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2006年在试验田。
创新是隆平高科这个国际化种业企业的核心宗旨。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董事长伍跃时。
红网时刻记者 彭双林 实习生 邹洪利 长沙报道
作为国内种业龙头,以著名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冠名并担任名誉董事长的上市公司隆平高科,旗下的种业科学院拥有全国最大的商业化育种团队——177人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5岁,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10%,足以支撑其比肩国际一流企业。
回顾十多年前,中国的绝大多数种业企业缺乏核心研发力,而隆平高科却持续不断地加大投入,不断建设面向市场的创新体系。从2011年到2017年,隆平高科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过10亿元,大幅领先行业水平,也研发出了更受行业欢迎的品种。
创新引领中国种业龙头
霜降已过,在隆平高科长沙关山研发基地,1500亩的杂交稻实验新品种已经收割完毕,而科研人员们依旧忙碌。
隆平高科种业科学院科研人员张选文介绍,“我们要好多个点进行试验比较,选出适合老百姓种植的,能够适应多种环境下种植的品种”。
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商业化育种团队,隆平高科种业科学院拥有177人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5岁,而回溯十多年前,中国种子市场的绝大多数企业缺乏核心研发力,很多企业甚至不惜“套牌”“冒牌”生产。
而这个时候,隆平高科已经敏锐地嗅到了商机。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董事长伍跃时回忆:“10年前我们就着手建立我们面向市场的创新体系建设,比如说增产,又要好的品质,又要好的抗性的方向来走,来推动进步。”
2004年,伍跃时创办的湖南新大新公司成为隆平高科的控股股东,2006年起时任董事长的伍跃时在国内率先提出构建自主研发体系的战略,并推动公司迅速成为以杨远柱领衔的11人研发团队,专攻一季杂交中稻方向。
“为未来,我们该做的事咬着牙也要做,我们当时有句口号,叫咬着牙投研发,坚定不移为未来,这是需要定力的。”伍跃时说。
制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同于科研单位有大量的辅助性人员做田间实验,最初的11人团队从实验室到田间,每个步骤都要亲力亲为,甚至是做秧箱、打药,最基础的工序,都需要研发人员逐一操作。
2014年,隆平高科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了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经过8年的艰苦选育,数以万计的组合测试,隆两优、晶两优两大系列集优质、抗病、高产、稳产等优点,成为隆平高科目前的主推品种。
“水稻育种是一个大浪淘沙、沙里淘金的过程,把不好的淘汰掉,好的留下来。”隆平高科种业科学院副院长杨广用万里挑一来形容水稻育种。“通常,15万份科研材料中,只审定15个品种。”
从2011年到2016年,隆平高科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过7亿元,2017年,研发投入3.2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14%,大幅领先行业水平。源源不断的投入,也让杂交水稻从单纯的高产走向“量质齐升”的时代。
造福世界人民
“隆平高科刚成立的时候,袁隆平老师有个题词,希望隆平高科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我们可以把杂交水稻这项技术,这种增产、丰收作为一种成果,推广到全世界去。”
经过近10年的资源创新,隆平高科育成突破性亲本隆科638S、晶4155S、隆晶4302A、华恢2855、华恢1988等一批优良亲本。近两年来,仅2016年,隆平高科在水稻育种方面共计有18个杂交水稻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占当期通过国家审定杂交水稻新品种总数的27.27%,国家三级米品种14个,占国审水稻三级米品种总数的37%;国家二级米品种4个,占国审水稻二级米品种总数的50%。
通过大面积推广,这些优秀品种极大地提高了国内粮食的产量,每年为社会增收40多亿元,伍跃时本人也当选首届全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目前,隆平高科正在把杂交水稻研发和市场布局扩大到菲律宾、印尼、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中国种业的龙头企业,隆平高科在2017年已进入到世界种业第九强,未来拟用10年左右的时间进入全球种业前五强,竭力推进杂交水稻提质增效。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彭双林 邹洪利
编辑:马娅
本文为三农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