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乡村振兴,人才先行,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红网时刻开设《乡村追梦人》第五期专栏,展现三湘大地翻涌而起的返乡创业热潮,以殷殷桑梓情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怡晴 通讯员 欧阳钦君 彭舒婷 郴州报道
上世纪90年代,20出头的朱万兵翻过高耸的罗霄山脉与南岭山脉,从汝城的大山来到了东莞的海边,希望给家乡的小黄姜谋个好去处。
2020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朱万兵回到汝城,打定主意要将汝城小黄姜推向更大的市场。
短短4年时间,朱万兵一手打造了当地最大的小黄姜冷链集散中心。他发动336个生姜种植户成立汝城县生姜协会并担任会长,带动全县小黄姜种植面积从3万亩发展到5万多亩,年产值达到18亿元。
冷链中心内储存的生姜。
30年前,朱万兵因为家乡的小黄姜离开家乡。多年后,他还是因为一颗小小的黄姜回到家乡。
创新:给小黄姜“松绑”
朱万兵的老家汝城马桥镇,拥有100多年的小黄姜种植历史、50多年的规模化种植历史,是当地1万户、3.5万人增收创收的主要经济作物。
小黄姜不耐寒、难储存。过去,姜农都是借助地窖储存小黄姜。然而这种方式不仅储存量有限,而且损耗极高。据统计,地窖中的小黄姜存放超过一年后,损耗率就达到了30%,甚至更高。
毫无疑问,这是悬在所有姜农心头的一块大石头。在外从事小黄姜销售工作多年,朱万兵深知小黄姜的“娇嫩”,过去他也没少受产量变化、价格波动之苦。他明白,汝城小黄姜要实现更大价值,必须打破束缚。
冷链中心外面悬挂着“带着农民干 帮助农民销 实现农民富”的横幅。
卖了30年小黄姜的朱万兵摸清了小黄姜产业的弊端,决定“突围”。就在这时,一根来自家乡的橄榄枝抛向了他。
在汝城县农业农村局和马桥镇的牵线下,朱万兵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返乡创业”的号召回乡投资,瞄准的产业是他的“老朋友”——小黄姜。
2020年,朱万兵先是联合336名黄姜种植户、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成立了汝城县生姜协会,吹响了他从东莞“转战”汝城的冲锋号。
第二年6月,朱万兵成立了汝城县鑫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设冷链中心。
说干就干,朱万兵投资7000多万元建成了目前全省乃至南方地区最大的小黄姜冷链集散中心,建设2万立方米保鲜冷库,可存放小黄姜1.5万吨。
“2021年7月份动工,11月一期项目完工,从建设到投入使用仅仅用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朱万兵无限感慨地说,这多亏了家乡政府的支持,打通了建设过程中的所有手续流程。
一座崭新的冷链中心落地,只待小黄姜“入住”。
正在“入库”的生姜。
探索:让小黄姜“保值”
朱万兵的冷链集散中心建好了。但是令他颇感意外的是,当地不少姜农都认为这是个“假把式”,“不少人都说黄姜放进去肯定会坏”。
后来,他才知道此前汝城各地有人尝试建设过大大小小数个冷库,但是几乎都“匡瓢”了——黄姜存储的损耗率并没有比地窖低多少,成本却大大提高了。
但朱万兵笃定自己冷链中心“肯定没问题”。此前,在汝城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前往山东、云南等实地考察了当地的冷链设施,心中底气十足。
很快,朱万兵就用事实“说服”了存疑的姜农。
朱万兵(右2)查看冷链中心储存的生姜。
2021年,受供求影响,市面生姜滞销,价格只有1块6到2块一斤,这个价格对于姜农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为了减少姜农损失,朱万兵带领团队一家一家找上种植户,将农户生姜储存到冷库。来年4月份,生姜价格回升到6元一斤后,再由农户取出出售。“那一次,我们为全县姜农挽回了3个多亿的经济损失!”朱万兵难掩喜色地说道。
农业,自古以来都是“靠天吃饭”。哪怕是科技发展到了现在,仍然受制于天气。
2022年,一轮强降雨侵袭,导致一大批姜农的姜窖受损无法继续储存窖姜。大量的生姜即将烂在窖中,姜农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时,还是朱万兵主动找到受灾姜农,上门收购窖姜,帮助姜农减损。
一次次“实战”彻底让姜农们信服了——由“窖存”转变为冷链储存,可以减少20%损耗,损耗率控制在5%,而姜农只需支付每年400元/吨的储存费。同时,借助冷链实现“错峰销售”,姜农的收入也大幅度提升。
如今,在朱万兵的冷链集散中心除了本地姜,还存储有云南等地的生姜,主要销往深圳、中山、温州、义乌、南昌、赣州以及湖南各市州等地,每年销售生姜6万吨左右,年销售额达5亿左右。
“以前要一户户上门收购生姜,现在大家都到我这里来,不仅节省了时间还提高了效率。”朱万兵说道。
储存好的小黄姜。
拓展:让小黄姜“升值”
早年在广东销售小黄姜时,朱万兵最多时一天卖掉了9个货车的小黄姜,“每个货车有20吨。”可见,品质上乘的汝城小黄姜并不愁销路。
而随着冷链集散中心的建成,汝城小黄姜产业也逐渐向“产供销”全链条发展,美好“姜”来就在眼前。
朱万兵告诉记者,依托冷链集散中心和汝城县生姜协会的带动作用,汝城小黄姜种植面积从3万亩发展到5万多亩。每年可解决劳动力3万余人次,为群众增收约3000万余元。
与此同时,朱万兵带领公司通过实施“协会+合作社+大户+散户”的发展模式,在衔接贷款、指导技术,以及举办生姜文化节、打造品牌、拓宽销路上发挥作用,带动全县生姜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但毫无疑问,光靠卖黄姜,利润空间是十分有限的。马桥镇镇委书记陈贯周告诉记者,号召朱万兵“返乡创业”时就考虑到了要拓展小黄姜的深加工产业,研发面膜、洗发水、洗洁精等产品,延长产业链。
工人们正在处理入库的生姜。
当下,就在离冷链中心不远处,一个汝城小黄姜全产业链开发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当中。
朱万兵说,自己计划在今年建设小黄姜冷链集散中心的第三期项目,新增建设冷库1万立方,并建设1个小黄姜初加工厂,加工姜片、姜粉等产品。
“长期来看,我要打造成湘南最大的小黄姜贸易集散基地,连接全国各大市场,不断扩大汝城小黄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个壮实的湘南汉子雄心勃勃地说道。
来源:红网
作者:杨怡晴 欧阳钦君 彭舒婷
编辑:文婷婷
本文为三农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