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涟源:让农村“包袱”变身农民“财富”

来源:红网 作者:李 丽璇 夏杰 张馨月 编辑:丁洵 2022-09-08 16:53:5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丽璇 夏杰 通讯员 张馨月 涟源报道

“预计今年能收800吨秸秆,光靠这一项,我能赚到10万元。”涟源市建兵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建兵高兴地说道,“能够将田里的秸秆变现,就近销往养牛场、有机肥厂,对我们农户来说,都是纯利润、无风险。”

朱建兵所说的,不是“把稻草说成黄金”的谎言,而是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正在大力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202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要求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提升秸秆能源化、饲料化利用能力。农业农村部、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先后印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有关通知,推进工作的开展。

为寻求更好的解决途径和办法,近年来,涟源市高度重视秸秆回收综合利用工作,根据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有关项目要求,结合涟源市实际情况,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主体遴选,积极探索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利用模式,通过多措并举,助推产业化发展,鼓励秸秆深加工,增加农业生产附加值。

变“柴”为“财”,秸秆一跃成为人见人爱的“绿色财富”。

秸秆2.marked.jpg

涟源市农业农村局到企业一线服务秸秆肥料化。

农废料变牛饲料“香饽饽”,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每年各类农作物收获后产生的秸秆量多达百万吨以上,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的秸秆,不仅是浪费的资源,传统的火烧处理方式也会对农业发展、环境保护等产生不良影响。这一“老大难”问题,却在涟源市逐步得到解决。

在涟源市曹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秸秆加工厂房内,秸秆加工设备快速运转,堆积如山的秸秆被“喂”进粉碎机内,设备迅速“吃”下秸秆,大口地粉碎“消化”,随着胶带自动打包,一捆捆散发秸秆特别香味的饲料,源源不断地从机器中“吐”出来。

“现在很多客户都抢着在打包袋上,直接贴上自己的名字,就是为了提前预约到秸秆饲料。”涟源市曹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曾述伟在厂房里忙得不亦乐乎。

当地养殖大户对秸秆需求非常大,以往都是千里迢迢从外省购入,光运输成本就达 300-400元/吨,加上干草成本达到 1200 元/吨以上,成本增加对养殖业的发展,是一个严重阻碍。自从曾述伟的秸秆回收厂建立后,大大解决了高成本的运输问题,许多养殖户纷纷前来抢购,让秸秆变成了备受欢迎的“香饽饽”。

“在设计厂房建设图纸时耐心提建议,在购买设备中为我们细心参考,在技术上给我们提供专业的指导,有了他们的帮助,才让我有信心继续做下去,与农业部门的人开始都不认识,但自从接触他们后,我们从想法到项目实施,从不敢干到特别想去闯,当地农业农村局对我们的帮助是决定性的,让我们一家吃下了‘定心丸’。”曾述伟夫妻说道。

在涟源市农业农村局的帮扶下,曾述伟在农商银行低息贷款了50万元,从4月份开始筹集资金100万,建立了乡镇级秸秆收储运中心、秸秆回收加工厂房,并购置了捡拾打捆一体机、稻草抓拾装载机、运输车、TMR拌料机、地磅等机器设备。

曾述伟夫妻之前一直从事养牛行业,但是每年都不见受益,这让他们从事农业的决心开始动摇。但是秸秆厂的建立,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上半年共回收秸秆1000吨,下半年预计回收4000吨,每年能赚纯利80万左右,同时,还解决了当地二十多人的就业问题。

“秸秆厂带来的收益可以补贴养牛场,这让我们干劲十足。”未来,曾述伟打算继续扩大规模,购买相关设备,提高收购效益,通过传单、抖音等销售渠道,创作新的合作模式,在保证养牛场需求的前提下,努力向外扩展市场规模。

曾述伟所在的渡头塘镇有耕地面积2万多亩,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超万吨,以往传统处理方式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建立收储中心后,为农户增收提供了新渠道,充分发挥了秸秆资源化、商品化的作用,防止因焚烧秸秆而带来的环境污染。

