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乡村追梦人 | 周鹏:建设家乡闯创干 ,听取丰年蛙声一片

来源:红网 作者:杨怡晴 欧阳钦君 彭舒婷 编辑:李丽璇 2023-09-22 10:24:10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培育壮大农村创业创新人才队伍,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乡村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红网时刻开设《乡村追梦人》第四期专栏,展现农村创业创新风采,释放乡村振兴活力,推动三湘大地农村“双创”再上新台阶,携手促进共同富裕,实现新时代“乡村巨变”!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怡晴 通讯员 欧阳钦君 彭舒婷 长沙报道

周鹏1.png

长沙市岳麓区干子村的养蛙大棚。

你见过上万只牛蛙“蜗居”在一方不过60余平方米空间吗?这场景恐怕会让不少人当场患上“密集恐惧症”,但对于牛蛙养殖户周鹏而言,这象征着丰产,同时也意味着多年的努力见到了成果。

在长沙市岳麓区干子村,群山环绕的洼地之中,出现了成片成片的养蛙大棚。春夏时分,上百万只牛蛙齐声鸣叫的场景成为寂静乡村的主旋律,它们“叫”来了夏天,也“叫”出了一曲致富歌。

周鹏3.marked.jpg

周鹏在养蛙场。

一股闯劲 瞄准下一个“千亿级产业”

养蛙之前,周鹏闯荡过多个行业、多种工种。自1992年退伍之后,他当过保安、干过水泥厂、开过货车、卖过蔬菜,也做过包工头。回首过去,他始终有一种漂泊之感,为了找到事业的“根”,也为了给儿子树立榜样,他决心下半辈子要在一个行业“死磕到底”,闯出点名堂。

2021年,周鹏回到老家岳麓区干子村,和其他5人一起创办了湖南菜大姐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并发展成为农业种养殖、文化体验、旅游开发、科研开发、农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

也是在这一年,周鹏盯上了牛蛙产业。

当年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牛蛙年产量约50万吨,牛蛙全产业链产值600亿-800亿,生产和消费市场遍布全国数十个省份,上下游带动近百万人口就业。

到2022年,全国牛蛙养殖年产量约70万吨,全国牛蛙餐饮店超过5万家,牛蛙已形成完备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塑造了一个近800亿元的大牛蛙产业,且未来产值有望迅速突破3000亿元。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持续扩张的新赛道,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长期以来,广东、福建一带就占据着牛蛙产业的“霸主地位”。瞄准牛蛙产业这块“肥肉”后,周鹏当即启程前往广东,买蛙苗、学技术。

在广东,周鹏引进了一批蛙苗,请来了一位经验丰富养蛙师傅。然而,外地师傅不了解本地的习性。耗时一年,这位养蛙师傅才掌握了当地的气候特性,在此期间,周鹏的养蛙事业走了不少弯路、面临诸多难题,但他都以勤学的心态与顽强的意志一一化解。“没有资金和情怀,农业产业搞不成器。”

一股创劲 摸索牛蛙养殖之道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蛙类是典型的“群居动物”,它们往往成片成片地聚居在池塘、河流的阴凉处。

为了顺应牛蛙的生活习性,同时利于增产,牛蛙养殖采用一种高密度养殖模式。但这种养殖模式,无疑增加了牛蛙的患病死亡的几率。

2021年10月,是周鹏遭遇的最惨痛的时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由于气温环境不同且养殖技术不成熟,牛蛙连续死亡,最多的一天死了两三千斤。到最后,他感觉自己“麻木了”,甚至以“优胜劣汰”的理论安慰自己——存活下来的一定是最优质的蛙苗。

这段“至暗时期”让周鹏加快养殖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摸索当地的牛蛙养殖之道。皇天不负苦心人,最终他顶过重重压力,不仅养活了牛蛙,还成功培育出了本地蛙苗,将养殖的命脉紧紧攥在自己手中。

为了解决牛蛙养殖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周鹏也在摸索一种鱼蛙养殖模式。“首先养鱼要培肥,而如果将其与牛蛙混养,水就无需培肥;其次牛蛙的排泄物、蜕皮等能为鱼类提供养料,减少饲料使用量;最后,这能解决牛蛙养殖产生的水污染问题。”周鹏介绍道,

与此同时,为了应对耕地“非粮化”问题,周鹏探索出了稻蛙轮养模式,即种一季水稻、孵一季蛙苗。

事实上,周鹏所处的干子村并不是养殖牛蛙的最佳选择。牛蛙养殖过程耗水,他只能花大价钱从3公里外的靳江河抽水过来,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养殖成本。

而他的这股“傻劲”源于回归家乡的初心,以及助力当地发展的朴素情怀。

一股干劲 实现三个“一千万”目标

养蛙的周鹏心中有一个十分长远的目标。

网络上曾经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蛙体内含有很多激素,吃了会损害身体健康。周鹏认为,合规养殖的牛蛙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自己也绝不会“喂牛蛙吃乱七八糟的东西”。一边说着,他一边从饲料袋里拿出一粒饲料放进嘴里细细咀嚼。就和人一样,牛蛙只有吃得健康才能生长良好。

周鹏说,自己与拥有世界第一饲料产能的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且从用户升级为经销商。

而这就引出了周鹏三个“一千万”的发展目标:五年以内,达到牛蛙养殖产量一千万斤,向规模养殖户提供饲料而后收购牛蛙一千万斤,向村民提供饲料、器具、蛙苗探索鱼蛙循环养殖模式而后收购鱼蛙一千万斤。

“这个模式一旦推广,对于整个牛蛙产业都是一个突破口。”周鹏信心满满地说道。

在建设、扩大养殖基地的过程中,周鹏也“顺手”完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几年下来,他的公司出资300多万用于修路、搭桥。这不仅有利于自身发展,更造福了一方百姓。

周鹏望着蛙田里即将上市的牛蛙,感慨多年的投入“终于能听见点声响”。这批牛蛙预计能实现将近1000万的销售额,将支撑周鹏继续干下去,努力实现3个“一千万”的目标,带动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来源:红网

作者:杨怡晴 欧阳钦君 彭舒婷

编辑:李丽璇

本文为三农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ny.rednet.cn/content/646743/65/1307265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三农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