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潮的螃蟹丨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定心丸”

来源:红网 作者:王义正 编辑:罗倩 2025-02-25 22:21:36
时刻新闻
—分享—

□王义正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引发众多关注。

作为“中央一号文件”,可以说其中每一个字都有深意,特别是标题,往往是阅读文件的“窗口”。

梳理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图片

不难发现,每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标题各有不同,所对应的,是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点。

比如,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所以是“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而从2021年到2024年,“乡村振兴”始终是关键词。

图片

▲2月25日,在益阳市沅江市草尾镇乐园村,村民操作旋耕机翻耕芥兰绿肥。(图源:新华社)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标题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除了一如既往地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村改革也是重点。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改革”的意味最浓。

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大背景下,农村改革自是题中之义。

图片

▲永州新田县东升农场智慧农业大棚内,通过立体水培技术种植的生菜。(图源:新华社)

笔者细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现“改革”被提到了14次。

而改革的重点,首要就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三块地”上进一步下功夫。

“承包地”,要抓好第二轮土地承包期满后,再延长30年的试点。

“宅基地”,就是农民合法取得的住房,可以通过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

“集体建设用地”,要进行入市改革。

图片

▲湖南澧县开展“为爱减负 一生幸福”集体颁证,新人在承诺墙上签名。(周小漫/摄)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对比往年,在行文上更加具体。

比如,涉及“高价彩礼”“丧葬习俗”方面的表述,2023年文件中不到40字,2024年的文件不到80字,而2025年则超过了120字,不仅指出了问题,还给出了破解方向。

比如,2025年文件更加注重培育乡村本土人才,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比2024年更加细化。

再比如,今年强调以县域为城乡融合主战场,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比2024年更加突出县域的作用。

在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突出年度性、针对性、实效性。”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一位处级干部认为,“问题说得越详细,改革才能越精准,越有利于推进。”

图片

▲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竹子寨、梨子寨全景。(图片来源:花垣县融媒体中心)

如何确保改革有序有效、可靠可控?需要明确底线、划出红线。

比如,摆在首位的仍然是“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端牢“中国人的饭碗”。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不容动摇的“国之大者”。

比如,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有基层干部担心,政策到期后投入可能减少,工作难度加大。

而此次文件明确,“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在新闻发布会上,韩文秀说:过渡期结束之后,帮扶政策不会“急刹车”,而是要分类加以完善,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的制度机制

对此,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河市镇党委书记徐伟说,“心里更有底了,感觉像吃了一颗‘定心丸’”。

图片

▲郴州西河沿线古色古香的村落。

此次“三块地”改革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如何在引导更多资源下乡的同时,保障农民的权益?

文件划出了明确底线: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有很多网友认为,此项政策为农民权益加了一道“安全锁”。

“改革力度和方向更加明确具体。相较于往年,表述的内容更具操作性。”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所赵旭认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既延续了乡村振兴的长期目标,又通过制度创新回应了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深层次矛盾,改革路径更清晰、落地性更强。

定好方向,划出底线,明确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能干。给肯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吃下“定心丸”,才能更好地让他们在新一轮农村改革中放开胆子、迈开步子、甩开膀子。

螃蟹文底_GIF.gif

来源:红网

作者:王义正

编辑:罗倩

本文为三农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ny.rednet.cn/content/646946/69/1473012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三农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