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谭卫丰 邵阳报道
10月29日至30日,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陕西省延安市举行。
这是第一次举办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大会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农业农村部等共同主办。
会上,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受邀在“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分会场进行交流发言。

▲10月30日,洞口县委书记吴韬受邀在中国文明乡风大会上分享移风易俗经验。
湘西南这座小城缘何能登上全国舞台?洞口县有什么样的移风易俗经验值得大家借鉴?这得从“孝子”还是“面子”这道千年难题说起。
【“三个3”的破题】
“移风易俗在行动,厚养薄葬树新风。丧葬陋习要摒弃,刹住大吃大喝风……”在高沙镇石榴村的“四季村晚”上,快板声回荡在村居巷陌间。
这朗朗上口的唱词,直指洞口曾盛行的丧葬陋习——搭灵棚、请乐队、摆流水席,一场丧事花费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元。
“谁家办得简陋,背后就被人说‘不孝’,那压力比欠债还难受!”一位村干部的感慨,道出了当地很多家庭曾经的隐痛。
老百姓好不容易鼓起来的腰包,一场白事下来可能就瘪了一大半。

▲洞口县罗溪瑶族乡通过快板形式向群众宣讲“六零”工作法。
2022年,湘西南的雪峰山麓下,一场移风易俗的变革悄然展开。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洞口县文明办以“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关于倡导推行丧事简办“三个3”的八条意见》。
《意见》提出丧事简办标准:即3人主事,3晚为限,3万元以内。
3人主事,是指由村干部、红白理事会成员、亲属代表共同监督;
3晚为限,是指操办时间不超过3个夜晚;
3万元以内,则是指总费用控制在3万元以内。

▲洞口县高沙镇月英村文明实践员向群众宣讲丧事简办“三个3”。
倡导政策虽已出台,但要破解“孝子”还是“面子”这道人情难题,也不是一件易事。
洞口县24个乡镇(街道、管理区)、366个村(社区)将丧事简办“三个3”均纳入《村规民约》或《居民公约》。
与此同时,在“前、中、后”三个环节落实落细。
事前,管好“菜单”这个重点。
村和社区干部与红白理事会成员主动上门发放《文明治丧服务指南》,详细介绍“三个3”内容,提供“统一菜单”模板,从源头引导。
比如在洞口县醪田镇,推行镇干部上门吊唁,一方面能及时掌握“白喜事”办理情况,还可以帮助当事人解决实际困难。

▲高沙镇月英村党员带头签订丧事简办承诺书。
事中,落实“3人主事”制度。
倡导统一桌数、标准,确保每桌花费不超过300元,并及时做工作,防止在操办时间、费用、规模上相互攀比。
事后,则为每起“白喜事”建立清单,对办理费用、主事人、事主满意度等内容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如今,丧事简办在洞口已成风气。
【已累计节约开支4.3亿元】
据洞口县在中国文明乡风大会上介绍,自倡导“三个3”以来,到目前,全县共节俭办理丧事14451起,累计为群众节约开支4.3亿元。

▲洞口县文明实践志愿者通过文艺演出方式宣传移风易俗工作。
洞口县江口镇畔上村的左美容说,2015年,父亲过世,她们几姐妹请了乐队,选了最好的日子和时辰,在屋里停灵6天才下葬。
一趟算下来,农村白事必请的“四大金刚”(乐队、劳务等)和每天的生活开支,总花销超过7万元。
2023年,左美容的母亲去世,他们落实“三个3”,在村里红白理事会主事的组织和邻居们的帮衬下,仅3天就出殡,只花了2.9万元。
左美容说:“时间短了、规模小了、开支小了,攀比没有了,也省事多了。”

▲洞口县长塘瑶族乡通过院落会、屋场会的方式宣讲移风易俗、丧事简办。
雪峰街道天井村党支部书记谢友贞说,执行“三个3”标准,一场白事能省下两三万元,这差不多是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
据介绍,洞口县殡葬行业有从业人员800余人,覆盖乐队等。全县各乡镇、街道联合司法所等,每年对辖区内乐队等白事从业人员,至少举办两次法制教育培训班。

▲洞口县石江镇对全镇殡葬从业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培训。
通过联动,洞口县殡葬从业人员都签订了承诺书,并形成了法制培训、训诫谈话、违规违法则整治查处的模式,有效遏制歪风邪气。
在此基础上,洞口县还打出“组合拳”:
比如,481名调解员深入田间地头,化解红白喜事纠纷。
比如,村民用文明积分可兑换商品,村组凭积分争取基建项目。
还比如,文明新风宣传通过“田间课堂”“庭院座谈”等方式,深入农户。

▲洞口县醪田镇新书院村村民到“积分超市”兑换商品。
2024年,洞口县石江镇白羊村村民罗柳爱迎来70大寿,儿女们本来计划花费4万元为其办生日宴。
但罗柳爱坚决不办生日宴,将子女为她贺寿的钱拿出来,给村里公路沿线安装了30盏路灯。她说,这条“光明之路”是自己最好的生日纪念。
“办好一场白喜事,净化一方风气”,在洞口,正产生这样的乡风“放大”效应。
【找准移风易俗的“要害”】
真正的孝不是厚葬,而是厚养。洞口县的“三个3”,厚植“真孝”的土壤,带来的不仅是风气改变。
2025年8月以来,在湖南省监测对象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洞口县已连续3个月位居全省第一。
白喜事操办触及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多元痛点,是观察乡村社会的镜子。同样,洞口县移风易俗从“被动治理”到“主动破题”,也是一面镜子。

▲洞口县古楼乡通过“茶乡夜话”的方式宣讲移风易俗。
抓住乡村移风易俗的“关键点”。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所著的《湘村调查(2025)》一书披露,通过2023年在湖南农村的抽样调查,在人情支出中,丧事的占比最高,达22.81%。而办红白喜事,平均支出高达4.8万元。
在一些农村的传统观念中,“白喜事”才是最隆重的事。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书中同时介绍,近年来,乡村红白喜事习俗中,村民减少拜祭仪式,增加大量展演环节,以致于产生了相关“服务产业”。
洞口县以倡导“三个3”来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可以说抓住了“关键点”。因为这切中了当前农村人情开支最大、习惯变革最难的环节。而“白喜事”改变旧俗后,在移风易俗中也最具示范效应。

▲1月23日,洞口县竹市镇召开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暨殡葬行业从业人员专题培训班。
移风易俗也是为促消费“松绑”。红白喜事俭办,其实可以算一笔经济账。
洞口县倡导丧事简办,已累计为群众节约开支4.3亿元。根据洞口县统计公报,到2024年末,该县农村常住人口为33.3万人。节省的4.3亿元,相当于农村人均省下1291元。
农民朋友在移风易俗中省下开支,有利于扩大农业生产。
比如洞口县醪田镇花桥村尹中喜,今年6月简办“白喜事”后,将省下来的资金建了2个大棚蔬菜基地。
其次,还可以用来扩大消费。当前,我国农村消费正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一方面,这需要让农民增加收入;另一方面,移风易俗也能提供“助攻”。

▲洞口县罗溪瑶族乡文明实践员在宝瑶村宣讲移风易俗。
培育文明乡风势在必行。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的崛起和物质的丰足,也包括深刻的社会变革与文明重塑。
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列为具体部署,并将“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纳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在这一背景下,培育文明乡风不仅是对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
因此,需要更多像洞口县这样的探索,通过涵养新时代的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增添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谭卫丰
编辑:罗倩
本文为三农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