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灰汤镇,千亩金黄的稻穗随风翻涌,收割机轰鸣穿梭。
湖南乡村种植有限公司灰汤基地双季稻示范片早稻测产观摩会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欣 实习生 康亚男 宁乡报道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
7月19日,宁乡灰汤镇,千亩金黄的稻穗随风翻涌,收割机轰鸣穿梭,又是一个夏日丰收的季节。
湖南乡村种植有限公司的示范田传来喜讯——经湖南农业大学两位教授易镇邪、周文新实收测产,公司灰汤基地双季稻示范片早稻亩均单产587.84公斤。
粮食藏地藏技,产量稳产高产
这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意义非凡,充分体现了农业国企担当,为推进湖南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省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丰收的背后,是公司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坚定践行。
“三农”新篇章的写就,离不开这些年的深耕细作。通过对项目区农田实施系统性改造——深耕土壤改良、构建智能灌溉网络、铺设高效田间道路、实施绿色综合防控,昔日的普通耕地已蜕变为“田成方、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高产稳产良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著提升了地力水平和抗风险能力,配合我们精选的高产优质稻种与科学的田间管理,是此次单产587.84公斤的核心动能。”公司负责人介绍。
易镇邪点评,示范田采用轻简栽培、增密减氮、水肥高效协同、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栽培技术。经田间考察,群体生长整齐,有效穗多,结实率较高,籽粒饱满,无明显病虫危害,成熟落色好。
一席话,让耕作者露出笑容。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管理模式的推进,这里从靠天吃饭的“镐锄镰犁”手工方式迈入稳产高产的“钢筋铁甲”新时代。
聚焦关键要素,端牢“绿色碗”
更令行业瞩目的是,此次中安2号高产稻谷,在湖南种出绿色稻米。
“这不仅是产量的胜利,更是品质和安全的双重胜利。”周文新告诉记者,中安2号的培育是一个融合尖端育种技术和精细化农艺管理的系统工程,“中安2号在前期种植中,湖南乡村种植有限公司肯定下了大功夫。”
周文新认为,湖南粮食产量要突破,得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聚焦关键要素,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向粮食生产领域汇聚。
“它证明,通过优良品种选育、土壤精准调理及科学的农艺措施,完全可以在保障产量的同时,守护百姓餐桌安全。”周文新说。
经湖南农业大学两位教授易镇邪、周文新实收测产,湖南乡村种植有限公司灰汤基地双季稻示范片早稻亩均单产587.84公斤。
锚定兴农强企,绘就振兴愿景
一揽子政策定向发力,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湖南乡村种植公司作为一家深耕湖湘大地的农业企业,成立之初便以服务乡村振兴、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己任,立足湖南农业发展投资集团发展战略,聚焦乡村振兴主战场,持续打好兴农强企主动战。公司依托上级湖南乡村产业公司打造的高标准农田基础,专注于高效种植生产,形成了“土地整理+现代农业示范区+智慧农业”的发展模式,并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为乡村振兴的蓬勃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宁乡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协作下,公司成功流转坝塘、灰汤、青山桥三镇土地4500亩用于自营种植。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运营模式,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生产、促进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增收的同时,为宁乡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此次高标准农田种植运营取得的产量与安全双突破,是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粮食安全”战略落地的生动实践。“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适宜性技术推广,为粮食生产拓展了可能性边界。”公司负责人介绍。
下一步,湖南乡村种植公司将持续扩大高标准农田种植运营规模,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让更多科技种子在乡村沃土开花结果,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以高基点为新起点,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现场实录
湖南乡村种植有限公司灰汤基地双季稻示范片早稻测产由湖南农业大学专家组全程监督,采用农业农村部标准验收流程。示范基地面积927亩,应用轻简栽培、水肥协同等6项核心技术,随机抽取三块田实收测产,经去杂、测定含水率等环节,最终测得平均亩产587.84公斤。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康亚男
编辑:黄舒婷
本文为三农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