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怡晴 华容报道
“7月27日,稻田逐渐露出水面后,我们在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下抢在8月5日之前补种了100多亩的晚稻,这一季的收成达到了每亩800多斤。” 11月14日,岳阳市华容县团洲乡团东村种粮大户冯中和站在刚刚收割完的田埂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季丰收能创造5万多元的纯收入。
今年7月5日,团洲乡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决口,大水冲毁了农民辛勤耕种的农作物。在此情况下,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提早谋划,向受灾农民输送种子、培育秧苗、提供技术,指导农民在灾后第一时间恢复生产。
10月31日上午,华容县团洲乡补种的3000多亩晚稻开镰。
11月上旬,伴随着团洲乡补种的3000多亩晚稻逐步完成收割,团洲垸的生产重建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截至目前,团洲垸现有的52508亩耕地,已累计播种农作物50200亩,其中水稻3657亩、油菜33563亩、小麦7400亩、芥菜2300亩、速生蔬菜1000亩、绿肥1080亩、中药材800亩、南瓜400亩,实际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95.6%。
除去少数准备建设农业设施大棚的耕地外,可以说团洲垸的灾后农业生产复耕复绿进程已经“加载至100%”。
作物生长良好,奏响丰收主旋律
“30多个大户在8月5日前补种了3657亩晚稻,仅3个月的时间赚了200多万元。”华容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魏文芳告诉记者,除了已经丰收的晚稻,根据农时和天气情况播种下去的油菜、芥菜、小麦等作物长势良好。
农业生产复绿,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绿色回归希望的原野,7月中旬以来,团洲垸在省市县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下,按照“抢农时、重粮油、按实际、全覆盖”原则,逐步推进各项灾后农业生产复绿工作。
11月14日,在温暖而耀眼的阳光下,记者看到,在团洲垸万亩油菜示范基地内,10月20日左右才种下的油菜已进入苗期,生长茁壮,一片郁郁葱葱。
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向王建平指导油菜种植技术。
正在田间施肥的团胜村村民王建平,在今年种植了60亩的油菜。“农业部门免费给我们提供了油菜种子和播种服务,另外每亩还补贴了100元的肥料和翻耕费用。”王建平颇为高兴地说道,多亏了政府的补贴和技术指导,让他轻松了不少,还减少了支出成本。
华容是全国最大的芥菜生产基地,拥有“中国芥菜之乡”的美誉。在距离油菜基地不远处的另一块田地上,农户张义在10月10日前后种下的200多亩芥菜长势正好。
“今年立冬后气温依然很高,芥菜长得很快,12月份应该就能丰收了。”张义告诉记者,这批芥菜是农业农村部门统一育苗后,免费发放给农民种植的,200亩的芥菜预计能达到40万元的收成。
长势喜人的芥菜。
民以食为天,伴随着农作物的播种与丰收,团洲垸正在逐渐摆脱洪水的阴霾,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提前布局生产,提振农户生产积极性
农业生产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环环相扣,容不得掉链子。
7月8日,团洲垸决口大堤成功合龙,排水作业随即进行。农时不等人,因此在洪水还未完全退去的7月中上旬,各级农业部门便已经开始着手调配种子和化肥、育好秧苗。
前文提到的晚稻丰收以及油菜、芥菜等作物长势良好,正是依托于前期为农业灾后恢复生产打好“提前量”。
团洲垸万亩油菜示范基地。
比如说,早在7月12日,省市县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制定并印发了《华容县团洲垸农业生产救灾工作方案》,并根据垸内生产条件和农户种植意愿等进行适时调整优化,画出了生产复绿的“一张图”。
再比如,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市农业农村局均派驻了驻点工作指导组,全程参与农业生产复绿工作。与此同时,华容县农业农村局组建了农业生产恢复工作指导组,对团洲垸6村1场实行包村联点负责制,全力推进灾后农业恢复生产各项工作。
可以说,各级部门的一套“组合拳”,为团洲垸灾后农业生产复绿工作按下了“加速键”。
刚刚“冒头”的小麦。
而在补种、抢种积极推进的同时,团洲垸的农业堪灾核灾工作也在同步启动。
魏文芳介绍,华容县农业农村局第一时间成立了农业堪灾核灾救灾工作专班,按种植、畜禽、水产、农机、农田等5个行业分5个小组深入一线进行堪灾核灾。截至目前,已赔付了农业保险1708.3万元,预付团洲乡水产养殖户自然灾害生产救助(第一批)105户、564.73万元,尽最大可能减少了农户的损失。
经过几个月的奋斗,绿色再次回归了曾被洪水淹没过的土地,勤劳坚韧的湖区人民重新在这片土壤上耕种,他们播下“希望的种子”,期待丰收的季节。
来源:红网
作者:杨怡晴
编辑:戴桢
本文为三农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