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乡村追梦人 | 杨彩虹:蓝印花布染出村民的致富“彩虹”

来源:红网 作者:王义正 欧阳钦君 彭舒婷 编辑:李丽璇 2023-10-10 17:27:4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培育壮大农村创业创新人才队伍,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乡村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红网时刻开设《乡村追梦人》第四期专栏,展现农村创业创新风采,释放乡村振兴活力,推动三湘大地农村“双创”再上新台阶,携手促进共同富裕,实现新时代“乡村巨变”!

杨彩虹1(1).marked.jpg

杨彩虹(右)和蓝印花布。(图片来自云邵阳)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义正 通讯员 欧阳钦君 彭舒婷 邵阳报道

“什么都做过,什么都尝试了。”或许是因为岁月之河流过喉咙时沉积了泥沙,杨彩虹说话的声音有些沙哑、低沉,但难掩她满溢内心的执着和力量。

吃不起饭、读不起书、辍学打工、为家挣钱,杨彩虹的人生有着那个时代的标准开局。如果不是持之以恒的努力,她可能会一直囿于贫困之中,就此认命。

1964年,杨彩虹出生于邵阳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在家排行老三。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两个妹妹,哥哥要考大学,妹妹要读书,妈妈生病,家里已经供不起五姊妹上学。于是“不上不下”但却格外懂事的杨彩虹主动辍学,十五六岁就外出做小生意。

2010年,在外经商的杨彩虹看到家乡的蓝印花布项目在上海招商,勾起了儿时的回忆,决定返乡创业。 2012年,杨彩虹回到邵阳县创立湖南三力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更名湖南蓝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在全县范围开展制作蓝印花布的培训。目前,公司已吸引200多名妇女就业,还带动当地2000多名农民种植蓝印花布制作原料黄豆、蓝靛。

出身贫寒,创造不凡

初入社会,杨彩虹卖过生姜、大蒜、西瓜,也卖过包子、馍馍、鸡鸭;洗过碗、刷过鞋,拖过板车、挖过土方,能做的都做过。

看到以前学习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考上了大学,杨彩虹很不是滋味。最让她难受的,是考上大学的同学走到她卖鸡的地方对着她说:“你在卖鸡啊?臭熏熏的!”这句话对杨彩虹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

从那之后,杨彩虹开始努力学习,自学土木建筑知识,并在机缘巧合之下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之后她随朋友去浙江义乌,在小商品市场嗅到了商机,考察过后她决定建工厂,带着家乡将近一百号人,开始进军商品产业。

当时,杨彩虹接下过葡萄牙客户的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订单。整整一个月,杨彩虹每天只睡两个小时,工人们很听话,跟着她加班,跟着她废寝忘食,拼了命完成订单。

杨彩虹带着工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到2009年,她在浙江义乌小商品城干出了一片天地,资产已经达到一个亿。

如果继续下去,杨彩虹完全有能力把小商品产业做大做精做专,但一个“意外”,让她选择回到家乡邵阳。

邂逅白蓝,攻坚克难

“杨总,我想回家了。”

“杨总,我家小孩和老人没人照看。”

……

这样的请求和倾诉,杨彩虹听得很多。但让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回邵阳的,是一个孩子的意外溺亡。

“我回邵阳完完全全是因为一个男孩子溺死了,让我很痛心。他爸爸妈妈跟着我在外打工,那个孩子成了留守儿童。”这场悲剧发生后,杨彩虹无论如何也要带着工人们回到了老家邵阳县。

2012年,杨彩虹回到邵阳县创立湖南三力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更名湖南蓝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在全县范围开展制作蓝印花布的培训。

当深沉的蓝邂逅纯洁的白,当稳重的色彩遇上古朴的纹样,邵阳蓝印花布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和变化,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与此同时,由于得不到传承和创新,蓝印花布正濒临消亡。

为保护蓝印花布的印染技艺,邵阳县启动招商引资项目,吸引企业和个人发展蓝印花布产业。出于对蓝印花布的朴素真挚的情感,杨彩虹决定试一试。

她成立了湖南蓝印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带着家乡的工人们挑起了“保护”的担子。最初,她以为像之前做生意一样投钱就行,但面对一块布料,她傻眼了。制布要用什么原料?染料从哪提取?纹样怎么设计?杨彩虹一问三不知。

没办法,一切只能从零开始。杨彩虹研究布料、上色和印花,投入大,收益少,前三年亏了一千七百多万,吓得另外两位合伙人直接退股了。

“你这个布是自己做的吗?这么粗糙别人会买吗?染料用的什么?”专家的疑问彻底提醒了杨彩虹,经指点,她明白了布料细腻柔软才有人用、染料要从板蓝根中提取。

了解到贵州山区有很多野生板蓝根,杨彩虹和女儿先后20多次前往贵州十多个山区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们最终找到了纯正的野生板蓝根种苗。

2017年试种成功,2018年顺利将板蓝根提取液发酵成蓝靛,并获得国家专利。

杨彩虹发展蓝印花布不仅带动了邵阳县村民就业、增收、致富,还辐射到了周边的村子。

年复一年,初心不变

在杨彩虹的带领下,湖南蓝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蒸蒸日上,紧紧围绕非遗产业的新生进行发展,充分发挥蓝印花布的文化属性效应,采用“公司+农户”“非遗+乡村振兴”的经营方式。

“我们的原料都是邵阳县老百姓种的,黄豆、糯米、苎麻、板蓝根,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产业”“跟着我做事的老百姓如果生病了就去医院,我会负责所有医药费”,杨彩虹和村民们双向奔赴、互帮互助,齐心协力让蓝印花布重焕光彩。

如今,杨彩虹的公司已经形成了“原材料的种植+蓝印花布产品的加工生产+成品的销售服务”的完整体系,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先后帮助当地近2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

不断研发,推陈出新,杨彩虹和女儿搜集整理了一万多种花纹的图案元素,改用机器在塑料板上雕刻花版,实现染布工艺流程的全自动化。经过改良后的蓝印花布产品拓开了国内外巨大的消费市场:邵阳、长沙、崀山、大理等21个城市设有产品展馆或销售点,日本、韩国、法国、西班牙等亚欧国家的高端商场与展会也有它的身影,公司年销售收入已达近5000万元。

除此之外,在2022年,依托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非遗文化保护政策支持,杨彩虹还投资打造了望江湖蓝印花布特色小镇,囊括了蓝印加工工坊、蓝印特色街区、蓝印特色酒店、蓝印民宿、蓝印农家大院等建设内容,让邵阳县蓝印非遗村落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我妈这么多年的拼搏精神始终如一,我从没见过别人像她这样,没有一天休息的。”杨彩虹的女儿告诉记者,杨彩虹舍得投资蓝印花布,却省吃俭用,不舍得买300元以上的衣服,也没买过商品房,这么多年就住在公司。

来源:红网

作者:王义正 欧阳钦君 彭舒婷

编辑:李丽璇

本文为三农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ny.rednet.cn/content/646754/54/1314366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三农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