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春将至,这场大会给你一个“回家”的理由

来源:红网 作者:杨怡晴 编辑:张云帆 2024-01-18 16:04:0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怡晴 衡阳报道

1月16日,全省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工作现场推进会在衡阳召开。会前,记者跟随考察队伍的脚步参观了几家企业,听了几段故事。

新春将至,届时是吸引湘商回归和人员返乡的重要时间节点。在年前召开的这场全省大会,记者认为可以将其看作一次针对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工作的“特训”。

作为这场特训的“旁听生”,记者和大家聊一聊,我在现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一条横幅

道出返乡人员的心声

在衡阳慧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前坪,一条写有“返乡创业 成就自我 成就家乡”的横幅格外醒目,企业创始人罗积川正是横幅最好的注脚。

微信图片_20240118145900.jpg

写有“返乡创业 成就自我 成就家乡”的横幅。

2022年,罗积川带着25名高级项目研发工程师、5名电子工程师、4名程序设计师以及20多名工程师和助工的“家底”,将公司整体搬回老家衡南。

这并不是一个“脑子一热”的决定。回迁之前,罗积川先后3年参加了由衡南县委书记胡果熊主持的“迎老乡回故乡”诚意会,并且对家乡发展和园区招商引资、返乡创业、园区平台服务等各方面政策进行了充分的了解。

29岁外出创业,到39岁回归家乡,罗积川找寻了一条“成就自我 成就家乡”的道路。于是,“东莞慧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摇身一变成为了“衡阳慧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这是一家生产智能擦窗机器人、智能洗地机、智能扫地机器人等产品的企业。当我们一窝蜂涌进工厂二楼的车间时,几十位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处理手头的零件或测试刚刚组装完成的机器人,无暇顾及旁人。

微信图片_20240118144543.jpg

工厂车间内正在工作的工人。

罗积川介绍道,工厂每年可解决劳动就业500人以上,员工大多来自本县或周边县市,年纳税1000万元。

衡南县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为罗积川划拨了工业用地33亩用于厂房建设,约定了奖励政策,并在公司运营过程中给予了全力支持。

透过罗积川,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种双向奔赴的选择,更是一个双向成就的故事。

穿梭于车间时,记者脑海中一再浮现衡阳的别称——雁城。在古代,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那么步入新时代,雁城衡阳能否引回“鸿雁”?这个疑问一直萦绕于记者心头,直至在大会上看到了一组数据:

2023年,衡阳市新增主体32793个(总量突破60万户),新增主体返乡人员44123人;

全市“湘商回归”到位资金367.18亿元,新增注册企业111家;

新增返乡创业投资金额60亿元,带动就业127621人;

新增“四上”单位856个,高新技术企业净增217家、总数突破1000家,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省前列。

从古至今,看来“雁城”的名头并非浪得虚名。

一只钟表

找寻人生的价值所在

“从一个创意萌芽到制成一只手表,在这个产业园内就可以完成。”1月16日,在全国首个钟表全产业链项目——衡阳县钟表产业园内,衡山船山时间谷钟表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唐灵军向前来参观考验的队伍介绍道,神情里难掩喜气。

在一个“生产时间”的产业园内,随处可见的钟表样式的路标,一再突显了产业园的属性标签。

微信图片_20240118144557.jpg

衡阳县钟表产业园内的“钟表”。

这让记者不由得想起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所说的一句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什么样的人生是值得过的?这是个“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式的提问。

走在衡阳县钟表产业园内,记者看到了一个答案选项——建设家乡。

2020年,衡阳县依托本县“500位钟表行业老板、5万名钟表产业链工人”的资源优势,打造钟表产业园项目,在外的“时间生产者”纷纷回归家乡。

人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在这个产业园区内,这不是比喻,而是写实。目前,园区内累计入驻企业148家,其中湘籍企业家112位,占比75.7%,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2023年缴税743万元。

微信图片_20240118144550.jpg

正在操作仪器的工人。

2023年5月8日,省委书记沈晓明在衡阳调研时,来到了钟表产业园。他强调,要以“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为抓手,吸引更多湘商回乡投资发展,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湖南人自古以来就注重乡土情素,从近代时声名远播的湘军便可见一斑。毫无疑问,故土是一片承载无穷力量的沃土。如今,我们号召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也是号召人们在乡土上找寻人生价值。

4个考察点

看见湘商回归与返乡创业的发力点

如今再回头看在全省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现场推进会召开前,记者在衡阳参观的四个考察点,包含产业园、生物科技企业、工业制造企业、农业科技企业四个不同类型。

而他们的身份也各有不同,比如说,衡阳市惠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波其实是浏阳人。2022年9月,蒸湘区搭建“乡村合伙人”平台,吸引了一大批“人、财、物、项”回乡村、建乡村,罗波就是其中之一。

透过罗波,记者认为对于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的人员可以进行广义的理解。

湖南拥有大批海内外湘商、百万规模的高校师生和千万规模的外出务工人员,这些自然是推进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的宝库。与此同时,在湘求学的外地学子、在湘务工的人群、与湖南有渊源的人等等,都是可以充分调动的人群。

微信图片_20240118144533.jpg

惠农农业智能玻璃温室。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202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推进产业振兴?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无疑是“关键一招”。

在全省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现场邀请了市县镇村四级代表上台交流发言。透过这些发言,记者看到了全省各地是如何因地制宜地“引凤筑巢”,更看到了这两项工作为乡村带来的活力。

举个例子,娄星区杉山镇万乐村,探索由合作社把基础设施建好,再与返乡创业人员合资或租赁建厂经营的新模式,打造返乡创业人员的“梧桐树”。目前,这个村子引回了20多个返乡创业人员,在屋场内打造腊味坊、脱水蔬菜坊、酿酒坊等“小作坊”。

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作坊”,支撑起了“屋场经济”,为返乡人员提供了创业平台。

毫无疑问,2023年是“丰收的一年”。

过去一年,全省各级各部门凝聚"让湘商在湘更吃香"共识共为,全力为湘商回归"铺好路、架好桥、搭好台",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年湘商回湘投资新注册企业1360家,增长42.7%,其中制造业项目占比55%;项目累计到位资金5915.2亿元,增长32.2%,占实际到位内资总额的39%。

与此同时,全省把返乡创业工作作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全省新增返乡创业主体29.9万个、返乡创业人员33.7万人,新增实际到位投资额959.4亿元,带动就业111.3万人,返乡创业在三湘大地蓬勃兴起,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新春将至,在外务工、经商的湖湘儿女纷纷回乡过年。年关之后,湖南各地能否或者说如何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离乡?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红网

作者:杨怡晴

编辑:张云帆

本文为三农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ny.rednet.cn/content/646845/52/1345663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三农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