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长牙齿”的硬招守好耕地红线

来源:红网 作者:张金华 编辑:唐盈 2023-10-21 16:41:33
时刻新闻
—分享—

□张金华

10月20日,《湖南省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对外发布实施。该规划是全国首个经省政府印发实施的耕地保护专项规划,首创性提出建立湖南耕地数量、质量、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耕地保护利用体系,为湖南省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国土空间利用提供了政策依据,也充分彰显了湖南省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的坚强决心和担当作为。

地为粮之本,想要牢牢端稳中国饭碗,保护好耕地是核心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所在,必须采取强有力的、“长牙齿”的硬措施,动真碰硬抓好耕地保护和种植用途“非粮化”管控,实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的高质量发展和“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可持续发展。

以底线思维保住耕地数量。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容不得半点闪失。湖南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以占全国2.8%的耕地生产了全国4.5%的粮食和12.2%的稻谷,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是湖南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底线任务。要坚持“严”字当头,坚决整改存量、遏制增量,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加强耕地用途管制。要用好科技“工具箱”,创新耕地动态监测方式,采用田长“实地查”、卫星遥感“天上看”、视频监控“实时管”、公众参与“随手拍”等技防、人防相结合手段,高效开展耕地执法监督工作。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充分发挥督察执法利剑作用,严查土地领域腐败和不作为、乱作为、失职失责等问题,为守牢18亿亩红线保驾护航。

以极限思维提高耕地质量。“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大国小农的国家。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我国耕地总面积19.18亿亩,全国人均仅占有耕地1.37亩,需要以约占世界7%的耕地资源,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并实现现代化。严峻的现实国情必然要求我们在严守耕地数量红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耕地质量。要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的地力等级。要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的全程监管,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建立补充耕地立项、实施、验收、管护全程监管机制,确保补充耕地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真正实现补充耕地的产能与所占耕地相当。同时,改进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管理办法,改革占补平衡管理方式,调整占补平衡落实机制,加强补充耕地补偿激励。

以系统思维盘活耕地存量。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优化耕地布局,盘活耕地存量,必须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理念,按照自然生态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结合适宜性原则开展系统治理,使各类要素各得其所,相得益彰。要严格落实耕地种植用途的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以及饲草饲料的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要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用于粮食生产的路、水、电、网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开发耕地保护的生态文化属性,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建设,注重保护传统村落,保留村庄风貌、形态、肌理,留得住青山绿水,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任重道远。只有进一步形成耕地保护合力,推动形成层层落实目标、层层压实责任、人人节约用地、人人保护耕地的良好局面,才会让“端稳中国碗,装满中国粮”的大国“粮”策成为现实。

来源:红网

作者:张金华

编辑:唐盈

本文为三农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ny.rednet.cn/content/646754/65/1318603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三农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