秸秆饲料化将秸秆变“废”为宝,将秸秆从禁烧的环保难题变成农户手中的“真金白银”。

秸秆1.marked.jpg

涟源市农业农村局服务秸秆饲料化农户。

农垃圾变有机肥“抢手货”,让农民增收成为“硬道理”

如何充分利用秸秆价值,让处理秸秆的良好愿景在现实中“落地”,是各级农业部门一直在探索和实验的课题。

2020年,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印发《2020年湖南省秸秆产业化利用模式》的通知,为秸秆回收利用提供了各种实施方案。

如今,在湖南紫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稻草等秸秆被生产加工成了有机肥料,成为改良土壤、增加产量的好帮手。

“以往单纯用牛粪发酵的肥料中,氮肥含量超标,将秸秆与牛粪进行中和恰巧解决了这一问题。秸秆价格低,肥料效果好,更加符合制作有机肥的要求。”湖南紫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兆龙介绍道。

紫焱生物科技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有机肥生产企业,厂房面积6000多平米,拥有大跨度发酵池、粉碎机、滚筒筛、自动包装设备等高标准生产线及除尘、除臭等多套环保设备。每年用于制作肥料的秸秆大概4、5万吨,生产出的有机肥可达上万吨。

公司聘请了相关教授专家做技术指导,省农科院、娄底人文科技学院等都纷纷提供技术研究支持。为了将秸秆回收利用项目落实,当地农业局为紫焱生物科技在厂房建设、打捆机械设备、作业补贴等方面提供了有效支持。

“用过秸秆有机肥料的种植户都说好,都来找我订购,销量很好,根本不愁销路。”好的前景让公司决定明年继续扩大产能,将秸秆更好地有效利用起来。

通过综合利用项目,秸秆从以往被焚烧的废弃物变成了现在的“抢手货”。

农包袱变增效“好宝物”,为生产发展注入“新动能”

“让农民增收才是硬道理。”涟源市农业农村局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股股长李峰说道,“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开展,让许多的农户都从中获益,把秸秆进行有效处理,变废为宝变成牛饲料、好肥料,不仅帮助老百姓扩大了增收渠道,还极大解决了环保问题、增收问题和市场饲料供应问题,不管是在经济效益上还是生态效益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乡村振兴、变废为宝,离不开农业硬核科技的支撑。

2022年4月15日,涟源市农业农村局举办了《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推进会暨技术培训会》,会议以秆秸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为实施主体,聚焦秸秆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涟源市相关工作的科学理论水平,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

在湖南农业大学提炼的“秸秆提质饲料化利用模式”基础上,涟源市农业农村局结合市内特色农林副产物资源,开展“早稻全株青贮,晚稻秸秆黄贮”秸秆提质饲料化利用模式,通过对早稻定向栽培技术、配套收割技术、提质发酵加工技术的集成与组装,形成早稻全株发酵粗饲料和晚稻秸秆发酵粗饲料,与全株玉米青贮和玉米秸秆黄贮做对比,为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杜绝秸秆焚烧,保护生态环境,同时降低养殖户粗饲料成本。

近年来,涟源市不断践行秸秆综合利用,助力秸秆产业化发展,推进秸秆资源化、商品化、产业化,延伸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实现秸秆利用产业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

通过创新思路、精准实施,涟源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响应、科学施策、稳步推进,使得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湖南的工作提供了涟源方案,将“包袱”摇身一变成为增效“宝物”,为当地“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有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要求,在涟源真正“着了边”“落了地”。涟源市做到了秸秆变肥料还田,提升了耕地质量,促进了农田土壤固碳增汇,巩固提升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以秸秆综合利用为引领的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在涟源市正悄然兴起,昔日被称作“农业垃圾”的小小秸秆,如今“点草成金”,通过机械化,让田间地头的农业废料变身牛儿嘴中的“美味佳肴”,通过农业科技创新,让乡间垃圾化身为粮食的绝美“肥料粮食”,秸秆这个过去“被放错地方的资源”,正为实现它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当地注入农业现代化的新活力。

“包袱”变“财富”,涟源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来源:红网

作者:李 丽璇 夏杰 张馨月

编辑:丁洵

本文为三农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ny.rednet.cn/content/2022/09/06/1179203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三农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