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业科普 | 水产养殖越冬指南:专家支招抗寒与减灾关键技术

来源:红网 作者:王华 覃钦博 编辑:李丽璇 2025-01-10 16:16:26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1月10日讯(通讯员 王华 覃钦博)湖南省气象台预计,受强冷空气影响,近日湖南大部分地区有强降温、雨雪天气过程。为了做好应对寒潮、冰雪工作,防止寒潮、冰雪冻灾害过后水生动物疫病暴发流行,确保市场水产品和灾后复产苗种供给,湖南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现就水产养殖防寒、防病提出以下技术措施。

寒潮、冰冻来临前应对措施

1、及时做好越冬保温设施搭建和维护。确保保温棚无破损,防渗雨、防渗水,预设了热水管和空气加温装置、充氧、应急供电、进排水等设施设备要确保设施运转正常。及时清除积雪和结冰,修补破损的篷布,补充加温所需的燃料,保证温室正常运行。空塘、流水槽可不用开风机,冰层封冻不影响槽体及设备,但须把吸污泵及管道中的水排掉,防止管道冻裂;流水槽中有越冬养殖鱼类的,应开启推水风机或底增氧曝气,防止结冰。

2、做好池塘、稻田、网箱的水位调整、检修加固,防止浮冰撞击损失。采取加深池塘水位、下沉网箱筏架等措施,有效防止冰冻损失。池塘进水时要缓慢少量,不要一次性大量进水,避免引起不同水温层交流而使鱼产生应激反应,并在池塘向北面搭建挡风设施等方法进行保温。

3、根据实际情况投喂饵料。视水温情况,适时投喂添加多维和免疫增强剂的人工配合饲料,增强水生动物体质。

4、尽量减少人为刺激和干扰养殖对象。若紧急情况需过塘,则操作要细致小心,防止损伤鱼体,也避免损坏相关保温设施,并做好消毒工作,防止受到感染。

5、加强病害和水质监测。掌握水质的变化情况,及时改善水体环境,防止水质恶化。出现暴发性流行病害,尽快上报有关部门,并做好相应的防控和隔离措施。

寒潮、冰冻期间的管理措施

1、加强日常巡查。常态化日常巡查,确保保温棚无破损、无渗雨、无渗水,挡风设施正常。

2、加强水质管理。每天早、晚巡塘,及时监测水温、水质。当气温低于水温且没有阳光时,露天虾池尽量不开动增氧机,以减少池水上下对流,从而减慢池塘底部水温下降速度,达到防寒目的。水质调节以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方式为主,换水调节方式为辅,防止水体缺氧和水质变坏。

3、露天池塘晚上不要用太阳灯加温,因灯光会诱使鱼、虾到池塘表层,而冻伤、冻死。

4、已出现冻伤或死鱼的池塘,及时清除水体和底泥中的死鱼(虾),可采用撒网检查的办法,发现后及时消除以免死鱼腐烂破坏水质,也避免其余鱼虾产生应激反应而加速死亡,但不要立即对鱼塘施放消毒药,以防鱼虾产生应激反应而加速死亡。可稍后用沸石粉等地底改良剂或采用生物方法清洁底质。

5、做好养殖池塘破冰增氧。阴天或冰层较厚(15cm以上)时需要破冰增氧,破冰面积为养殖池的5%-10%为宜,配合施用缓释型增氧剂进行增氧效果更好。晴天或比冰层小于15cm时可不破冰,但要保持冰面清洁,保证冰面良好的透光性。

6、水温回升期不可急于投喂饲料,避免鱼群因上浮摄食导致冻伤患病。待水温回升稳定后,适当换水,并做好水体消毒与水质调控。水体消毒最好选用刺激性小的碘制剂,并视水质情况可适当使用底质改良剂。同时投喂添加维生素C和鱼油的人工配合饲料。

7、加强病害防治。

(1)病害发生后,要做到及时、准确、有效处置,确保安全。已出现冻伤死虾的池塘,要及时处理冻伤鱼虾,采取使用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措施,提高养殖生物机体的抗性及防御能力恢复鱼虾体质,降低死亡率。

(2)进行水体消毒,当水温回升到10°C以上时,要检测、调节水质,预防病害发生;低温常见鱼病为水霉病和小瓜虫病。

(3)进行鱼体消毒,预防冻害后水霉病等病害的发生,可在水温升到5°C以上时,用4%的食盐水或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

水霉病:

①全池遍洒食盐0.4‰及小苏打(碳酸氢钠)0.4‰合剂。

②全池遍洒新洁尔灭5ppm。

在上述处理的同时,在饵料中添加制霉菌素0.05%/0.1%和抗菌类药物,连续投喂5-7天,以防细菌继发感染。

小瓜虫病的防治:

病原:又称白点病。病原为多子小瓜虫。

症状:病鱼消瘦发黑,严重感染时,肉眼可见病鱼头部、身上、鱼鳍等处有许多小白点状的孢囊,并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游动异常,将鱼体与固体物摩擦,最后病鱼呼吸困难而死。

流行及危害:淡水鱼类都可感染小瓜虫。对幼鱼危害尤重。水温为15-25℃时流行,会出现鱼种暴亡现象。

预防与治疗措施:①预防:有条件的可把水温调控到20℃以上;②治疗:青蒿末拌饵投喂。每公斤鱼用0.3- 0.4克,连用5-7天。

做好亲本调配和繁殖,确保春季生产苗种供应

1、摸清亲本存量。及时开展亲本损失数量摸底调查工作,根据亲本标准及苗种生产计划,及时补充、调运亲本。

2、强化亲本培育。针对寒潮、冰冻导致鱼虾亲本摄食不佳的情况,加强亲本饲养管理,加强营养,补充能量,促进亲本正常发育,确保用于春季繁育生产的亲本数量和质量。

3、做好苗种生产。严格按照苗种生产技术操作规范开展苗种生产,保证苗种质量和数量。

深入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实行科学饲养管理

1、做好技术帮扶工作。各地应成立技术服务专家组,也可通过各种方式将专家组成员名单、联络方式告知养殖户,确保养殖户得到及时的技术指导。

2、加强信息化技术服务。进一步完善“线上”服务体系,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在恶劣天气下,确保技术服务的及时、高效和便捷。

3、加强养殖生产管理。春季到来后,要根据水温变化,适当降低放养密度,适当投喂精料,增加蛋白质营养,做到循序渐进,少量多次投喂,并随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投饵量。

4、及时捕获销售。组织养殖单位对已经达到商品规格的水产品及时收获,尽量降低损失。

5、做好灾情统计。保持与生产一线的联系,一旦发生灾情,应迅速做好调查统计。

来源:红网

作者:王华 覃钦博

编辑:李丽璇

本文为三农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ny.rednet.cn/content/646945/91/1461436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三农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