡萄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荣获湖南省著名商标,大松坡村获国家文旅部颁发的3A景区……接踵而至的一项项重量级荣誉逐渐让中方刺葡萄走出了深山而闻名遐迩。
金融“铸”就乡村大品牌
“从‘百年老藤’到‘万亩蒲海’,是金融的一路呵护和培育铸就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讲,没有金融的支持就没有我县‘湘珍珠’品牌”。6月17日,中方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前来调研走访的笔者。
据悉,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中方县湘珍珠葡萄树遭到了百年难遇根瘤蚜的严重破坏,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大松坡村由原来的4200亩缩小到3500亩,湘珍珠葡萄品质也受到威胁。为推进湘珍珠葡萄品牌的提质改良,人行怀化市中心支行建议中方县委县政府在湘珍珠葡萄的核心区——桐木镇大松坡村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即“十、百、千”计划,并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中方县湘珍珠葡萄“十、百、千”计划实施意见》,让中方县葡萄园主们有了改良品种和推行标准化生产的底气。
据不完全统计,人行怀化市中心支行利用扶贫、支农再贷款通过中方县农商行累计发放扶贫、支农再贷款1.89亿元支持中方县打造“中国南方葡萄沟”,形成了独特的“湘珍珠”品牌。
作为我国刺葡萄的核心产区,目前中方县“湘珍珠”葡萄主要分布在桐木镇、牌楼镇、泸阳镇、花桥镇、下坪乡、蒿吉坪瑶族乡等地,全县种植面积达4.15万亩,年产量 8.2万吨,年产值突破3.8亿元,为果农直接增收近1亿元。这其中又以桐木镇面积最大、产量最多、产值最高,占据中方半壁江山,全镇农户家家种植葡萄,面积近2万亩,碧叶连天,一望无际,宛如葡萄的海洋,故称为“蒲海”,每年可创收2亿余元,葡萄种植收入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占年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成了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桐木镇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南方吐鲁番”,袁隆平院士亲笔题名为“中国南方葡萄沟”。
金融“酿”出产业链
“这么好的葡萄如果没酿酒真是有点太可惜,以人民银行为代表的金融群体,一直在默默无闻地打造老百姓有温度的银行,不仅大力支持了我县湘珍珠葡萄种植业的发展,而且还支持我县建洒庄、电商、农家乐、民宿等延伸产业,帮我县湘珍珠葡萄产业酿出一条致富奔小康的产业链”。6月17日,中方县金融办负责人回想起这些年来金融支持湘珍珠葡萄产业发展情景时,感慨颇深。
为切实提高刺葡萄的附加值,扭转过往单一销售鲜果的产业格局,中方县委、县政府深入发掘“湘珍珠”深加工背后的巨大潜力,由政府整合投资500万元,中方农商行贷款500万元,成立了年设计加工葡萄酒能力1000吨的湘珍珠酒庄。同时,为酿造出高品味、高质量的高档商品酒,该县针对刺葡萄低纬度、高糖度等特点,抛出年薪20万元重金聘请了优秀酿酒师进行技术攻坚和酿酒试验,在酿酒师的指导下,酿出了与美国酿造的黑品诺高档葡萄酒品味相似的酒品,得到了国际知名专家肯尼·富森的充分肯定,引起了国内外葡萄酒企业的关注。
为进一步提高湘珍珠葡萄的果品附加值,该县在中方县农商行的支持下,在桐木、泸阳、花桥、蒿吉坪四个乡镇选择了11个点对湘珍珠葡萄7种不同品系开展酿酒葡萄栽培试验,成功研究出湘珍珠葡萄酒的生产工艺,开发了特制干红、珍藏级干红、顶级干红、橡木桶窖藏干红、蒸馏白兰地、葡香型白酒、葡萄果汁等不同类型的湘珍珠葡萄酒系列。产品经怀化市商品质量检验监督所检测,所有指标符合国家葡萄酒技术标准,目前正在办理QS认证,产品有望在年内上市销售。并计划到2022年新增葡萄基地3.3万亩,葡萄酒厂2座,每座酒厂年产量提高到2千吨,建设酒庄10座,还注册了“野红”葡萄酒商标,力争在国际高端红酒市场打出“野红”的品牌与概念,促进葡萄产业的全面升华、升级和升值。同时,该县还将依托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集群效应,大力发展酒瓶、制盖、木塞、印刷、包装等配套企业,全面提高产业的整体配套能力。
中方金融办负责人告诉笔者,中方县农商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采取整村授信的方式帮助当地农户解决葡萄产业发展资金,如:中方县农商行通过“普惠金融福祥e站”“银村协议”“信贷移动营销系统”等金融科技手段,发放乡村振兴卡493张,金额6064万元,贷款90万元帮助大松坡村建起“三社合一”电商平台和380立方的冷库。据统计,中方农商行、中方农行、中方邮储银行等三家金融机构累计向该村发放小额信用贷款267万元,支持25户农户建起了农家乐和5栋休闲养生旅居民宿。
金融“贷”出观光游
“打造‘中国南方葡萄沟’大松坡村3A景区,中方县政府投入了巨资,中方农商行也投入500万元的贷款,用于道路整平硬化、修建环湖公路、观赏长廊和登山游道等,建成了999米葡萄长廊和万亩蒲海等标志性景观。”6月18日,中方县农商行负责人告诉笔者。
近年来,该县为了进一步延伸刺葡萄产业链条,将桐木葡萄沟作为一个高端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养生旅居的景区来进行打造,通过财政自筹和银行贷款,投入项目资金达2000余万元,用于葡萄沟的品种改良、道路整平硬化、修建环湖公路、观赏长廊和登山游道等,并初步包装规划了紫秋葡海、葡海拾趣、松林听绿等10大景点,还积极引导农户将屋前屋后的葡萄架支高,在葡萄架下开辟出了一个个自然的休闲娱乐场地,借此大力推广“葡萄架下的农家乐”等农业休闲旅游项目,力求将桐木镇打造成“中国南方最美葡萄沟”,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同时,该县每年的9月中旬都将举办“中国·怀化(中方)刺葡萄节”,通过节会拉动产业发展,并将通过策划举办中国刺葡萄产业发展研讨会、千人游园采摘葡萄、吃葡萄大赛、葡萄酒自酿酒大赛、“环蒲海”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等一系列活动,挖掘推广葡萄产业和葡萄酒文化,使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与文化旅游服务业得到快速的融合和发展,形成独具魅力的农业观光旅游体系。目前,该村每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达800万元。
“多亏了政府打造葡萄沟项目,游客多了,像我这样的残疾人在家门口也能挣钱了。”6月21日,大松坡村村民高昌礼告诉笔者。年过六旬的高昌礼在一次农机事故中右腿致残,但病痛并没有击垮这个坚强的汉子,不能再做重活的他跟老伴儿在邮储银行贷款10万元建起了十多亩的葡萄园,采取“猪—沼—果”立体种养模式,又依托绿色生态的畜果资源在自家庭院里开办了独具特色的“葡萄架下农家乐”,发展起了休闲旅游产业,每年纯收入达到20万元。
如今,像高昌礼这样在自己家里搞“葡萄架下农家乐”的村民在桐木已达到10余户,葡萄产业的多元发展,让农民有了越来越多的增收渠道。
有了大松坡村乡村振兴模式,中方县乡村振兴的路子是越走越宽广。
来源:红网
作者:邱开基 杨苏平
编辑:周蒙
本文为三农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